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凡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
化妝源于生活。在遠古時代,人類便有了最原始、最無意識的美的需求。考古學家在原始人類遺址上,發現了用動物的牙齒、骨頭穿成的“項鏈”,并且種種跡象也表明原始人類會用天然的顏料涂抹面孔和身體,這便逐步形成了最原始的化妝。李澤厚的《美麗的歷程》中寫道:“原始人群之所以染紅穿戴、撒抹紅粉,已不是對鮮明奪目的紅顏色的動物性的生理反應,而開始有其社會性的巫術禮儀的符合象征所在。”這就是人類最早意義上的化妝。隨后,自商周時代開始,人就有了往臉上涂脂抹粉的記載,后興于殷商,盛于唐宋,宋代以后,雖然由于禮學的盛行,妝飾不再像唐代那樣異彩紛呈、濃妝艷抹,但“女為悅己者容”,妝飾的發展依然似一股涓涓清流奔涌向前,從未止息。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表演藝術形式越來越多元化,不僅保存著戲曲、話劇、歌劇、舞劇和芭蕾劇,同時還出現了音樂劇、啞劇等舞臺演出樣式,近代又出現了電影、電視、時裝表演藝術等。隨著這些新的表演藝術種類不斷豐富舞臺、豐富銀幕,化妝技法更加多樣,化妝材料更加科學,化妝人員更加專業,同時藝術表演的化妝形式與種類也更加豐富。如今,人物的化妝造型工作早已經不再像早期藝術表演中那樣,由演員自己兼任,而是出現了專職的化妝師、造型設計師、服裝設計師,而且這些化妝師、設計師也已經和編劇導演一樣,成為表演藝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國內越來越多的綜合類大學、藝術類大學也開設了許多關于化妝美容、服裝設計、人物造型的專業。在中國和世界上所有重要的表演藝術評獎中,化妝、服裝設計、人物造型都已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尤其是進入20世紀50年代末,計算機的出現和逐步普及,使信息對整個社會的影響逐步提高到一種絕對重要的地位,人類從此進入了E時代。隨著信息化、科技化的不斷壯大,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給我們全人類帶來了顛覆性的變革,化妝行業也由原來傳統的、規范的、千篇一律的職業模式轉變成自媒體式的、不拘一格的、更注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新模式,從而形成當下多業態共同發展的新局面。
伴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程,我國社會生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作為發現美、創造美和享受美的行業,近十幾年來,化妝服務業已由單一的生活化妝發展成為涉及婚紗攝影服務、私人定制、熒屏舞臺造型設計、教育培訓等多種業態的朝陽產業,并從原來的影視文藝等專業機構走進大眾生活,隨著人們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并追求精神層面的消費,出現了普通人走進形象設計工作室為自己裝點門面;公關人士參加商務活動需要形象設計;時尚人士組織聚會需要形象顧問;白領參加招聘面試需要形象培訓的新生現象。成立于1998年的西蔓色彩,是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先行軍,開創了中國兩個全新的行業:色彩咨詢行業和形象咨詢行業。這對于處在新時代萌芽狀態的中國而言,好似灰色大地上的一縷陽光,給人們帶來了關于美的新理念、新認知和新希望。尤其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化妝師成為新興的時尚職業,行業涌現出毛戈平、李東田、吉米等多位社會知名造型師,細分領域的造型工作室更是應運而生,時至今日,中國的新銳造型師和時尚造型工作室百花齊放,使得化妝從一份普通的、不被人們重視的職業,轉型成了屬于越來越多化妝師心目中一份永垂不朽的事業。正如吉米在采訪中所說:“那個時候,很多化妝師對于自己職業的定位就是謀生的職業,但對于我,這份職業還有更深的含義:是創造美、傳播美的時尚藝術。所以,我慢慢地從化妝師行業里剝離出來,走上電視熒幕,給雜志報紙寫時尚專欄,越來越多的人慢慢開始知道我。”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普及,網絡上更是涌現出無數的美妝博主和網紅主播,網絡成為化妝師實現自我價值的新途徑,他們更是商業化的產物。月入7位數的李佳奇作為網紅界的一個傳奇人物,憑借自己卓越的銷售才華和敏銳的行業覺知創下了令人嘆為觀止的銷售奇跡:一秒鐘賣出8000個套裝,銷售額228萬;在“6·18”,3分鐘為資生堂創造了銷售額600多萬元的奇跡;曾經僅用了3秒,就售完十萬件商品,單場直播銷售額上億元等。而他最初踏入化妝行業時,只是歐萊雅公司一名名不見經傳的美妝導購員,在21世紀新一輪的商業模式來臨之際,其不僅把握住了這次機遇,同時也為各大品牌創造了巨大的商業價值。
第三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服務功能推動著第一、第二產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并通過新模式、新平臺、新業態、新領域、新優勢的深刻內涵創新,推動全面開放的新格局的形成。化妝服務作為美容美發行業的重要分支,同時涵蓋了生活服務和文化創意產業兩種屬性,吸納了從業人數兩百多萬,年營收近2000億元,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成為近幾年來第三產業經濟發展的新亮點。未來幾年,新技術研發、新業態培育將成為化妝行業發展的熱點,專業技術能力和細分個性化供給,將成為企業和化妝師立足的根本。圖像技術、人臉識別VR、AR等技術將與傳統化妝服務進一步融合,成為驅動行業創新發展的關鍵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