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百祎
(山東交通職業學院,山東 泰安 271000)
誠然高職教育和本科教育都是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也皆是以培養滿足社會需求人才為目標。但兩者還是有諸多不同:
首先高職與本科表面上講學歷層次不同,高職一般是指大學專科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高職教育也是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培養大國工匠的重要途徑。
其次,課程設置上的側重點和難點不同,要求具備能力和素質要求不同。不同于本科,高職的承辦單位是高等職業教育院校,高職院校傾向于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是以就業技能為導向的學生,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而本科教育側重于傳授專業通識性內容,更傾向于理論層面。學生研究專業的理論深度、知識儲備及科學素養是其培養的重點內容。高職機械專業教學提倡“項目式教學”,以完成某一特定項目為章節,以完成項目式任務為目標驅動學生獲取相關技能。
再次,高職和本科在實訓和科研條件上不同。高職院校內常見于各種生產實際中使用的真實使用的機床設備比如各類數控車床、銑床、磨床、鉆床。而本科院校常見于各種科研設備與研究試驗臺。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在2019年6月在高等學校專業設置與教學指導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到,我們必須改變教育的形態、教育的結構、教育的理念、教育的標準、教育的技術、教育的方法、教育的評價、教育的體系。高職和本科教育也在悄然發生這變化。《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上指出鼓勵高層次職業院校與行業背景突出的本科院校合作探索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和應用型專業碩士。
高職與本科表面上講學歷層次不同,許多方面也有重疊與融合。例如,我們會看到很多大賽高職院校可以參加,本科院校也可以參加。同時,近年來伴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每年專升本的錄取人數也在節節攀升,這些都加速著兩者的交融與溝通。近年來受社會需求影響,本科院校也在著力培養應用型人才。而高職院校也在不斷尋求升格之路創辦應用型本科教育。
在專業課程設置上高職和本科院校都會設置一些相同的專業課諸如:機械制圖、機械基礎、CAD、三維軟件建模、電工與電子技術、液壓與氣壓傳動等基礎性課程,只是本科機械類。有所不同的是高職的機械專業具有顯明的職業屬性,會針對社會需求開設相關應用型課程例如:普通車床、數控車床加工、電焊、加工中心編程與操作等技能課程。為進一步提升學生技能也常采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這種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模式,高職學生缺乏學術領域探究培養。而普通本科教育目前還是以學術體系為主的教育模式,缺乏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有些本科生在考研甚至讀博之后由于缺乏足夠的技術技能的培養,也常常發生不會做實驗以及動手能力差等問題。社會上的用工單位也常反映部分機械類本科學生因之前缺乏對實際生產的認識和實踐基礎而無法適應,被迫轉行的情況。沒有經歷過接近實際的操作生產很多本科畢業生在進入企業之后有些會出現較長的適應期。
高職教育和本科教育雖然培養模式和側重點不同,但從學生機械專業職業生涯規劃上來講,技能操作和理論素養皆不可偏廢。高職培養的實踐操作可以更好地驗證相關理論。本科側重的理論研究也可以更好地指導實踐操作。實踐需要理論做支撐,同樣理論也需要實際操作來加以實現。課程設置上高職教育應有意識的向理論層面加以拓展,同時本科機械專業的培養目標也應更接地氣使學生學有所成指導具體實際工作。使高職機械專業學生實現“會設計、懂制造、會管理”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共同促進學術基礎和應用能力的發展。
具體措施:本科的理論課程應增加實用性教學內容和實踐操作環節,課程內容上開設必要的實驗、實操部分,提升本科學生基本的實操技能和動手能力,高職機械專業在突出鮮明的職業教育屬性的同時,應兼顧具有探究性學習的學生,鼓勵引導他們繼續深造,適當增加基礎理論教育部分,拓寬學生理論知識面,增強學生升本后的學術適應能力。有意識的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實際問題能力和創新性學習能力。從而更加有助于專升本學生適應本科階段的學習,做好專本一體學生教育質量監督,同時做好學科體系上的科學銜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