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振蕾
(山東省濟寧市東門大街小學,山東 濟寧 272100)
武術作為一項傳統的體育項目,具有內外兼修的功效,不僅可以鍛煉皮肉筋骨,增強身體素質,而且可以磨煉精神意志,傳承武術文化。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用傳統武術,教師必須根據武術教學規律,合理組織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武術經過幾千年的傳承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精神文化,如“道”、“和諧”、“意境”等,恰好契合了“和諧尚禮”的價值觀念,而這也正是傳統文化的精髓。將傳統武術應用到小學體育教學當中,可以使學生親身感受武術精神及傳統文化的魅力,而這對于學生繼承、發揚武術精神及傳統文化是大有裨益的。
武術學習比較崇尚武德,強調道德品質對習武者的重要性,要求習武者必須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尊師重道,具有伸張正義、堅忍不拔、吃苦耐勞的良好品質。將武術運用到小學體育教學當中,不僅可以磨煉學生的精神意志,而且可以健全學生的人格品質,使學生更具禮貌及朝氣,而這對于學生今后學習、發展是極為有利的。
武術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極具中華民族特色。它涵蓋了技擊、養生、哲學等多種藝術形式,從中可以窺見中國傳統的思維觀念、價值取向、審美追求,是我國幾千年文化的結晶。所以武術教學,教的不僅僅是幾個動作、招式,而是讓學生通過對武術招式的學習,加深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尤其是在國家大力弘揚民族文化的當代社會,教師更應切實上好武術課,使學生不僅能夠掌握武術的動作、招式,還要使學生了解武術招式背后所蘊含的傳統文化,使學生真正的了解到學習武術和練習武術的重要性,逐步修正學生對武術認識的偏差,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武術的態度,從而切實提高學生武術學習的效果。
學與樂是相輔相成的,尤其是小學階段,學生只有對教學內容感興趣,才能全面武裝自己,積極投入到教學內容的學習中去。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必須以學生的興趣為基準,對武術教學內容加以合理設計,從而使學生對武術學習更感興趣,練習起來更加生龍活虎。例如,在武術教學當中,教師不能運用常規的體育教學步驟進行教學,常規的體育教學步驟通常分為開始準備(熱身環節)—高潮(教學練習)—總結(反思歸納),但是武術教學需要學生保持較高的注意力,但是小學生注意力保持時間通常較短,所以教師必須將教學步驟加以簡化,可以簡化為開始(教學練習環節)—結束(歸納總結)。除此之外,教師可以通過語言引導的方式提高學生武術學習興趣,相比于其他體育項目,武術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語言優美。每一個武術招式都有一個優美的名稱,這些武術招式名稱大都化用于諺語或典故,如白鶴展翅、金雞獨立、凌波微步、降龍十八掌等等。教師在教授過程中可以用招式名稱進行講解,從而使武術教學更加生動有趣,例如,弓步前指可以叫做“仙人指路”;二腳起可以叫做“大鵬展翅”等等,教師通過運用武術術語的方式,能夠讓學生仿佛真正置身于古代江湖當中,而這對于提升學生武術學習興趣是大有裨益的。
小學階段學生身心發展較為迅速,并且呈現一定的順序性,即自上而下的順序,離身體中心比較近的肌肉群發育會比較迅速,離身體中心較遠的腳部、手部肌肉群發育會比較慢。因此,教師在進行對武術教學內容的選擇時,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育特點,不能選擇招式過于復雜或運動強度過大的武術招式,避免招式過于復雜,增加學生的理解難度;避免運動強度過大,對學生造成不必要的損傷,從而使學生對武術招式更好的了解、掌握。除此之外,教師必須對學生加強武德文化及武術文化的教育。武術作為一項傳統的體育項目,在我國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在此過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武術文化,如“尚禮”“寬以待人”“懲惡揚善”等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對武術文化加以合理篩選,使之成為武術教學的素材,從而真正做到未曾學藝先學禮,未曾習武先明德,使學生更好的開展武術學習。
綜上所述,武術不僅是傳統的體育項目,而且是傳統文化的結晶,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用傳統體育,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筋骨,增強學生體質,而且可以磨煉學生意志,傳承武術文化。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對武術教學加強重視,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喜好,合理選擇武術教學的內容,不斷優化武術教學的手段、流程,從而切實提高武術教學質量,使學生對武術加深了解、提高興趣,而這對于武術的傳承發展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