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幗 陳玉保 王立軍

摘 要:后勤是高校“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領域、重要部分。學校后勤工作始終堅持“三全育人”的工作理念,牢牢以“服務育人”為核心價值追求,努力做到環境優化、服務優化和員工言行優化,不斷深化后勤服務,保障學校育人工作順利開展。
關鍵詞:三全育人;后勤服務;服務育人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之于心靈,猶雕刻之于大理石。后勤是高校“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領域、重要部分,高校育人工作離不開后勤工作戰線的努力。近年來,學校后勤工作始終堅持“三全育人”的工作理念,牢牢以“服務育人”為核心價值追求,努力做到環境優化、服務優化和員工言行優化,結合工作實際,不斷深化后勤服務保障的育人內涵,為學生的生活、學習、成長、成才提供完善的服務,為學校“三全育人”作出應有的貢獻。
圍繞學校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后勤人在校黨委、行政的正確領導下,凝心聚力、砥礪前行,深入推進后勤綜合改革,在全方位服務學生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貢獻。后勤保障系統提前謀劃、主動作為,在協同創新綜合改革的過程中,注重服務育人的探索與實踐,發揮后勤“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勞動育人”的作用,成功完成從“學校的后勤”向“后勤的學校”“后勤即學校”“后勤學校”的轉型和提升,切實做好“三全育人”工作,打造后勤育人陣地。
夯實后勤服務保障,鍛造緊跟時代的育人內功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要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高校后勤育人功能要求日益凸顯。學校后勤順應發展需要,以現代大后勤為導向進行體制機制創新,為進一步凸顯后勤工作的教育性,進行職能整合、機構精簡、能力提升,成立后勤保障系統。
1.改革創新、轉換理念,筑建育人保障基礎
學校后勤保障系統按照“服務學校、融合發展”的理念,深入推進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2018年3月,學校成立后勤保障部,由其代表學校統籌規劃、全面管理、監管學校后勤工作,其職責范圍包括學校后勤工作規劃、后勤服務監管與保障、授權資產的保值增值等。后勤服務集團承擔學校未實行向社會招投標購買服務的后勤保障及服務業務。校醫院為后勤保障部直屬事業單位,其人員編制、崗位設置、用人機制、專業技術職務等原則上按現有模式管理。實現從單一分散的后勤服務向大后勤保障服務轉變,努力建設和完善新型后勤保障體系。
在后勤改革的進程中,學校后勤人始終高舉“服務學校、服務師生、服務教學科研,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三服務三育人”的旗幟,把“學校滿意、教師滿意、學生滿意”的“三滿意”作為學校后勤人追求的價值目標。在后勤改革向縱深推進過程中,我們不忘初心,始終牢記自身的使命和擔當,把“三全育人”“立德樹人”鮮明地印在高校后勤發展的旗幟上。
2.供給改革、多措并舉,增強育人保障能力
學校后勤保障系統通過“服務設施現代化、服務手段信息化、服務產品標準化、服務隊伍專業化”的建設,做好服務、積聚實力,培育外延發展能力。2017年,昌平校區正式投入使用,昌平校區后勤保障是學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試點,除了基礎的能源動力、醫療和交通運輸、事關學校運行安全的部分由學校后勤運行管理外,其他的物業服務基本上采取服務外包模式,強化多位一體的監管體系建設,為師生提供高質量的后勤服務。
三年來,學校后勤保障部以服務師生日常生活為基礎,以保障學校中心工作為重點,不斷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擴大服務范圍,提升服務品質,開創了后勤服務工作的新局面。
為了更好地給師生提供優質的服務和優美的環境,物業服務采取了“服務外包模式”,選擇了兩家國內一流的大型物業企業—蘇東吳物業和中航物業,其中中航物業負責樓宇物業,蘇東吳物業負責公寓、體育館和校園。兩家企業配備專業洗掃等設備,并引入微信保修平臺、派巡派修系統等信息化系統,通過專業化的服務、精細化的管理、品牌化的運營,為學校提供了高品質的物業服務。后勤保障部建立了“日巡”“周檢”“月評”的監管制度,引入了第三方監管機制,不斷提升物業服務的質量,師生滿意度逐年提高。
昌平校區現有食堂共5個,為了滿足來自不同地域師生的口味,學校后勤保障部以供給側改革為抓手,進一步研究師生的差異化餐飲消費需求,不斷開發新產品,豐富菜肴品種、開創特色窗口,其中紫竹二食堂為學校后勤自營,起到穩定市場的定海神針作用,其他四個食堂為合作經營,提供不同特色和風味。
在原材料成本不斷上漲的情況下,學校后勤保障部對餐飲采購也進行了全面改革,實施統一平臺采購,多家競爭,始終保持菜品價格和質量的長期穩定。
以建設綠色和諧校園為目標,合理規劃教學樓、科研樓、辦公樓、學生公寓、食堂等各建筑周邊植被和花卉的栽培與種植,美化環境,推陳出新,完善功能,彰顯特色,初步形成了人工建筑與自然環境共生共長、互為映襯的良好發展態勢。
統籌著力,打造后勤育人陣地
學校后勤保障部立足于學校實際、后勤實際、學生實際和社會實際,深入推進后勤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體制機制建設,發揮后勤服務育人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1.提升員工隊伍素質建設
廣大師生的衣、食、住、行、學等無不與后勤服務工作有著密切的聯系,后勤服務工作是“沒有講臺的課堂”,后勤員工是“不上講臺的教師”,是服務育人的主體之一,每個后勤員工高水平、高質量的服務,都能給學生起到一種榜樣示范的作用和潛移默化的教育。針對學校后勤員工的情況,學校后勤黨總支以各支部為抓手,以各服務部門為依托,圍繞持續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喜迎學校第十一次黨代會勝利召開、學校綜合改革和“雙一流”建設等,堅持黨建主體責任,重視長期規劃,通過黨建引領、全盤覆蓋、末端著力,實現黨建工作全覆蓋;創新黨支部活動方式,將黨政工融合成一個團結有力的整體,充分梳理挖掘各服務崗位的育人功能,深入探索育人渠道。
學校后勤黨總支著力抓好體系構建、文化引領、理念塑造工作,凝聚后勤系統組織領導者、運行管理者、具體落實者三類人員,在展現學校的格局、后勤的能力、員工的素質過程中,形成“處處有項目,人人皆育人”的全員育人工作格局。積極開展培訓、“物業服務明星”評選等活動,使服務育人理念根植在后勤全體員工思想中。后勤系統各部門將主干職能外延拓展,把管理服務和育人引導相融合,用后勤人的高尚品德和敬業精神感染、教育學生,達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
2.強化員工職業道德修養
我們要求每一個員工在日常工作中始終把師生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急師生之所急、想師生之所想、辦師生之所盼、解師生之所怨,把兄弟姐妹情、父母長輩愛融于服務的全過程,以敏銳之心體察師生需要,以關愛之情溫暖師生心田。
要想學生受感染、受教育,就必須使學生對后勤服務看得見、摸得著、體會得到,用實實在在的服務、切切實實的關心來感染每一名學生。在日常保障工作中,學校食堂職工自覺做到穿著整齊、不留長發、不染指甲,工作時嚴格按衛生要求操作。在各餐廳布置餐廳衛生、節約糧食等宣傳標語與標識,倡導“光盤行動”,讓文明就餐、節約用水、愛惜糧食的節儉之風成為習慣;每年秋季為迎接新生,維修人員不顧天氣炎熱,提前完成宿舍的門、窗、家具和水電設施的維修;保潔員提前打掃好衛生,以嶄新的、清潔的校園環境迎接新生的到來;駕駛人員為保證教職工的安全和準時上下班,每天提前趕到停車點仔細檢查,做好發車準備。服務追求優質,不僅密切了后勤員工與學生的聯系,拉近了彼此的心靈距離,而且也使學生在接受優質服務的過程中有機會了解后勤工作、理解后勤員工、認同員工的勞動價值,從而達到服務育人的目的。
3.搭建育人實踐平臺
拓寬后勤與學生的溝通交流渠道,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勤工助學崗位,讓學生參與管理,不僅有力促進了后勤服務質量的改進,而且也有效幫助學生樹立主人翁的思想。在此基礎上,我們定期舉行服務滿意率問卷調查,組織各種類型學生座談會,及時聽取學生意見和建議,較好地融洽了后勤管理服務人員與學生的關系,也讓學生在參與管理、享受服務中體驗到校園的溫馨,感悟出人生的美好。除此之外,后勤保障部定期組織宿舍文化節、美食節、采摘節、食堂開放日、端午節包粽子、冬至包餃子等活動。通過后勤員工的講解、示范和互動,促進了學生與后勤員工之間的了解,也在豐富的實踐形式中,培養了學生多種才能,使學生學會了很多生活常識,體驗了勞動的樂趣,更加體會了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
高校后勤育人始終在路上。學校后勤改革模式幾經變化,但始終堅持后勤服務育人的初心,以鑄魂領航為先導,以黨員先進模范和黨支部堡壘作用為依托,寓教育于優美舒適環境中、寓教育于勤懇的工作和細微的服務中、寓教育于科學規范的管理中,將育人滲透到各項管理與服務工作全過程,推進整體工作水平提升。
(作者單位:北京化工大學后勤保障部)
[責任編輯:卜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