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建輝 包 寧 秦皇島市海燕演藝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戲曲文化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戲曲中的表演體制也因戲曲種類的不同而有多種叫法,如昆曲的表演體制叫作家門。在中國戲曲文化中,表演體制可以被看作一種表演程式,也可以被看作戲曲中藝術化、規范化的性格類型。但總體而言,中國戲曲中的表演體制是戲曲程式性在人物形象創造上的集中反映。中國戲曲對于角色、人物形象的塑造十分注重,它要求塑造出的人物個性鮮明、立體飽滿、感情充沛、性格真實,活躍鮮明。與此同時,戲曲中的人物又應是從程式上進行規范與提煉的,因而中國戲曲中各類角色的唱念坐打既有一定的程式性,又帶有性格的色彩。下面筆者聯系實際,對戲曲行當展開分析。
經過長期的探索實踐,中國戲曲文化愈加豐富,戲曲表演也逐漸得到歸類統整。戲曲中的各類具有相近性格和色彩的藝術形象與表演方法、表現手法及表演程式也被逐漸統一與規范化,逐漸形成我們今天所說的行當。
中國戲曲的分行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生旦凈丑,另一種是生旦凈丑末。
由于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許多劇種中的末都被歸入了生的行列,我們習慣上把生、旦、凈、丑作為行當的基本類型。每個行當各有若干個分支,且因為各個劇種的發展歷史不同、角色不同、所反映的生活領域不同,各分支的名目、層次等也有所不同。
在中國戲曲中,人物是不可缺少的戲曲元素,只有人物形象鮮活,戲曲的內容內涵才能被準確、有效地傳達給觀眾,戲曲也才能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因此,在表演戲曲時,對人物進行揣摩、演繹十分重要。而要想演好一個人物,演員不僅要有一定的表演基礎、戲曲基礎,還需要對戲曲內容進行仔細研讀與分析。
演員需要通過閱讀、分析戲曲故事來把握人物形象、人物性格與人物心理變化,并在此基礎上尋找相宜的程式,從而模擬出人物的身段、動作、聲音、表情等,進而將人物演活,讓這個戲曲角色有血有肉、深入人心。
在演繹或塑造人物時,演員往往會基于具體的戲曲故事內容,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經驗、才情,以賦予人物更多的內涵與魅力。但除以上的角色塑造方法外,部分演員也會選擇先從外到內,從行當、程式入手,模擬相關的程式性動作與身段;然后走進行當的深處,對不同年齡男男女女的風情意態、心理情感的曲折輾轉進行錯落有致的展現;最后再從實際出發、從生活出發,根據人物所處的環境、人物的遭遇來把握人物情感和內心活動的變化,并將它們準確地表達出來,正確地傳達給觀眾。
由于人物所處環境不同、成長經歷不同,其性格、形象及情感都會有所不同。這也意味著在戲曲表演中,程式、行當并不能統籌所有東西。對于演員而言,在塑造或演繹戲曲角色時,其自身的經歷、思想價值觀念也會賦予戲曲角色一些“臺本”之外的東西,讓戲曲人物具有不同的韻味。基于這一事實,演員在塑造人物時是選擇從內到外的塑造路徑還是選擇從外到內的塑造路徑,從本質上講沒有多大差別。但是在具體的探索過程中,在最終的人物演繹上,又會出現些許差別。例如,在塑造人物時,先從人物本身出發,關注其生活經歷、生活環境,模仿其日常生活,那么演員對人物性格及情感、內心活動的把握會更加準確,而且在豐富了人物的內在形象后,再去模仿人物的身段、動作也會更加自然與容易,最終塑造出的人物也會更加生動傳神。
總體而言,兩種人物塑造方式各具特色、各有特點,也各有其存在價值。但如果非要說他們的不同之處,那么主要體現在“體”與“用”兩個方面,即存在以行當、程式為體,還是以行當、程式為用的內在美學立場的差別。雖然從藝術的角度來講,二者的價值相同,但如果從戲曲的角度出發,我們還是更強調與重視前者。畢竟戲曲是程式的藝術,在戲曲表演中,演員不能只簡單地模仿或應用程式動作,還應當有豐富、完善程式的意識。演員要從性格、情感、思想、靈魂等這些有深度的要素出發將人物演活,讓人物同樣具有深度、變得立體。
綜上所述,戲曲行當與舞臺人物是戲曲的核心內容,這兩大內容相互影響,相互聯系,共同推動著中國戲曲文化的完善與創新。在戲曲創作與表演中,相關人員應能有機協調行當與舞臺人物的關系,既要保證舞臺人物符合行當的規則,又要保證舞臺人物不被行當所束縛;既要保證舞臺人物身段、動作的準確,又要注重舞臺人物內在的充實與飽滿,從而讓舞臺人物生動傳神、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