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忱龠 哈爾濱師范大學江南校區
舒伯特的藝術歌曲多采用詩人的作品當作歌詞,因此其歌詞不僅文學價值極高,同時還有強烈的藝術性,意境深遠。鋼琴伴奏也多是由作曲家獨立創作的,與旋律一起完整且流動地表達了樂思,體現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和精湛技巧。舒伯特根據施托貝爾格的原詩譜曲,創作了《水上吟》。
《水上吟》為三節歌詞唱同一曲調的分節歌,鋼琴伴奏始終貫穿其中。此曲為6/8 拍,中速的快板,右手表達水光波動的音型,一小節更比一小節升高,好似水波流動閃爍著的光芒。
1-8 小節為前奏,降a 小調。第一節為9-29 小節,其中,第一段(a)為9-20 小節,調性為降a-B-降a,這一段為我們描述了波光粼粼的水面;21 小節為連接;第二段(b)為22-29小節,調性為降a-降A,第二段為我們描述了陽光的余暉,燦爛的晚霞;間奏為30-34 小節,調性由降A 轉至降a。第二節為35-55 小節,其中,第一段(a)為35-46 小節,調性為降a-B-降a,描述了四周叢林圍繞的美景;47 小節為連接;第二段(b)為48-55 小節,調性為降a-降A,描述了詩人內心天堂般的快樂;間奏為56-60 小節,調性為降A 轉至降a。第三節為61-81 小節,其中,第一段(a)為61-72 小節,調性為降a-B-降a,描繪了韶華隨時間消逝的不舍;73小節為連接;第二段(b)為74-81 小節,調性為降a-降A,描寫了詩人對未來的憧憬,乘時間的翅膀飛去。尾奏為82-87 小節,最終歸于降A 大調。
舒伯特始終保持著藝術歌曲的創作,共創作了634 首藝術歌曲,是當之無愧的“藝術歌曲之王”。他的創作風格帶有濃厚的浪漫時期氣息,作品親切自然,激情流動,旋律優美,時常帶有一絲憂郁,卻又不失一份純凈。我們從他的音樂中能感受到他心中所想,感受到他遵從直覺的創作方式。舒伯特將鋼琴伴奏提升到了與詩歌同樣重要的地位,在舒伯特的創作中,鋼琴伴奏得到了獨有的內容,可以充滿感情地與詩歌進行交流,從而使我們更加懂得歌曲所想要表達的內容與情感。鋼琴不再是詩歌的附屬品,它同樣擁有自己的生命,和詩歌一同書寫屬于他們的故事。在《水上吟》中,我們仿佛能聽到水波流動的聲音、天鵝揮舞翅膀的聲音,眼前仿佛能看到余暉透過樹林輕撫船邊照射出水光的美景,反復的節奏型猶如鐘表走動,讓我們切實感受到船中人對時間飛逝的深刻思考。
歌曲伴奏使用了大量的16 分音符,旨在營造出流動感,所以在咬字歸韻上一定要快且吐字清晰。德語有自己的讀音規則,除有些是外來詞,大部分還算規則。但是有幾個部分需要特別注意。
輔音字母組合sch 的發音,應讀作shi,嘴唇比較用力,嘴唇需要微微凸出,如單詞shimmer、Schein、shiwiner 等;輔音群的發音,一定注意不能在輔音和輔音之間添加元音。
氣息是歌唱的源動力,恰當的呼吸能夠幫助歌者獲得科學的氣息支撐,使其更加合理地表現歌曲內涵。科學使用氣息的方法是聲樂學習的重點。在聲樂訓練中,演唱者基本采用胸腹式聯合呼吸,吸好后通過橫膈膜與核心肌群的支撐使喉嚨和聲音得到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然后根據作品內容和特點來選擇合適的音色與處理方式。歌唱是一種體力與腦力的結合,演唱者只有學會正確的呼吸,才能更好地完成歌曲。
此首歌曲音樂流動性較強、氣口較短,對氣息的掌控尤為重要,在大量連續的音符下,氣息也應保持自然流動的狀態,所以要求歌者先把氣吸足,并控制住,然后再平穩地緩緩吐出,也可以在每句的結尾處可以偷一口氣,以保證歌曲完成的完整度。
此歌曲講述的是船中人對逝去時間的思考,所以對歌唱者來說,理解這一“思考”顯得尤為重要。歌曲開頭為我們描述了一個美好的景象:美麗的湖水,天鵝般的小船,日光透過樹林照射過來的余暉,以及躺在船中愜意的“我”。在結尾卻又話鋒一轉,在這波光粼粼的美景中,時間如流水般逝去,船中的“我”好似被這景象引發了思考,思考著自己的人生,“我”一方面為“我”的前程憧憬,另一方面又在為逝去的時間感到可惜。
筆者認為,此曲意在創造出一幅哀而不傷的意境,歌唱者應仔細咀嚼歌詞,歌唱時切忌太過激進,要注意歌曲三拍子強弱弱的律動變化,把歌曲水波的流動感體現出來;情感應隨歌曲自然流淌,聲音保持統一,既不必太過強調遇見美景的快樂,也不必太過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