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禮元
(廣西南寧市上林縣澄泰鄉中心校,廣西 上林 530506)
情緒屬于個體主要的心理活動,對個體生存和發展有著主要意義,通常來說,情緒對人的功能體現如下四個方面:第一,適應功能,情緒屬于個體適應環境生存發展的主要手段,第二,動機功能,情緒會為個體內驅力提供的信號產生增強和放大作用,從而激發個體行為,第三,組織功能,情緒會對個體其他心理活動進行影響,最后,信息功能,情緒會向他人傳遞個體內心感知和需求。情緒管理特指個體結合情緒上述功能,盡量管理個人情緒,培育積極情緒,處理消極。基于心理學角度,情緒管理特指個體借助某種機制和策略,改變,管理自身或他人情緒的一個過程,讓其在表情行為,主觀體驗和生理活動上均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動。
情緒作為人主觀經驗的存在,會對個體行為進行支配,所以,有必要基于個體行為出發,研究個體情緒,并作出科學有效的管理,讓個體一直保持積極的情緒,處理消極情緒。特別對于教師來說,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歷來被稱作無私奉獻的實施人,但近些年,不斷出現的師德缺失的事件,也讓外界開始關注教師的情緒管理。教師課堂情緒會通過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顯示出來,在課堂上,如果教師憑借親切的動作,舒緩的話語和帶有微笑的提問,學生也會自然而然的受到其正面的影響,主動積極的回答問題,認真思考,踴躍發言,在外部愉悅的課堂氛圍中促進學生的學習。相反,在課堂上,教師如果用嚴厲的表情呵斥學生,學生也會直面感知教師的負面情緒,整個氛圍會變得尤其緊張,帶給學生極大的壓迫感,對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均有負面影響。作為班級的引導者和管理者,教師情緒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所以在教學階段中,教師要盡可能克服不良情緒,提高教育質量。
和其他人一樣,教師也是社會成員之一,也會受到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比如同事矛盾,家庭問題等多種情況的出現,或多或少都會影響教師的個人情緒。對于教師來說,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在于如何調節個人情緒。除此之外,教師消極情緒的來源也包含教師對教學活動的態度,很多教師選擇這個職業是因其輕松,安穩,還有一部分教師僅是將此職業當做謀生的手段,并不喜愛這個職業,所以在課堂中,部分教師態度松散,并不會積極的提前備課,也不會關注個人知識的儲備,強化自身學習。
在課堂中學生存在一些問題行為,比如上課吃東西,交頭接耳,睡覺,傳紙條,面對這些意想不到的情況,教師一定要合理調節自身情緒,要了解學生處于控制能力較差的階段,還未形成穩固的人生觀,價值觀,所以難免會犯錯,教師應當作出積極的引導,而不是嚴厲的苛責,否則也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讓其產生厭學情緒,抵觸課堂,適得其反。教師要學會端正心態,控制消極情緒,比如可以用機智幽默的語言化解課堂意外情況,要在保護犯錯行為學生自尊心前提上,對其他學生起到勸誡和警示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師要注意在處理問題的同時,也要注意課堂時間,要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面對已嚴重影響課堂秩序的學生,教師也要盡可能平復心情,穩定情緒,以朋友式的語言方式對學生引導加以勸解,切勿應用長篇大論的空洞教學,這樣會讓學生更加反感。總而言之,在面對學生問題行為時,教師切勿自亂陣腳,要學會應用合理的方法穩定課堂秩序,調解負面情緒,提高課堂質量。
作為社會成員之一,教師身邊的繁瑣事務均會影響教師情緒,但教師切勿將負面情緒帶入到課堂,很多教師在課堂上會將個人在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和情緒強加在學生之上,在課堂上變得易怒易爆,讓不少學生對此產生畏懼心理,生怕不小心觸怒老師得到老師的斥責,回答問題小心翼翼,不敢積極思考,也影響到了教學質量。建議教師要學會轉變角色,要了解在課堂上你是傳道授業的教育工作者,應當為人師表,為學生帶來模范作用,因此,當察覺到自身不良情緒時,教師要盡快轉變,針對學生的問題行為也要第一時間積極引導,學會找尋每一位學生身上的優勢和閃光點,協調彼此的師生關系,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教師要做好認知調節,除了維持課堂秩序,活躍課堂氛圍之外,也要對教學一直抱有激情,很多教師選擇教師這個職業,只是為了謀生,并沒有全身心愛上這個職業。建議教師改變此種思想,在教學中時刻保持正面的情緒,感染學生,獲得職業幸福感和成就感,讓每一位學生可以在愉悅輕松的氛圍中茁壯成長,并在師生互動之下傳遞積極能量。要求教師要學會如何做好情緒管理,要正確的看待每一件事物,提高心理素質和自身承受能力,也要盡可能的協調好師生關系,對待學生的問題行為要抱有足夠的耐心,不要一味的責怪,要懂得放大學生的優點。同時,教師也要拓寬知識視野,強化知識儲備,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學習,創新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這對構筑良好的師生關系,提高教育質量均有促進作用。
教師屬于一個神圣的職業,不帶肩負著傳授知識,促進學生茁壯成長的主要職責,也要求對比其他社會成員來說,教師要具有更多的責任心和耐心以及包容心。在產生不良情緒時,教師要學會控制和調節,站在學生的視角,以學生為中心,探究不良情緒產生的原因,采取多種模式加以調節,在提高個人文化素質,完善心理素養的同時,提升個人的應變能力,學會培育積極情緒,化解消極情緒,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