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巧梅
(甘肅省定西市漳縣第三中學,甘肅 定西 748301)
引言:伴隨著我們國家教育的不斷改革,在我國文教融合這一模式的實行已經有著很長的時間,但是回顧這些年所帶來的效果,卻無法滿足政策制定的要求與期待,需要進一步深化與探索。現如今初中語文教學文教融合中還是存在著部分不完善的地方,教育工作者必需要找到每個學生屬于他們自己的學習方式,巧妙滲透語文素養的培養以及傳統文化的積累。因此,本篇文章首先就根據現階段文教融合的意義與原因進行分析,其次就新時代初中語文教學之新舉措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與探究,希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素養,促進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了解與積累,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繼承以及發揚我國傳統文化,為相關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建議。
(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一部分是從傳統道德中繼承下來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在進行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積極地添加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內容,加深學生對于傳統道德的了解與認識,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認識以及了解,讓學生擁有一個良好的核心價值觀。這樣一來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初中語文教學工作的多樣性,又可以進一步有利于教育工作符合現階段社會的需要,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繼承以及發揚我國傳統文化。
(二)順應時代要求,樹立文化自信。文教融合教學是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我國強調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來源于傳統文化。開展文教融合教學工作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我國多樣化的傳統文化,并讓其從中汲取我國獨有的文化自信,培養其擁有良好的愛國意識,滿足現如今社會發展的要求。
(三)完善初中教育機制。在我國的固有的應試教育中,教師進行語文教學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使學生得到好的成績。現階段,我國的素質教育包括3部分:認知、能力和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是這其中最為重要的,初中開展文教融合教學工作可以通過傳授給學生傳統文化知識,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能力,提升感知與把握能力,讓學生的情感有利于語文教學。這樣一來就可以將語文教學與情感教學聯系,促進學生全方位的成長,充分的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從而進一步完善初中教育機制。
(一)重點關注古詩詞的課堂講解。詩歌最能反映傳統文化,是經典之中的經典,所以教育工作者應該將古詩詞放在文教融合工作中最為關鍵的一個位置上。相關的教育工作者應該對古詩詞開展生動的講解工作,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領略到我國傳統文化的美與意境,并還要讓學生理解古詩詞中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舉個例子來說,在學習《天凈沙·秋思》時,教育工作者可以創建情景,引入問題——“同學們喜歡不喜歡《天凈沙·秋思》這首詩,為什么?”這個問題很常見但也常被忽視,教師再進行啟發——“從這首詩中我們能讀到作者的哪些情感,請歸納?”這樣就形成了問題任務情境。這之后學生再進行閱讀,了解《天凈沙·秋思》的感情基調與文字風格,感受詞曲中荒涼的景色,通過這種具有統籌意義的問題設計,初步提升學生處理問題的水平,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感知全文。
(二)深入挖掘古詩詞中各個優秀的思想文化。深入挖掘古詩詞中各個優秀的思想文化可以促使學生深入了解傳統文化。因為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所以如果教育工作者僅僅只是將其放于課堂講解之中,是永遠無法講完的。所以,教育工作者應該剖析各個優秀的思想文化,從特殊到一般。其次,不僅要讓學生充分理解詩詞的意思,還要創設語境,提高其對各個優秀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連接。
(三)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相關教育工作者還應該向同學們展示一些課外傳統文化知識,比如說傳統節日文化。在語文教學中加入傳統節日內容可以營造活動環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進行了解。舉個例子來說,在中秋佳節來臨之際,教育工作者可以先向學生講解一些出名的中秋典故、習俗等,再讓學生在中秋假期查找其他的相關資料,或者收集一些古詩詞。并在學生返校后,開展中秋節班會,讓學生們互相談論交談中國傳統節日,并對優秀的學生進行嘉獎,促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了解。
綜上所述,要想將傳統文化納入語文教育,需要教育工作者轉變相應老舊的教育觀念,創立新的教育模式,重點關注古詩詞的課堂講解,深入挖掘古詩詞中各個優秀的思想文化,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傳統節日文化,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與潮流,開拓學生的視野,讓他們更好地適應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