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羽
(黑龍江護理高等專科學校,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引言:校企合作,顧名思義,指學校為著力于教育質量發展,通過與企業之間形成良好合作模式,在強化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實現與企業的資源共享,為企業輸送更具有針對性特點的人才,實現雙贏。本文將校企合作模式應用到單人徒手心肺復蘇教學中,通過強化學生在醫院中的實踐,提高學生獨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
在課前,教師應提前查找相關案例,提供給學生,并提出相關問題,例如:患者心搏驟停的判斷方法,搶救方法。要求學生完成對問題的思考,并以宿舍完成小組劃分,進行相關資料的查找,做好充足的課前預習。在課堂上,以教材作為基礎,教師應集中完成對心肺復蘇理論知識的講解,以生活中實際情景作為出發點,進行心肺復蘇全過程演練,對學生的思考進行引導,通過觀看相關錄像,強化其對心肺復蘇操作的學習。教師應明確教學思路,結合課堂實際,可設計兩項教學任務。(1)判斷分析。教師可提出一些生活案例,在學生完成理論知識學習后,判斷案例中患者是否出現心跳呼吸驟停的情況。(2)操作處理。結合學生相關資料的查找,教師應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確徒手心肺復蘇操作要點,包括胸外心臟按壓手法等,還包括一些人工呼吸操作注意事項、開放氣道手法等。可給予一部分課堂時間,由學生自由討論,優化對操作技巧、方法的理解。教師可進行巡視,對存在問題的小組及時予以解答,幫助其對心肺復蘇學習的理解更加深刻。借助組內互評以及教師集中評價,以優代劣,實現學生的共同進步。
學校應切實強化與醫院之間的合作,加強兩者間的對話,例如,學校可在相關合作醫院內邀請專業教授,針對單人徒手心肺復蘇,開展相關講座活動,由教授進行一線實例的講解,開拓學生視野,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時,基于教授的臨床經驗,能夠給予學生較為獨到的操作理解,可優化學生實際動手能力。通過真實案例的講述,能夠提高學生對單人徒手心肺復蘇操作的重視度,使其能夠樹立服務意識,實現對教學效果的優化。同時,在教授講解完成后,教師應要求學生應結合教授講解內容,完成討論,并集中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解答。以多種教學方法作為思考,教師要做好課堂占比設計,組織相關實訓活動。在實訓課安排上,主要以小組形式完成,由教師進行情境設置,小組自主分工,逐一完成護士、患者的扮演,開展單人徒手心肺復蘇操作,教師從旁指導,通過對學生錯誤操作的糾正,可得到操作要點的強調,使學生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優化。建立在校企合作基礎上,以確保學生實踐操作準確性作為前提,可組織優秀學生前往醫院進行實習,強化其動手操作能力,幫助學生進行經驗積累。
本文以某高職學校60名學生作為樣本,應用校企合作模式后,觀察學生在單人徒手心肺復蘇教學效果。與沒有經歷校企合作模式的學生相比較,得到校企合作模式學習的學生在單人徒手心肺復蘇操作方面能力更強。同時,借助校企合作模式,學生對單人徒手心肺復蘇知識掌握更加豐富,理解更加深刻,教學效果顯著[1]。
借助校企合作,使學生能夠提前感受到醫院的氛圍,通過親身經歷與患者的接觸,強化其責任感,使其得以樹立服務意識,以高度耐心、責任心完成本職工作。同時,通過臨床實例,學生能夠深化對理論知識的講解,明確單人徒手心肺復蘇操作的重要性,激發其學習熱情,強化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結合。同時,以校企合作作為基礎,能夠使學生對急救的理解思路更加開闊,能夠主動參與到臨床實習工作中,通過反復練習,將理論知識真正落實到實踐中來,借助教師的督促提高學生訓練效果。
相關研究表明,針對護理全環節工作,溝通可占據70%,但是相當一部分醫學生在溝通方面相對有所不足[2]。因此,借助校企合作模式,建立在真實的醫院場景中,學生能夠感受到患者、患者家屬的真情實感,實現對其心理變化的了解,使自身溝通能力得到強化。應用校企合作模式,增加了學生的親身經歷體驗,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極大程度的鍛煉,學生在感受家屬心情的同時,強化了自身的共情能力,使其能夠明確自身肩負的責任,樹立高度責任感、職業道德,對學習更加主動。同時,對于醫院而言,實習生的實習有效緩解醫院人才短缺的問題,使急診工作的開展更加順利。除此之外,借助校企合作,通過醫院的培養,能夠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可使學校能夠為醫院輸送更具有針對性的人才,促進醫院未來發展。
結論:作為急救措施,心肺復蘇屬于重要內容,其與患者死亡率、傷殘率密切相關。因此,教師在授課前,應集中向學生講解其重要性,注意對學生服務意識進行培養,在強化學生理論培養的同時,借助校企合作模式,優化學生實踐能力,落實細節操作,確保學生能夠準確完成單人徒手心肺復蘇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