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
摘? 要:武術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精粹,擁有非常悠久的發展歷史。而民族傳統體育運動也同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非常廣泛的群眾基礎。近年來,隨著文化傳承與保護意識的覺醒,越來越多的人士認為應當將武術和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從而實現武術運動與傳統體育運動的協同發展。本次研究正是基于這樣的目標展開探索,希望能對發展傳承中國的武術和傳統體育文化起到積極作用。
關鍵詞:武術? 民族傳統體育? 教學? 資源整合
中圖分類號:G852?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10(a)-0018-03
Abstract: Martial arts i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has a long history of development. And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are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a very broad mass base.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awakening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more and more people believe that the teaching resources of martial arts and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should be integrated, so as to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martial arts and traditional sports.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such a goal to explore, hoping to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inheritance of Chinese martial arts and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Key Words: Martial arts;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Teaching; Resource integration
武術和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發展關系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和傳承,是很多學校著力建設的“雙一流專業”。但是要把這個專業打造成世界一流,還有很多現實的困難需要解決。比如學科教育資源具有區域性、分散性和封閉性,教育資源的整理整合難度大,這就讓很多教育工作者感到苦惱[1]。
1? 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在資源整合方面的短板與不足
1.1 可利用的教育資源短缺
武術及其他許多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應當具備豐富的教育資源。然而,在打造雙一流專業的進程中,教育資源本身的系統性不足成為教學的最大短板,導致專業在課程體系建設、教育理論探索、文獻資料論證方面遇到很大困難[2]。如在網絡上、書籍中普遍流傳的武術的刀術、棍法資料大多為簡化的套路,真正在各武術流派間口耳相傳、世代傳承的武術技能技巧方面的資料比較少,缺乏系統性,由此導致教育工作者、學科建設人員無法有序開展教育資源建設工作。這其實也是如今武術及體育業界比較頭疼的問題。在過去千百年間,信息技術不發達,武術的傳承與發展又偏向于世家門派內部傳播,導致完整的、系統的典籍、資料很少[3]。而在現代社會,信息技術提供了有利條件,群眾百姓的尚武精神、習武熱忱卻又被大大的削弱,而且如今的青少年以及學生家長對跆拳道、空手道或者西方體育運動項目、武術套路等的關注度更高。這一系列因素,都造成了傳統武術方面的資料缺失,而且沒有太好的渠道路徑去采集、補充和更新。
1.2 資源整合的路徑不明確
資源整合是指搜集整理教育教學資源或相關文獻資料以滿足教育教學的需要,而目前并沒有形成明確統一化的資源整合思路和方法。面對碎片化的資源素材,在進行分類歸納以及資源的優化利用方面會面臨很多難題。例如,在整合實踐中教育工作者通常不知按照何種文件格式類型整理與保存資料,不知是以門派、流派,抑或是以地區為分類整合資料,也不知如何將武術資源與體育教學資源有機結合,不知如何把關資源整合的力量。資源整合的路徑不明確是當前我國武術資源整合實踐中的一大突出問題[4]。它直接導致人們所掌握的基礎資料素材無法被充分的發掘利用,無法在廣泛的互聯網領域中得以傳遞與共享,也大大降低了資源整合的效率和進程。
2? 做好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資源整合要把握的幾個要素
2.1 服務教育實踐的可操作性
在武術和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相關資源的整合工作中,首先應確保資源整合的可操作性。在信息技術進課堂的時代背景下,在“互聯網+”思維引領教育新趨勢的形勢下,教育工作者應該確保所有的資源采集、資源整理歸納、資源整合工作在符合教育實踐需要的情況下進行,要保證整合后的資源可以更好地為教育實踐所用[5]。對此,資源整合應考慮學科的課時安排、學生學習的方式習慣,以及教師的學科素養、武術與傳統體育文化認知水平。具體到教學實踐中,應明確武術動作技巧的演示辦法、難度,考慮教師對動作還原的標準性、可能性,確保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能夠充分應用。
2.2 滿足學科發展的合理性
滿足學科發展的合理性,即確保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教學內容專業化、系統化。中國擁有非常龐雜的武術文化流派和技藝傳承體系,也擁有非常悠久的武術文化發展歷史。有在古代宮廷和王侯貴族中流傳下來的武術文化,也有鄉野村夫、普通百姓中流傳的武術技巧。在這些龐大的資料中,很難保證所有的武術動作、武術技巧都是合理地經過歷史考驗和實際驗證的。可能有很多武術技能或者資料在傳承中出現了遺失或者錯漏。所以,教師不能盲目地把資源拿過來奉為經典,而是要懂得質疑與分辨,考量各類資源素材的合理性、真實性。要保證資源整合的最終結果是服務于武術文化和學科門類的健康發展。故此,工作者應做好資源分類工作,在課程內容體系構建中明確教學板塊設置,采取多種途徑和手段深化武術文化、體育文化熏陶,相關部門、學校與老師應全面把控資源整合在學科發展的合理性,始終以服務學科發展為目標開展資源整合工作。
3? 開展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資源整合的有效舉措
3.1 積極拓展資源種類,形成多彩教育資源形勢
中國武術文化、傳統體育文化可謂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僅太極拳就流派、分支眾多,涵蓋太極扇、太極劍、太極操等眾多項目。在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方面,賽龍舟、舞龍舞獅、少數民族舞蹈、踩高蹺、跑旱船等各種項目也同樣種類繁多[6]。對此,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資源整合應做到兼容并包,體現出資源的多樣性,應正確對待多種文化或項目,堅持整體發展觀指導資源整合實踐,為學科發展吸納寶貴財富。
教師可以發揮現代科技與專業人士的優勢,對一些素材資料進行拓展。比如對福建、嵩山等地區的區域性武術、拳種、掌法等進行錄制,形成視頻資料;那么能否考慮將這些視頻資料以現代化的、專業化的術語或者技術動作進行規范和完善,形成書面資料、文字資料?或者如果從一些民間人士手中搜集到某種武術的技巧殘本,能否考慮按照書籍殘本中描繪的方式進行實踐演練,并錄制成影像資料進行留存,形成直觀的素材資料?要充分利用好現代科技技術的便利性,讓寶貴的資源內容得以充實和拓展。
3.2 建立健全教學資源平臺,形成強大的教育資源寶庫
當前許多學校的資源整合重在“集合”,并未形成組織結構完善、體系健全的平臺運作模式,這不利于學科發展,導致專業學科教學與國家倡導建立的“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專業”的目標相距較遠[7]。從持續推進學科穩健發展,打造世界級的學科專業的角度出發,應以學校為單位建立完善的教育資源整合與應用平臺,有效利用信息技術的資源整合功能,完善設施設備條件,明確資源整合的規章制度,做好文獻資料的采集、視頻圖文的分類、行業人物檔案的編制、領域新聞動態的跟蹤、領域重大政策方針的展示、平臺系統的外聯與共享等工作,同時提升學校的線上信息檢索能力與資源共享能力,為實現教育成果的優化、深化提供有利條件。這意味著,要做好所采集的各類基礎素材、原始素材的備份保留以及“深加工”,要積極推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大膽走出第一步,而不是單純的收集保管,鎖在文件柜里使之蒙塵。
3.3 做好資源整合成效的跟蹤與評價,形成長效機制
隨著時代的發展,武術和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也會呈現許多新變化、新現象。在武術和民族傳統體育專業資源的整合中,應做好資源整合成效的跟蹤與評價工作,以積累好的經驗方法,同時及早發現短板不足;另一方面就是要及時把相關領域中好的現象、好的素材、好的資源引入進來,同時把一些陳舊的或者低質量的資源篩除掉。要在教學活動的進行中查漏補缺,取長補短。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教學資源平臺的資源整合,這是一個大工程,并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放長眼光,做好跟蹤與評價,及時更新與調整,如此才能讓資源整合發揮最大的價值。
4? 結語
將武術和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教學資源平臺的資源進行整合,這是國家大力推進雙一流大學建設的具體表現,也是一所學校、一個專業追求更高的教育理想,發揮更高教育職能的重要途徑。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考慮武術和傳統民族體育專業的特點和實際需要,積極探索資源整合的思路和方法,為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蓬勃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王家忠.當代高校武術教學的改革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1):95-98.
[2] 王珊珊.“互聯網+”背景下長春市普通高校體育網絡教學平臺持續發展策略研究[D].吉林大學,2018.
[3] 徐紫茉.基于移動學習的體育教學資源設計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8.
[4] 徐劃萍,吳志坤,徐仰才,等.“互聯網+”時代中醫藥院校體育教學資源網絡化平臺的構建[J].中國醫藥導報,2016,13(16):77-81.
[5] 羅炳金.國家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的資源·平臺·機制協同探討[J].職教論壇,2019(12):47-51.
[6] 周若夫,吳鐵錚.淺談對普通高校武術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20(5):101-102.
[7] 陳洪江,霍鵬翔.終身體育視角下的高校武術教學革新思路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9(32):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