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師錄
(河北省黃驊市官莊鄉官莊中心校,河北 黃驊 061100)
新課標倡導教育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小學體育教學也不例外。當前的小學體育教學在教學中要激發學生運動的潛能,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培養學生全方位的綜合素質。因此,創新小學體育教學的教學方法,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非常重要。新的教育理念給一線的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比較嚴峻的挑戰,體育教師需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改變自身的角色,盡快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徹底貫徹新課程改革的相關政策。下面就我實踐中的一些體會,提出來供大家參考。
(一)從“增強體質”到“健康第一”的飛躍。
傳統體育教學把增強體質作為第一目的,而新課程則把“健康第一”放在首位,粗看二者似乎大同小異,其實質卻反映出了教學理念的一個飛躍,首先是健康概念的擴展,即從過去單純生理健康而發展到現在的生理、心理、社會適應能力的三維健康觀。增強體質是單純的生物學改造,而健康第一的內涵遠大于此,反映了教學理念的與時俱進精神。在新課程下,我們不但要培養學生強壯的體魄,更要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不怕困難,不怕挫折和失敗,敢于競爭,勇于拼搏的精神和與人合作,團結協作的團隊品質。
(二)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注重學生的個體發展。
傳統體育教學強調以教師為中心,師者發令,學者順從,整齊劃一,千篇一律。這樣導致的結果往往是極大地壓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使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新課程把注重學生的個體發展放在相當重要的地位,真正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思想,注重學生發展的差異性、持續性。小學生由于身心發育、年齡、家庭遺傳等的差異,學生個體身體素質差異很大,而傳統體育強調統一。統一的教材,統一的標準,統一的上課,造成對一部分學生身心的較大損害,而新課程則充分注意到學生身體條件,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個體差異,根據這種差異性確定學習目標和評價方法,并提出相應的教學建議,從而保證絕大多數學生能完成課程學習目標,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以滿足自我發展的需要。
課堂教學是達成教學目標的主要途徑,新課程強調目標統領教材,根據課程特點構建了五個領域,三個層次的目標體系,確定了依據學習目標選擇教學內容的原則。因此,課堂教學的開展應根據教學目標來組織進行。由此可見,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顯得尤為重要,根據五個領域三個層次的目標制訂學年教學目標,再按學年教學目標來制訂年度目標,依次類推,最后到單元計劃,課時計劃的制訂。教學目標應注意設計的具體性,科學性和可測性,課堂教學應著重做好以下幾點:
(一)課前展示教學目標,讓學生明確目標、激勵學生達標。教師應在每堂課的開始,用簡明扼要的語言向學生介紹本課的目標,然后圍繞目標展開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學。
(二)精心設問,鼓勵學生主動、探究,合作學習。主動、探究、合作是新的學習方式的三大特征,也是新課程理念的核心體現,教師應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好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主動探究、嘗試。問題的設計應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注意好難度,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大膽探究嘗試,在探究嘗試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
(三)盡量采用游戲、比賽、情景等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讓學生體驗到運動所帶來的愉悅感,從而產生強大、持久的內驅力,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興奮占優勢,興奮抑制轉換快,好奇心重,上進心強,故適度變換教學手段會取得比較好的課堂效果。
(四)加強理論指導。教師不但要讓學生知其然,更要讓學生知其所以然,必要的理論、體育常識的指導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實踐和鍛煉,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在學生探究嘗試后,教師應及時指導、鼓勵,對錯誤的結果加強分析指導,并盡可能地和理論知識相結合,讓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論高度,然后再去實踐提高。
(五)從學技術向發展學生運動能力轉變,傳統體育教學的課堂模式就是教、學、練,核心思想是為學技術而學技術,沒有把學習技術轉變成培養學生運動能力,失去了體育教學本身的活力,課改的今天,我們就要去深入挖掘新的教學模式,那就是:傳統的項目和技術我們要繼承,教師在教授運動技術和技能的同時,要把學生的運動能力擺到中心位置,在學練方法和教學策略上注重利用技術教學來發展學生的運動能力,把體育課構建成“技術搭臺、能力唱戲”的心模式。
(六)體育教學要貼近生活、貼近實際。體育是人類社會發展中,根據生產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體身心的發展規律,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達到增強體質,提高運動技術水平,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豐富社會文化生活而進行的一種有目的、有意識、有組織的社會活動,是伴隨人類社會的發展而逐步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一個專門的科學領域。所以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有意識的在學生基本掌握運動技能的同時要把運動技能應用于實際當中,創造一種貼近生活情境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學到的技能能夠在現實生活中活學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