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南京市浦口區高湯村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修楠
(中共南京市浦口區委黨校,江蘇 南京 210000)
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歷史交匯期。課題組以浦口區高湯村為例,通過走訪調研,圍繞高湯村實施鄉村振興的實踐探索,分析其經驗成效與存在的突出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對策建議。
高湯村位于橋林街道西北面,2000年3月由原來的高湯村和大宋村合并而成,全村總面積達8.4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積6604.61畝,水面面積1450畝,茶葉面積135畝,苗木面積約3500畝。全村共有20個自然組,584戶,戶籍人口1900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466人,16周歲以下207人,勞動力人口1103人,主要在南京市內就業,長期居住在本村的村民年齡主要分布在50歲以上。低收入有40戶,2018年年底全部脫貧。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后,以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成果,以“五位一體”建設為統籌,注重整體性發展,將鄉村振興戰略向縱深推進,做到由點到面地上下結合、漸次過渡,為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筑牢基礎。
村莊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空間載體,打贏脫貧攻堅戰之后,將進入相對貧困治理新階段,要以加強基層黨建來構筑對鄉村振興的組織保障。一是抓黨建陣地建設。高湯村黨群服務中心于2018年建成,占地2400平方米,集黨群、政務、文體等服務于一體,建有黨員活動室、遠程教育培訓室、圖書閱覽室、電子閱覽室、道德講堂、文體活動室、家長學校、親子活動室、婦兒之家等多個功能活動室。二是抓好黨員隊伍建設。深入推進學習教育,學習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重要講話精神,提高黨員干部的理論水平和創業創新能力,認真開展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采取集中和分散自學相結合的辦法,組織全村黨員學習“黨章”、“黨規”系列講話和上級有關文件精神,通過遠程教育、專題講座、走進道德講堂等形式,使廣大黨員增長知識,大大提高黨員的自身素質。認真開展批評與自我評判,列出正、負面清單,對照整改,取長補短,黨組織活力進一步加強。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農村改革的成功實踐說明對人民主體性的激活主要在于對因地制宜做法的認同與推廣。一是通暢溝通增活力。高湯村以富有生活化的形式,搭建村民想溝通、愿溝通、能溝通的渠道,在村級事務的決策中讓村民有參與性、獲得感。二是類型培訓強能力。高湯村近年來開展了計算機、育嬰員、就業創業培訓,共辦培訓班11期,培訓340人次,每年協助街道勞動保障部門開展招聘會,通過電子屏、微信群發布招聘信息,提高村民就業能力,拓寬就業渠道,從而提高家庭經濟收入。三是觀摩學習添動力。近年來,高湯村分批次地組織村民到鄉村振興示范點參觀200人次,如2018年到蔣巷村,2019年到高淳區西舍村,讓鄉村振興的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引導村民“動”起來。四是提供崗位增底氣。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讓部分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戶全部脫貧。如將各個村民小組組內的環境衛生垃圾收運工作由13戶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戶負責,低收入戶每月獲得500元收入,在環境整治工程及防汛防疫工作中,優先選擇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農戶用工,使低收入戶既能提高收入又能就近照顧家庭。同時,為增強家庭風險抵御能力,防止因貧返貧,高湯村每年為參加居民醫療的村民購買大病保險,對參保村民進行一定的補助,近幾年共補助113萬元。并針對家庭困難、生大病、及年老體弱的弱勢群體進行年終慰問,每年慰問款約14萬余元。
一是實施道路綠化、亮化工程。方便了群眾的晚間出行,美化環境,拉近城鄉距離,經過幾年的努力,高湯村村級、組級主干道硬化率和亮化率均達到95%,大大方便了群眾的出行。二是開展生態環境治理。高湯村積極開展以清垃圾、清塘溝、清畜禽糞污、改變影響農村人居環境不良習慣為重點的“三清一改”行動,共投入人工2267個、146個機械臺班、拆除豬圈雞舍147座、河塘清理14處。每個組修建了污水凈化池,為保護生態環境發揮重要作用。三是推進長效管理。采取村“兩委”包片到組、黨員干部包片到戶的鏈條機制,推動長效管理責任落到實處。建立“紅綠黑三色榜”評比機制等,通過對群眾維護環境情況進行打分排名,給予相應物質獎勵的方式,激發群眾營造美好人居環境的內生動力。
一是勞動力老齡化、空心化問題顯現。當前該村的主要勞動力大都已轉移到南京市內就業,目前長期居住人口約700人,年齡在50歲以上的約為90%,其余為兒童及幼童母親,人員青黃不接。二是勞動力專業化水平低。因文化程度偏低,無法有效開展各類技能培訓及就業創業方面的培訓,生產領域一線勞動力、基層農技人員和經濟管理人員嚴重短缺。所以村集體收入單一,缺乏支柱性產業,亟須致富帶頭人和產業發展帶頭人來整合資源,把“人”引回來,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實現群眾增收、村內發展、社會和諧的目標。
一是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建設規劃相對落后。該村的水、電、暖、路等基礎設施都是按照自然村標準建設,導致天然氣、排污管網、供暖、供水、公共廁所、垃圾清運等公共基礎設施相對滯后。與城區相比,農區交通、醫療衛生和教育等公共服務水平也相對較低。二是隨著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村生活垃圾種類越來越多,產生量也越來越大。高湯村聘用長效管理保潔員每天清掃路面,垃圾做到日產日清,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但仍存在草叢里時不時地出現飲料瓶、垃圾亭周邊灑有少量的垃圾、剛清掃過的路面上出現了塑料袋,集體整治后部分村民家前屋后又開始亂堆亂放,導致臟亂差問題出現反復,村民生活習慣亟須改變。
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和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需要準確判斷和把握形勢,以鄉村振興的縱深推進鞏固脫貧成果,做好脫貧攻堅戰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機銜接。
突出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地位,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完善村黨組織領導下的村民自治機制。配強基礎黨組織的帶頭人,完善選人用人機制,黨組織書記優先從致富帶頭人、返鄉大學生以及退役軍人、老鄉賢等中選取,多創造條件采用有吸引力的激勵措施和優惠措施,吸引優先青年回鄉創業,培育村級黨組織后備力量。要深化黨群共建,推廣黨員聯系戶等群眾自發參與鄉村治理新方式,最大化發揮社會力量的作用,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到鄉村振興中來。二是推進三治融合。以自治為基礎,實現村民自治,更好地做到自治組織職能歸位;以法治為保障,引導群眾學習法律,踐行法律,自覺地將法律作為基本行為準則,健全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平臺;以德治為先導,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宣傳好人好事,加強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完善村規民約等社會規范,從而實現以文養德,以規促德。通過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營造良好的社區治理氛圍。三是建設平安鄉村。依托黨政領導,充分整合村干部、網格員、輔警等各種管理資源,匯聚各種力量。積極探索各種有利于推動鄉村報警的服務平臺建設,深化農村地區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凈化農村社會環境。加強重大風險的防范,強化紅線意識,守住社會穩定、金融安全、生態環境等底線,建設平安鄉村。
改善出行條件,進一步加強農村公路建設,做好村道窄路面加寬、鄉村公路安保等工程。確保飲水安全,著力改善水利基礎條件,推進農村飲水向城鎮化邁進。保障住房安全,統籌推進危房改造工程,扎實推進城區棚改工程,并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同步推進入戶路、改廚改廁改圈等建設。二是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突出地域特色,注重留住形與魂,挖掘好人居文化、農耕文化、民風民俗等,把農耕、孝廉、誠信、飲食、養生等文化要素融合到美麗鄉村中去。三是推動循環經濟發展。要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支持綠色低碳重點產業項目建設,培育發展低碳產業園等,把新能源、節能環保、綠色制造、健康等一些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成為未來支柱產業。要發展“生態+”產業,實施好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工程,做強綠色工業,做精生態農業,做大現代服務業,并推進傳統產業綠色化和循環化改造。
一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在保障項目上下功夫,堅持以社會保險為主,逐步完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等制度,建成全方位、多層次、適合各類群體的社會保障體系。要在供給主體上下功夫,堅持以政府為主體,充分發揮好市場作用,在養老服務和健康保健等領域探索 PPP模式。要在保障資源上下功夫,進一步發揮好土地保障、商業保險、個人儲蓄、子女養老、以房養老、慈善捐贈等多種類型的補充保障功能。二是健全農民增收機制。要發揮農戶主體作用,健全帶農增收機制,引導農戶參與成立專業合作社,幫助群眾在家門口就業收益。要拓寬企業與農戶間的對接渠道,持續開展援企穩崗、助企增崗行動。要提高農民素質,加強農村地區的基礎教育,引導農村家庭增加對子女的人力資本投資,健全農民實用技術培訓運行機制,開展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三是壯大助農增收企業。要搭建涉農企業融資平臺,整合好涉農等專項資金,加強與農行、建行等金融機構的溝通與協調,幫助企業打造融資服務平臺。加強農村民營經濟融資服務,支持小額貸款和村鎮銀行等小型金融機構向農村民企開展融資服務,并支持涉農擔保企業拓寬擔保范圍,為農村民企開展融資擔保。要開展農村民企科技創新,把成果轉化等專項資金重點向符合條件的農村民企傾斜。
一是強化文化引領。要發揮文化引導力,重拾、挖掘、善用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和非物質文化等文化的多元價值,把其貫穿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全過程。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實踐中積極踐行,在生活中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在工作中愛崗敬業,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推動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打好移風易俗“組合拳”,反對大操大辦,破除陳規舊習,倡導崇德向善、勤儉節約新風。二是弘揚優秀文化。要挖掘中華優秀文化的歷史價值,主動實施“引進來”戰略,對中華優秀文化繼承、創造和發展,使之深入到社會各個領域。要創新優秀鄉土文化,挖掘具有地域特點、民族特色的物質文化遺產,挖掘優秀農耕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道德規范等,把其與開發利用結合起來。要保護傳承好紅色文化,依托紅色文化資源,在遺存保護、研究闡釋、宣傳教育、旅游融合等環節上發力,精心打造具有浦口特色的紅色文化品牌。三是挖掘各類人才。要發揮“領頭雁”的示范帶動作用,引導農村致富能人牽頭成立合作社,帶領群眾共同增收致富。要培育新型農民,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培養一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特別是要培養一批農業職業經理人、鄉村工匠、非遺傳承人等本土能人。要鼓勵各類人才回歸鄉村,鼓勵涉農企業家、技能人才通過投資興業、志愿者等方式參與到鄉村振興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