周海軍
(邢臺市南和區郝橋鎮實驗聯小,河北 邢臺 054400)
學習興趣是學生積極愉快的學習的一種心理傾向,也是學生從事學習活動的強大內在動力。現在學生一般都欠缺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這讓教師感到非常頭疼。因此,通過數學學習使學生獲得自信和更多的成功感,是各國數學學習極為關注的方面。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就需要建立一種完善的教學方法,需要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使學生能夠高效率、高興致地進行數學學習,寓樂于學,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友好平等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基礎 對當前中國小學教育而言,大多數小學生是否能夠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該學生讀此門課程任課教師的喜愛程度。
那么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學習興趣呢?這是每個數學教師關注的問題。對此,我在數學教學中,進行了一些探索。
親其師,信其道。一位學生喜歡、愛戴的老師才能使他們產生學習動機和興趣,教師要用一顆赤誠的心,喚醒無數顆喜愛數學的童心。
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小學生由于各種原因,生活上無人體貼和照顧,尤其是那些單親家庭的或父母雙亡的,這些學生特別需要教師的“愛”,以師生的感情,誘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從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小學生對學習的勝任感,直接影響學習興趣。教師要及時幫助這部分學困生彌補數學知識上的缺陷,課外不僅進行必要的輔導,而且還要注重課內的輔導,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講課時特別注意觀察他們;課堂提問時盡量讓他們回答能夠回答的問題;學生作業時,重點輔導他們;他們的作業盡量當堂面批,存在的知識缺陷及時補救。這樣持之以恒,差生就會逐步轉變。
差生往往很自卑,學習沒有興趣,灰心喪氣。為了消除他們的自卑感,激發學習興趣,教師要在教學中盡量尋找他們的點滴進步,并及時表揚、鼓勵,從而激發上進心,努力學習。
“創設情境”就是在教材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制造一種“不協調”,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的過程。因而在學生心理上造成一種懸念,從而使其注意力、記憶、思維凝聚在一起,以達到智力活動的最佳狀態,富有情趣地把學生引入學習的情境,引發學生探求知識奧秘和愿望。
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先提問:“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是什么?”當學生輕松回答后,教師再問:“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是否也有類似的規律呢?”有的學生可能受前者的影響回答:“個位是3、6、9、的數能被3整除。”是這樣嗎?同學們一試,象13、23、29、56等都不能被3整除,顯然這不是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這時,教師憑借已有知識推出一些是3的倍數,然后確定其中一個數,調換各數位上的數字,如135與換位置531、153、315、351。讓學生檢驗與換后的各數還是不是3的倍數,學生經過檢查驚奇地發現它們仍然是3的倍數,這說明能被3整除的數與其每個數字所在的數位無關。“那么這里邊有什么奧秘呢?”不等教師提問,學生自己便會積極思考起來,急于想找到答案的好奇心,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誘發出了強烈的學習興趣,教師在這時展開新課教學,就能使教學效果較佳。
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自己探索新知識,并在探索新知的過程中,又激發了學生興趣。
例如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讓學生把三根小棒分別擺在不同的數位上,于是組成了許多數:111、12、102、210、10101等等,經檢驗,這些數都能被3整除。可見三根小棒無論怎樣擺,都能被3整除。然后再讓學生分別用4根、5根、6根9根小棒擺成不同的數。這些數是否能被3整除?這樣在教師的指導下,不僅探索了新知,而且激發了興趣。
在數學教學中,增加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利用多種形式的操作,促使多種感官一起活動,提供較多的感性認識,就能降低學生的思維難度,減輕學生學習負擔,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手操作,手使腦得到發展,變得更聰明,腦使手得到鍛煉,變得更靈巧。學生是在自己感興趣的操作活動中,發現并獲得知識,這樣的知識,會深深地留在記憶中。
數學是智慧的起源,這種智慧蘊含著數字的各種演變形式,從數字的演變方式中了解數學。數學更是一種文化的交流方式,每個國家都在對數學進行研究,數學所涉及的領域很廣泛,在數學的中找到應對的解答方式是至關重要的。數學的學習更是打開智慧的鑰匙,將數學融入到文化發展中,滲透到每一個領域當中,數學文化更是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廣泛關注,各個領域也是對數學文化展開深入的研究。
一節好的數學課不僅“課伊始,趣已生;課進行,趣已濃”,而且還要“課結束,趣延續,使學生延續學習興趣。
所以,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教師要不斷提高教學藝術,從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出發,要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不同的學習情境,調動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