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林 山東廣播電視臺電視齊魯頻道
媒介融合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是由美國教授普爾在經過了一定研究后提出的。普爾教授認為,媒介融合是將多方媒介功能一體化地體現出來,同時使媒介的功能更加豐富化,這必然是傳統媒體未來的發展方向,并且媒體融合的情況將會主要發生在報刊與電視這些媒體之間。在當今社會,隨著數字化技術的誕生以及廣泛的普及應用,世界各國的研究人員不斷地深入對媒介融合的研究并給出了許多新定義。隨著越來越多的媒體工作者開始真正地意識到新時代的來臨,傳統的媒介生態平衡已經被新媒體打破,傳統媒體作為媒體傳播的一大領域不可能做到獨善其身。并且隨著近年來智能手機與互聯網技術的迅速普及,傳統媒體所服務的網民數量比重迅速增加,互聯網在低齡群體中的影響力迅速提高。
我國的傳統媒體在媒介融合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優秀的媒體節目與創意,他們也得到了社會各個行業的支持和好評,并且現在這些節目的相關欄目也在不斷地發展。在新媒體時代,許多傳統媒體都曾在自己的期刊讀物上發布過教輔、文學或者科普的內容,這些期刊讀物在發行前期曾經廣泛地受到了低齡群體的喜愛與業界的好評。但是隨著社會的逐漸發展,我們發現許多期刊讀物在類型以及內容上都體現出大同小異的問題,從而導致許多傳統媒體沒有與新媒介做到很好的融合,也就沒有辦法做到滿足服務對象的個性化需求。
在如今各大媒體融合發展的環境中,互聯網雖然為各大媒體提供了充分的資源信息支持,但是這些龐大的網絡資源良莠不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媒體之間的融合發展,并且媒體在信息傳播之前必須要對這些良莠不齊的網絡信息進行甄別篩選,這無疑加大了信息傳播的難度。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傳統媒體在媒介融合的發展過程中會遇到許多陷阱與風險。
現在很多媒體欄目在進行實際的信息傳播過程當中,很多的內容都是比較簡單的、表層化的,一些內容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比較碎片化的,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這些欄目缺少了更深層次的意義,缺少一些深度的講解,沒有實際教育的意義。值得注意的是,現在很多電視欄目在對信息進行傳播的過程當中,很多問題都逐漸變得瑣碎、無關緊要。
在新媒體時代環境下,我國大多數傳統媒體和新媒介的融合過程和結果都不太盡如人意,在商業的聯合運作上出現了一些嚴重的失誤,導致傳統媒體的發展阻滯。在傳統媒體和新媒介融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換湯不換藥,在融合過程中仍然保留傳統的媒體模式,沒有進行制度創新;其次就是在內容表現上加入一些新的互聯網元素,如微博、論壇、微信等,在這樣的基礎上進行網絡平臺的創建,這樣的做法只是對新時期網絡化的一種順從,沒有做到創新融合。
傳統媒體的管理者在媒介融合的過程中應當轉變自己過去的思維方式,要能夠把握住如今傳統媒體追求已經從過去的追求“量”轉變為新時代下對“質”的追求。例如,我們在進行標題設置時要盡量做到直接,要保證媒體內容的直觀分條,同時要對內容進行高度的概括,能夠直觀地對媒介融合對于傳統媒體發展的積極作用進行展現。
在新時代環境下,傳統媒體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新的發展,利用新媒體的傳播方式與新的信息傳播平臺是非常必要的,如前幾年的博客與現在的微信、微博、QQ等,又或者近年來爆火的抖音等短視頻App,都可以作為傳統媒體發展的媒介融合對象。
傳統媒體仍然可以在自身優勢的基礎上,通過借鑒整合自身傳播的內容,并創新自己的傳播形式。隨著我國開放二胎政策,我國的媒體市場勢必會得以擴大,加之新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傳統媒體必須要及時意識到自身的缺陷和問題,同時要能夠對新媒體融合的趨勢與具體技術有一個全面掌握,并且要做到適應新時代下低齡群體新的喜好與特點,從而推動媒介的融合,使傳統媒體實現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