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樂鳳 孫麗麗
(1 江蘇省興化市人民醫院血液科 興化225700;2 江蘇省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血液科 鹽城224006)
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種起源于骨髓漿細胞的惡性腫瘤,常以骨骼疼痛為首發癥狀,患者長期忍受劇烈疼痛,對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傷害,致使生活質量降低,影響康復[1~2]。循證護理是指在護理過程中運用一系列具有循證依據的護理措施,并與臨床經驗、患者需求相結合,為患者提供科學有效的護理服務,以促進患者康復[3]。鑒于此,本研究探討循證護理應用于MM 患者中的價值,旨在為緩解患者痛苦提供新的方向。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3 月~2019 年12 月興化市人民醫院和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血液科收治的92 例MM 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6 例。納入標準:符合《中國多發性骨髓瘤診治指南(2017 年修訂)》[4]診斷標準;伴有不同程度骨骼疼痛癥狀;患者及其家屬知曉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病情危重者;缺乏自理能力、感知異常者。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觀察組女21 例,男25 例;年齡47~84 歲,平均(64.91±5.21)歲;臨床分型:IgG 型20 例,IgA 型18 例,其他8 例。對照組女21 例,男25 例;年齡43~84 歲,平均(64.80±5.22)歲;臨床分型:IgG 型19 例,IgA 型17 例,其他10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包括營造安靜整潔的住院環境,保證病房溫濕度適宜;講解MM 發生機制、治療方法及護理注意事項;遵醫囑給予患者止痛藥,密切觀察患者服藥后反應及疼痛情況,出現異常立即匯報醫生處理。觀察組實施循證護理:(1)成立循證小組。由護士長、責任護士等組成循證小組,加強對組內成員MM 相關護理知識、循證護理等方面的學習和培訓。(2)確定循證問題。小組全面評估MM 患者病情、疼痛情況,通過分析、討論,提出相關問題,以MM、疼痛、生活質量為關鍵詞檢索文獻資料,對文獻進行篩選,評價文獻真實性、實用性,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護理干預方案。(3)循證護理實踐。環形按摩,操作者采用手掌心或拇指指腹環形按摩患者疼痛部位,順時針按摩10 次,反方向按摩10 次,注意動作輕柔、平穩,指導并教會患者及家屬按摩方法,以便在疼痛出現后自行按摩。局部紅外線熱療,依據患者疼痛部位、強度進行紅外線照射,遵循由重到輕的照射順序,保證照射燈以皮膚距離為30~60 cm,溫度以不燙手為宜,照射過程中密切觀察皮膚顏色、溫度,防止燙傷,15~30 min/次,1 次/d。三階梯鎮痛方案,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價患者疼痛情況,依據疼痛時間、強度選擇相應鎮痛藥物,輕度患者給予雙氯芬酸鈉等非阿片類止痛藥物,中度疼痛采用曲馬多等弱阿片類藥物,重度疼痛使用芬太尼等強阿片類藥物,密切觀察用藥后不良反應、疼痛緩解持續時間,依據患者身體恢復情況適當調整藥物劑量。體位及翻身,協助患者取舒適體位,減少用力活動及身體負重,定時采取軸線翻身方式進行翻身,保持頭、腰、腿在同一直線,注意用力均勻、動作輕柔。放松護理,采用深呼吸、聊天、聽音樂等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引導患者回憶美好事物,安排心理狀況良好患者現身說法,給予患者鼓勵、支持。協助生活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皮膚受壓情況,每日溫水擦洗,保持床鋪整潔、干凈,防止壓瘡發生,鼓勵患者多飲水,每日飲水量>2 000 ml,以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食物為主,禁食海產品、牛奶等高鈣食物。兩組均持續干預4 周。
1.3 觀察指標 (1)兩組骨痛緩解程度比較。干預4 周后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價患者疼痛情況。完全緩解:無骨疼癥狀;部分緩解:患者能夠耐受的疼痛;輕微緩解:仍有骨痛,較之前疼痛癥狀減輕;未緩解:疼痛無變化,需使用止痛藥物。(2)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采用生活質量評定量表(GQOL-74)于干預前及干預4 周后評價患者生活質量,包括社會功能、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物質功能4 個維度,共74 個條目,各維度滿分100 分,得分高則生活質量好。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用秩和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骨痛緩解程度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骨痛緩解程度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骨痛緩解程度比較[例(%)]
2.2 兩組GQOL-74 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GQOL-74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4 周后觀察組GQOL-74 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GQOL-74 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GQOL-74 評分比較(分,±s)
物質功能干預前 干預4 周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軀體功能干預前 干預4 周后社會功能干預前 干預4 周后心理功能干預前 干預4 周后46 46 t P 55.24±5.67 55.26±5.69 0.017 0.987 63.58±5.72 67.61±5.74 3.373 0.001 54.29±5.36 54.32±5.38 0.027 0.979 62.43±5.51 69.87±5.84 6.285 0.000 54.89±5.27 54.91±5.30 0.018 0.986 67.82±6.04 74.58±6.15 5.319 0.000 55.76±5.64 55.79±5.65 0.026 0.980 65.98±6.17 73.88±6.21 6.121 0.000
MM 病灶局限于骨髓,長期劇烈骨痛、病理性骨折導致患者長期臥床,嚴重降低生活質量,不利于患者康復[5]。常規護理以疾病護理為重點,護理質量高低受護理人員經驗和自身行為影響較大,且易忽視患者心理等方面護理干預,具有一定局限性,干預效果不佳[6~7]。而循證護理充分考慮患者的需求,將循證學和護理學有機結合,通過提出問題、找尋解決問題,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護理服務。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骨痛緩解程度優于對照組,干預4 周后GQOL-74 各維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循證護理能夠減輕MM 引起的骨痛,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實施循證護理是通過提出問題、尋求實證、通過實證的過程,改變以往責任護士以經驗和自覺為主的行為和習慣,保證護理措施更具科學性、系統性、可行性[8]。循證護理以患者為中心,充分考慮患者個性化差異,通過規范化的三階梯藥物止痛方案,針對不同患者采取不同藥物鎮痛,能夠保證患者獲得最佳止痛效果,促進骨痛緩解,且利于減少藥物副作用,減輕患者疼痛程度[9]。中醫按摩具有調和氣血、疏通經絡的作用,通過循環往復的環形按摩,能夠促進腦啡肽的分泌,緩解患者局部疼痛,提高患者疼痛耐受力。紅外線照射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新陳代謝,促使炎性滲出物的消散和吸收,消除腫脹、炎癥[10]。循證護理將患者感受、主觀意愿作為重要的直接證據,護理人員更加關注患者主觀感受,通過美好回憶法、生活協助護理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減輕患者緊張、焦慮等消極情緒,使其感到身心放松,保持心情舒暢,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循證護理干預應用于MM 患者能夠緩解疾病引起的骨痛,減輕生理痛苦,促進患者生活質量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