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連蕊
(廊坊市第八小學,河北 廊坊 065000)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的學科,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有著重要作用。所以小學英語教師應該積極挖掘小學英語故事中有關于文化品格、學習能力、思維品質以及語言能力的相關點,內化故事,進行延伸和拓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語言能力是學生必備的技能之一,它能夠將學習的知識進行整合并輸出,能夠很好的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這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因此,在故事教學中,教師一定鼓勵學生開口說話和交流,讓他們敢于說話,樂于說話,培養自己的語言能力,進而達到培養核心素養的教學目的。
以冀教版小學英語課本教材為例,在《I can’t tell a lie》中的“Story time”環節,故事題目為《Helen Keller》,這個故事一共分為了八個小版塊,為了激發學生說英語,教師可以讓學生每人讀一段,在讀完之后,再讓學生根據旁邊的插圖進行翻譯,講述這個故事。最后根據整個故事的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和討論,講述他們對海倫·凱勒的認識或者對這篇故事的想法和感受。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激發學生的語言素養,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
故事教學可以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比如游戲、角色扮演、唱歌曲、創設情境等等,這些方法都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所以教師在故事教學中,一定要引導學生對故事進行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以此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和批判性等思維品質,這也是培養核心素養的關鍵。
以冀教版小學英語課本教材為例,在《Tell me a story》中,有一個故事題目是《An old man and a wolf》,這個故事類似于寓言故事,值得探究。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兩個學生分別扮演老人和狼,然后再讓一群學生扮演農民。在表演過程中要用英語表示出來。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還能夠加深學生的體會。在學生扮演完故事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闡述自己對老人、狼的認識或者看法,或者他們從這個故事中學會了什么?甚至學生還可以提出自己的質疑之處,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進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文化品格是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在故事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激發學生的文化意識,融入文化熏陶,拓寬學生的視野,加深學生對中外文化的進一步理解和認知,以此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以冀教版小學英語課本教材為例,在《Let’s clean the house !》中有一個關于中國春節習俗的傳說。教師可以將整個故事以動畫或者圖片的形式展現,激發學生的興趣,進而了解中國春節貼對聯、放爆竹的傳統,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加深學生對中國的熱愛,將優秀傳統根植于心。其次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比前一單元的學習,感受西方的圣誕節和中國春節的不同,對比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從而塑造學生的文化品格。
核心素養包括認知和非認知兩個方面,認知方面是學術和知識,非認知方面則是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等。因此,在小學英語故事教學中,教師必須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態度和行為,只有讓學生對故事產生了極高的興趣,才有可以促進學生情感的流露,才能在故事中激發正向的情感態度,樹立積極的人生價值觀,發展自己的終身學習能力,達到培養核心素養的最終目的。所以教師在進行故事教學時,一定要聚焦主角,讓學生對中心人物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有閱讀故事的欲望。
以冀教版小學英語課本教材為例,在《Who won ?》中的“Story time”環節,故事題目為《A famous football player》,這是一個關于球王貝利的故事。小學生都十分喜歡體育明星,特別是貝利,所以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講述自己對貝利的認識,在學生的興趣充分激發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故事。貝利生活在一個十分貧窮的家庭,連足球也買不起,那么他又是怎樣獲得冠軍的?通過閱讀學生就會發現貝利的成功離不開他的刻苦堅持,離不開他對夢想的追求。通過對貝利成功故事的閱讀,學生就會受到影響,學習貝利刻苦堅持,不斷磨礪自己的精神,以此形成堅毅的品格,進而提升自己的核素素養,對學生的終身發展也有著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圍繞核心素養實施英語故事教學計劃,讓學生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培養自己的核心素養,在讓自己獲得知識能力的同時,也能夠樹立起積極健康的人生價值觀,進而促進自己的終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