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江濤
(武漢輕工大學,湖北 武漢 430023)
種植戶在小麥播種開始前,必須根據綠色小麥種植的特點和要求,選擇土壤肥力中等以上且排放性能良好的沙壤土作為種植地。在種植地選擇完成后,應該及時的進行通過深翻土壤的方式進行整地,保證小麥播種前土塊的疏松度滿足播種要求。結合整地還需要做好底肥施入工作,一般每畝追施完全腐熟的有機肥3000kg,尿素20kg磷肥,鉀肥各10kg,將全部有機肥,部分氮肥,全部磷肥和鉀肥混合之后撒在地表上,翻耕到土壤層以下。小麥播種日期通常在9月中下旬。在小麥播種開始前,種植人員應該先使用25%的多菌靈和15%的粉銹寧進行小麥的藥劑拌種處理,以此防止小麥生長過程中發生小麥白粉病、銹病黑穗病等病害,藥劑拌種結束后再使用機械設備按照行距15cm,深度4-5cm的深度開展小麥播種作業。
小麥田間的野燕麥生長至3-5個葉片后,種植人員應該按照每畝160克禾草靈兌50千克水的方式進噴霧防治。在清除田間雙子葉雜草時種植人員可以根據雜草生長的實際情況使用2,4-D丁酯,按照每畝60g,兌水30kg進行田間噴霧。隨著小麥進入揚花灌漿期后,種植人員可以采取向小麥葉面噴施0.1%的磷酸二氫鉀和2%的尿素混合液的方式,增強小麥葉片的光合作用,從而達到延長小麥灌漿期,提高小麥產量的目的,同時降低熱干風對小麥產量產生的影響。小麥進入孕穗期之后應該合理追肥5kg,施肥之后立即灌溉,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白粉病與枯紋病是小麥種植過程中最常見的小麥病害,種植人員在進行此類病害的防治工作時,必須根據小麥田地感染的實際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病害防治策略進行防治,降低各種病害問題對小麥種植產量和質量產生的不利影響。另外,種植人員除了防治小麥生長過程中出現的病害和蟲害外,還應做好小麥田地中雜草的清除工作,避免因為小麥生長過程中雜草與小麥爭搶土壤中的營養成分,影響小麥的正常生長。通常,除草工作會在冬季到來前以及開春后進行展開,在進行冬前除草時,可以按照8-12g/667m2的用量來噴灑噻吩磺隆可濕粉,而藥劑與水的比例則要根據土壤的具體狀況來進行調整。
灌溉是保證小麥生長水分充足的關鍵,由于小麥在不同的生長期對蓄水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所以種植人員必須嚴格的按照小麥各個生長期的特點,制定相應的田間灌溉策略。通常,小麥從播種至拔節期因為小麥的植株較小,溫度低,地面的水分蒸發量較小,此時小麥的耗水量也不大,因此只要保證每天的畝耗水量達到0.4m3即可。小麥從拔節期開始進入抽穗期后,隨著小麥生長速度的加快耗水量會出現急劇攀升的情況,由于這一階段的小麥莖葉茂長,所以種植人員必須給予小麥田地充足的灌溉積水,才能達到增加小麥分蘗數和增加畝穗數的目的。此期,60cm以上水層,確保持水量至少在80%左右為適宜。同時,要做到早澆水,持水量低于70%時,就要灌溉給水。抽穗至成熟,耗水占到總耗水40%左右,日耗水較前期略有增加。尤其抽穗前后,莖葉長勢好,綠葉面積漸大,日耗水至少在4m3。抽穗揚花期至灌漿期,此時氣溫高,蒸騰量大,對水分需求更為敏感。此期缺水,會造成揚花不好,籽粒不飽滿。為此,遇到干旱時,應及時澆水。同時,注意改善田間小氣候。一般土層60cm上水分低于田間持水60%-65%時,都應做好灌溉給水。
農業部門在積極推廣先進小麥種植技術時,必須嚴格的按照相關政策的要求,將小麥種植新技術推廣至每家每戶,然后通過示范應用的方式,提高農戶對小麥種植新技術的認可度。同時,也要通過對信息技術的應用,使技術推廣的范圍得到提升,讓農戶可以隨時隨地的應用移動通信設備,對小麥種植新技術進行學習。此外,相關部門應該通過組織農戶參加相關培訓活動的方式,要求農戶學習和了解小麥種植新技術,充分發揮小麥種植新技術的優勢,提高小麥種植的產量和質量。
為了擴大綠色小麥種植技術應用的范圍,農業部門應該采取向上級主管部門正確更多新技術推廣資金的方式,設立專項的農業扶持基金。對率先推廣和應用綠色小麥種植技術的農戶給予相應的農業補助,調動農戶使用新技術的積極性和制度性。此外,政府部門除了應該加強新技術推廣資金支持力度以外,還應制定完善的技術扶持體系,成立專業的技術推廣服務小組,幫助種植戶解決小麥種植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技術問題。
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在開展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宣傳和推廣時,可以通過建設示范種植基地的方式,確保種植戶可以更加直觀的了解小麥種植新技術,并以此為基礎帶動周邊農戶應用小麥種植新技術的積極性。同時,也要積極推廣優良的小麥種植品種以此來提升小麥種植技術的示范作用,并加強推廣工作中的技術指導服務以及觀摩培訓,使區域內部的小麥種植戶實現整體生產水平的提升,從而加快小麥種植新技術、新品種、新知識的推廣速度。另外,相關部門在推廣小麥種植新技術時,還應做好相應的宣傳和保障工作,幫助農戶建立良好的小麥種植新觀念,才能在保證小麥種植產量和質量的前提下,提高小麥種植的經濟效益。
綜上所述,在小麥種植的田間管理中,為了保障田間管理工作的質量,就要做好種植階段的控制、播種前的準備、病蟲害的治理以及維護小麥的生長,并在進行技術推廣的過程中,加大技術普及的力度、落實推廣宣傳、提供福利保障,以此來實現小麥產量與質量的雙重提升,促進區域內小麥種植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