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晉鋒
(云南省文山州中醫醫院藥學設備科,云南 文山州 663099)
患者自身的情緒狀態和心理因素都會對用藥的有效性產生影響,當患者較為排斥藥物時將會降低藥物的有效性,反之則會提升藥物的有效性。積極良好的心理狀態不僅會充分發揮藥物的作用,而且會提升治療效果,這就需要醫務人員在提升專業水平的同時,加強與人溝通的技巧,從而幫助患者維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醫院為患者提供藥學服務的主要目的在于幫助治療疾病,降低疾病對身體影響,從而達到提升生活質量的目的。但是藥物的效果不僅和藥物功能、生產日期以及疾病輕重有關,而且與患者的心理因素有關,這就需要醫院提供相應的藥學服務了,患者的心理因素與藥學服務有著密切關系。
良好的藥學服務水平會增加患者對藥物有效性的信任,患者將會提升服用藥物的接受度,在這一過程中藥物能夠較好地發揮其療效。當藥學服務水平較差時,患者會本能的排斥藥物,從而影響了藥物其應有的作用。
通過大量的臨床實驗可以發現,很多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焦慮狀態,在進行心理干預后治療效果會有較為明顯的提升,當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進行良好的服務并幫助患者保持較為穩定的心理狀態對病情控制大有益處。患者的用藥心理因素常常會受到以下幾方面的影響:
目前,關于患者心理因素影響藥物代謝的研究較少,但是可以確定的一點是患者的心理狀態會直接影響到消化系統的正常運作。例如,當患者處于抑郁狀態時服用阿司匹林時,會出現吸收過程變長而導致藥物作用出現的時間也相應的延長,藥效會因此而降低,從而和理想的治療效果有所差異。抑郁患者在治療帕金森時使用左旋多巴會因為藥物停留在胃中的時間較長,胃酸會加速降解藥物,從而使得藥物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當抑郁患者在治療中服用左旋多巴時應當同時服用碳酸氫鈉,以便達到中和胃酸的租用,這將會降低藥物的降解速度。
患者的家庭背景、教育水平等多方面個人因素也都屬于影響藥物療效的心理因素。老年人及兒童比較容易接受心理暗示,比如說家人、同病房的患者等都會影響到這類患者的心理狀態,當外界因素積極的評價藥物時,藥物治療的效果就會有所提升,如果關于藥物的評價較為負面,那么患者就會懷疑藥物療效和作用,從而出現不愿服用藥物甚至不服用藥物的現象,對正常的治療效果產生不利影響。文化程度較高或經濟條件較好的患者則會出現過分相信進口藥物或品牌藥物,從而拒絕醫生所開的處方藥,這同樣會對治療效果產生影響。
除此之外,年齡也是患者抵觸用藥的原因之一。年齡較小的患者因為怕藥苦所以拒絕用藥。年齡較大的患者,在服用地西泮等鎮靜安眠類的藥物時,可能在服藥的次日仍然會出現嗜睡的現象。除此之外,老年患者容易聽信一些不實的宣傳,從而對部分藥物治療產生了誤解,例如普通的感冒只需要合理正確的用藥就足以,但是這部分患者會要求醫生使用抗菌藥物對他們進行治療,他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治好”自己的疾病。中年人則是認為很多疾病沒有根治的可能,會對藥物治療的效果產生質疑,從而拒絕配合藥物治療。
醫患關系以及醫生的溝通表達能力同樣會對患者在用藥時的心理產生影響。如果醫生能夠自信、得體的指導患者用藥,那么患者就會受到良性的暗示,用藥配合度也會大大提升。
當心絞痛患者對主治醫生的信任度較高時,那么醫生的暗示也會提升藥物治療的效果。當癌癥患者和醫生之間保持著較為良好的關系時,藥效及機體的抗病能力都會有所提升。因此,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需要給予醫生信任并配合治療,從而達到治療效果縮短療程的目的。
患者在患病期間有較大的幾率會患有抑郁癥,心理、服藥等多方面因素都會導致患者容易患有抑郁癥,因此藥師需要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從而為患者減輕心理負擔,幫助患者更好地恢復健康。
藥師在和患者溝通的過程中需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不能因為個人原因對患者的心態產生影響。藥師在工作中會遇到各種類型的患者,患者的負面情緒會影響到藥師的心態,這時就需要藥師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避免讓自己的不良心態影響到下一位患者。除此之外,藥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真誠,當患者出現用藥疑問時,醫生需要積極、熱情的回答患者的疑問,從而消除患者的顧慮,使得患者能夠更好地配合治療[4]。
醫院在組織醫護人員培訓時,不能只注重培訓業務知識及相關細節,更重要的是要加強文化素養、職業道德等方面的相關培訓。醫師工作是一份對技術性要求很高的職業,醫師在提升自己業務水平的同時,還要重視細節方面和服務方面,如果能將細節工作和服務工作做到位,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也會促進業務水平的提升。除此之外,服務工作還需要做得更加人性化,患有不同疾病的患者會產生不同的心理疑惑,因此在為患者答疑解惑時要用充足的耐心、精湛的專業知識和溫暖的細節為讀者帶來暖心的體驗。
過去對醫護人員都會對患者采取“家長管孩子”式的管理模式,這并不利于醫護人員做好服務工作,也不利于對患者進行精細化的護理管理工作。因此,護士長在進行人員管理時可以采用具有現代化護理管理水平的細節管理。同時護士行為準則和績效考核標準要把文明用語、為患者答疑解惑和提供優質服務等方面納入其中[5]。
隨著人們的物質生活有所提高,患者對藥師的專業素養和能力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很多患者也會要求藥師提供一定的人文關懷和良好的服務體驗。但是,很多藥師都比較年輕,缺乏相應的生活閱歷,在與患者交流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困難,難以為患者提供良好的溝通體驗。因此在對醫師進行培訓時,要著重提升醫師的人文素養和人文關懷的能力,為患者提供服務時能更加人性化。
首先,藥師需要注意溝通過程中的禮貌性,藥師需要在尊重患者的基礎上采用禮貌性語言,只有做到這一步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從而使得患者能夠做到遵從醫囑、配合用藥。
其次,在和患者進行溝通的過程中需要注意語言的準確性。由于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等方面因素有所不同,所以會出現不了解藥物療效的情況。因此,藥師在為患者介紹服用的藥物時需要注意語言的準確性,避免患者因為誤會而產生不必要的擔憂。
再次,在溝通的過程中需要將語言通俗化。在溝通的過程,雙方需要用通俗化的語言,否則就會在溝通中遇到困難。在這一過程中,藥師盡量不要使用醫學術語,確保自己的語言能被患者聽懂,從而為下一步溝通做好準備。
患者的心理因素會影響到用藥的效果和治療的療程,而醫院提供的藥學服務將會對患者的心理因素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醫院需要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從而給患者帶來更高的服務體驗,消除患者用藥的恐懼心理,最終達到讓患者恢復身體健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