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海強 職夢迪
(遼寧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9)
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提高而加快,在不斷建設的居民區、商業中心、廣場、公園等場所中,增加公共藝術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城市公共藝術的核心部分就是公共雕塑,是一座城市精神與藝術的代表形象。毫不夸張的說一件經典的公共雕塑就是一座城市最好的代言人。目前中國的公共雕塑數量與質量都不甚理想,好在各地區的主要領導也都開始意識這點,近幾年國內許多城市都發起征集公共雕塑活動。在公共雕塑建立日趨火熱的背景下,我們更應該總結國內外相關經驗,建立健全城市公共雕塑建設長效機制。
這種城市雕塑建立機制已經在西方國家運行多年,又被稱為百分比藝術。西方國家為了城市建設的需要,以立法的形式確定了公共藝術的建立機制。所謂百分比藝術就是在城市工程建設總經費里按不少于百分之一的比例提取公共藝術基金,用于公共藝術品的設計與建設。同時也制定了相應的評選與設置辦法。1999年芝加哥的千禧公園邀請了30位公共藝術家的作品,在公園管理者、政府機構代表、公共藝術專家、建筑師共同組成的藝術委員會綜合評判下,選定了阿尼什?卡普爾的設計方案——一件巨型的不銹鋼拋光抽象雕塑《云門》。在該方案的評選與實施中,專家們意見占有了很重要的比重。該公共雕塑的建設與實施都嚴格按照相關法規運行。《云門》雕塑落成后,被全世界的旅游觀光者喜愛,仿若芝加哥的代言人,成為世界旅行的著名打卡地。
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市場主導在公共藝術雕塑建立中起到了部分作用,同時又出現了很多問題。首先,由于歷史原因政府領導者在城市建設中占絕對的話語權。可以說城市公共雕塑的命運基本掌握在省、市、縣黨政領導手中。這些領導的文化藝術水平差異,造就了各行政區域中公共藝術雕塑質量的不同。中國幅員廣闊,歷史文明悠久,隨著地域變化各城市的文化風貌也不盡相同。城市公共藝術雕塑的文化內涵與形態應結合不同城市文化背景展開,現今的不少城市雕塑都是“舶來品”,相關領導看好某座城市的雕塑,安排屬下依樣模仿來一件。殊不知這種模仿產生的結果不僅是對原創作者知識產權的侵犯,還使得各城市公共雕塑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不同城市的個性文化缺失,真正代表一座城市的經典公共雕塑更無法出現。再者各區縣的主要領導在藝術修養方面多不具有優勢,在確定公共雕塑的設計方案中難免跑偏。因此,我們要注重公共藝術雕塑城市文化的內涵。專業的事情由專業的人去確定。
我們建議公共藝術雕塑的建立減少行政上的干預。地區行政領導更多應關注整個地區公共藝術雕塑的保有量,建立相應機制,科學正確引導整個地區的公共藝術雕塑的規劃與分布。由政府主導,相關專家配合出臺可實際操作的《城市公共雕塑建立辦法》。注重藝術專家的意見是城市公共雕塑建立機制較重要的一個要素。
其次,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出臺配套政策鼓勵有經濟條件的公司與企業贊助公共藝術雕塑。商業中心要求商家配套建立公共藝術品。如萬達廣場在全國鋪店的同時,很注重其商業配套環境景觀中的公共藝術雕塑的設置。每個萬達廣場的室外景觀中都有3、5件公共藝術品。這種看似與銷售無關,但提高了消費環境的藝術氛圍。也是變相宣傳了商家。這種共贏的方式非常值得政府推廣,同時我們也得看到,萬達廣場的公共藝術品還需要政府的公共藝術管理委員會引導與提升藝術品質。
再次,公共藝術雕塑的質量與造價要合理管控。由于歷史原因,我國對于知識產權重視力度不夠,現有的政府相關文件與政策都對公共藝術家的藝術價值較低評估,導致在公共藝術雕塑設置過程中,設計環節的創作費用與其他設計取費相當,必然導致有水平的資深雕塑家望而卻步。畢竟雕塑藝術的含金量更高。在大幅度提高雕塑設計費的同時,我們還得仔細篩選與把關,嚴防濫竽充數的廠家設計。還可以考慮設計與制作分開進行,雕塑家只負責創作稿件與監制。尋找真正有實力的廠家制作成品。正如卡普爾的《云門》,藝術家只負責構思小稿與藝術監制,該雕塑的施工單位是性能結構公司與MTH實業公司負責。設計與制作的分工一定要由雕塑藝術家監制或直接參與制作。
目前,國內部分城市公共藝術雕塑的建立機制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都得益于這些城市領導者的學識與格局。北京、上海、青島、長春、大同等城市都已經走在了前列,這些城市已經出臺了相關文件,如《北京市城市雕塑建設管理暫行規定》、《上海市城市雕塑建設管理辦法》、《長春市城市雕塑建設管理辦法》等,同時在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指導委員會領導下,全國部分省市也成立了城市雕塑建設指導委員會或城雕辦,可是部分省市領導重視度不夠,這些部門沒有發揮好管理作用,多形同虛設。這就需要相關城市的職能部門不忘初心,為美化城市做出更接地的付出。
雖然我們與西方城市的公共藝術雕塑設置還有一定差距,但也要看到,現有的成績是40年建成的,與西方城市雕塑百年以上的建設歷史相比已經是飛躍。我國由于快速建設城市公共藝術雕塑,帶來的負面效應也比較明顯:藝術水準不平均、雕塑技術質量相對不高、能夠代表一個城市的經典公共藝術雕塑太少,甚至相當部分的城市雕塑是“水雕”,這些水貨雕塑連基本的雕塑語言都無法表達,由各種有門路及關系的企業與個人拿到雕塑項目。全程設計制作無雕塑家參與,由非公共藝術雕塑專業背景的人員設計并制作。這種現象的出現并非個案,皆因相關機制的不健全。近年來,我國相關單位在政府招標采購上是極其嚴格,但是公共雕塑是藝術品,需要專業的城市公共藝術委員會把關與推進,不能等同于其他工程項目招標流程。現狀就是,有水平的雕塑家作品不被采用,“菜雕”“水雕”泛濫。公共藝術資金成了垃圾雕塑的孵化池。
要想改變現狀,只有相關領導充分重視,建立健全城市公共藝術委員會,由美術學院的專業教授或美協相關藝委會專家組成。政府領導牽頭,行政與藝術專業協同配合,共同推進出臺相關政策及辦法。只有從設計源頭把關,才有可能建立優秀經典的公共藝術雕塑。深圳市政府門前的《拓荒牛》之所以成為經典城市雕塑,該設計稿是由廣州美術學院潘鶴教授傾心創作。只有在雕塑設計源頭把控才行。歷經數十年,現今《拓荒牛》代表的已經不僅僅是深圳一座城市,還代表了改革開放初期,那一個時代全國的開拓者們。這種經典公共藝術雕塑的建立機制應該廣泛推廣。中國的經典城市公共雕塑必將走向世界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