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通過對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2015年至2019年以來錄入國家衛生監督信息平臺的227起醫療衛生行政處罰案件進行了回顧性調查分析,找出醫療機構違法情況和規律和衛生監督執法的重點環節,為進一步探討高效的醫療機構監管措施提供依據和對策。
關鍵詞:醫療機構;衛生行政處罰;案件分析;對策
【中圖分類號】R-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9-220-02
2019年3月,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醫保局、國家中醫藥局、國家藥監局8部門聯合行文,開展醫療亂象專項整治行動。隨著打擊力度的不斷深入,醫療違法行為更加隱蔽,對醫療監督管理仍是衛生監督執法工作的重中之重。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衛生健康監督執法大隊在2015年~2019年,開展了打擊醫療違法行為工作。共立案查處一般程序案件227起,通過對案件進行回顧性分析,找出如何進一步加大政執法力度、提高行政執法效能和質量提出了對策,指導全區醫療衛生監督執法工作。
1 調查資料 調查內容與方法
1.1 調查資料 臨淄區自2015年至2019年輸入國家衛生監督信息平臺的醫療衛生監督立案227起,全部是一般程序案件。
1.2 調查內容與方法 對227起行政處罰案件來源、違法主體資格、案由、行政處罰種類、法律使用、執行方式和執行結果進行excel分析。
2 結果
2.1 案件來源 在案件來源的檢查發現,227起案件的主要來源是日常檢查發現,占61.23%;其次是群眾檢舉或者控告,占35.68%。(見表1)
2.2 違法主體分析 227起醫療機構中,個體診所占38.88%;無證行醫占33.92%;村衛生室占16.30%。(見表2)
2.3 案由分析 占首位的是醫療廢物收集貯存包裝不符合衛生要求,占22.47%;其次是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開展診療活動,占20.70%;使用非衛生技術人員占19.82;未取得未取得處方權或被取消處方權的醫師開具處方的占17.18%;未取得醫師執業證書從事醫師執業活動的占9.69%。(見表3)
2.4 行政處罰種類分析 51件違反《醫療廢物管理條例》案,進行了警告、罰款、責令改正;47件未取得《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責令其停止執業活動,沒收非法所得和藥品、器械,并處罰款、22件未取得《醫師執業證書》取締,沒收其違法所得及其藥品、器械,并處罰款;對使用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醫療衛生技術工作、超范圍開展診療活動等107件案件處以警告并罰款的行政處罰。(見表4)
2.5 法律使用 使用《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110件,占48.46%;使用《醫療廢物管理條例》51件,占22.46%;使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30件,占13.22%;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22件,占9.69%。(見表5)
2.6 執行方式和執行結果分析 自覺履行的210起,占95.45%;強制執行17起,占7.49%。這17起中除1起是村衛生室外,16起全部是個體無證行醫。完全履行的213起,占96.82%;未履行的14起,占6.17%,這14起全部是游醫,住址、行醫地點不固定,造成執法文書無處發送,法院無法強制執行。
3 分析與對策
3.1 案件主要來源于日常的衛生監督檢查,與樊春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1],提示日常監督檢查是及時發現違法行為,糾正違法行為的常用手段[2]。調查發現,227起案件的主要來源是日常檢查發現,占61.23%,居首位。醫療改革不斷深入,醫療市場也異常火爆,大量的體制內醫務人員退休后開辦診所,醫務人員業務水平、整體素質、法律意識參差不齊,從而造成違法行為時常發生。加強日常監督檢查頻度,加強五級衛生監督網絡建設,特別是鄉鎮街道網底建設,發揮鄉鎮街道前哨作用,加大衛生監督協管員巡查頻率,發現違法線索及時上報。
3.2 及時受理群眾舉報投訴是查處無證行醫案件的主要來源[3]。在227起行政處罰案件中,81起為群眾舉報投訴的案件,占行政處罰案件總數的35.68%。群眾投訴舉報一種是親身經歷的,受到不法侵害,另外是群眾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據此,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是廣泛發放打擊醫療違法行為宣傳材料,普及衛生法律法規及安全就醫知識,增強市民的自我保護意識是重要工作,二是建立社會監督與舉報投訴工作體系,公布舉報投訴電話、微信公眾號等,廣開違法行醫案件的信息來源,三是建立健全打擊非法行醫投訴舉報獎勵制度。
3.3 加大監督檢查力度,是衛生監督執法的重要工作方法之一。在227家醫療機構中,個體診所違法占38.88%,居首位,其次是無證行醫占33.92%;村衛生室占16.30%。隨著醫療體制的改革不斷深入,醫療市場逐步開放,給個體行醫者帶來機會,繼而發生準入門檻低,低素質醫護進入;自己不具備開診所條件,租證、長期掛證。出現的原因是:一是遵法守法意識淡漠;二是利益驅使;三是醫療衛生監督執法力量不足。據此,衛生行政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醫療機構負責人和從業人員的法律法規知識培訓,不斷增強其自覺守法意識,依法加強行業自身管理,規范執業行為。二是繼續實施好《醫療機構不良執業行為記分管理辦法》。對不良執業行為記分結果作為醫療機構登記機關執業校驗的依據之一,增強醫療機構依法執業意識。三是應當建立健全醫護人員不良執業行為記分辦法,增強醫護人員的守法意識。三是加強醫療衛生監督執法隊伍建設,配備足額醫療監督執法力量。
3.4 加強醫療廢物監督管理,防止傳染病發生[4]。自從2003年6月《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頒布實施,醫療廢物在分類、收集、暫存、轉運等環節發生也逐步規范起來。在227起案件中,有51起是醫療廢物未按規定處理,個體診所涉案26起,占50.98%,其次是村衛生室,涉案19起,占37.25%。兩組數字說明,個體診所與村衛生室是醫療廢物監督管理的重點。醫療廢物接觸過病人血液、排泄物等,極具有急性傳染和潛伏性污染等特征,其病毒,病菌的危害性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幾十、幾百甚至上千倍。如果處理不當,將造成對環境的嚴重污染,也可能成為疫病流行的源頭。
3.5 進一步加強部門合作,是保證打擊非法行政工作取得實效的重要措施[5]。經調查,在此227起案件中,無證行醫占77起,在這77起案件中非法行醫2次、再次非法行醫的17起,全部移送公安機關。2018年7月,淄博市衛生監督執法局與淄博市公安局聯合出臺了《關于建立淄博市打擊非法行醫工作聯動機制的意見》文件,通過部門間聯合辦案,探索總結新的聯動監管機制,對于一些在生活區域內非法行醫的,我們聯合公安,集中打擊。另外,及時與區人民法院對接,對17起未自覺履行的案件,及時申請了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保障了法律的尊嚴。
3.6警告、罰款是主要行政處罰種類,但要防止以罰代管。227起案件,警告加罰款占76起,是醫療機構罰款案件最多的。罰款是最常見、最廣泛使用的行政處罰種類,與以下因素有關 :一是行政罰款易于操作,對相對人的利益影響較小,同時又具有教育和懲戒的作用[6];二是 罰款金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監督執法部門的工作量。此外在衛生監督執法機構依據的法律法規和規章中,行政處罰條款內涉及罰款的條文占65.3%。在處理醫療執業行政處罰案件時要堅持警告和罰款相結合,防止以罰代管,盡量減少對當事人權益的損害。
參考文獻
[1]樊春,王靜,徐慶華,等.安徽省201 1~2012年醫療機構1069起衛生行政處罰案件分析[J].安徽醫學,2013,34(10):1546.
[2]戴嘉誠.蘇州市衛生行政處罰現況分析及對策研究[D】.蘇州大學,2014.
[3]周玨平,沈慰如.正確看待和處理群眾的投訴和舉報[J].中國衛生監督雜志,2003,10(05):302.
[4]朱建勝,楊旭.270起醫療機構衛生行政處罰案件分析[J].中國衛生法制,2013,7(21)4:26-28.
[5]許英路,邢志宏.109起醫療衛生行政處罰案件分析與對策[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07,6,(23):307-308.
[6]范稷.衛生行政財產罰制度探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0.
作者簡介:鄭效海,男,1964年4月,山東淄博臨淄,本科,副主任技師,從事衛生健康執法。
作者單位: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衛生健康執法大隊 ?25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