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敏 新都升庵中學
音樂藝術作為一門感染力極高的藝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常用于表達人們內心的感受。在音樂的發展歷程中,音樂形成很多特征,這些特征與音樂之間互相影響,互相作用。其中,抒情性與表現性是音樂的基礎特征。
音樂藝術在原始時代就已經存在,當時主要是通過原始人相互之間溝通感情和一起行動狩獵來表現。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在奴隸社會,音樂藝術主要是通過樂舞來體現。樂舞在當時是統治階級為了展示自己的威嚴和所具有的財富而產生的音樂藝術表現形式。生產水平的提高,使樂器演變得越發精致和細膩,當開始出現樂師這一職業時,其娛樂性開始變強。在封建社會,隨著從事音樂的人越來越多,音樂藝術的水平也得到了相應提升。同時,音樂的作品種類不斷增加,使人們的精神生活更加豐富和繁榮。工業時代,人們主要是通過音樂創作來表現其藝術形式[1]。其中,由于生產水平的不斷發展,樂器的生產制作技術、表達方式和相關研究理論及傳播音樂的方法等方面都達到了一個更高的水平,音樂成為人們精神文明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意識是人腦對于事物的反應。音樂藝術中的抒情性就是表達情感的意思。抒情作為一種表現形式,作為人們對事情的一種表達方式,在音樂藝術中具有主觀的特質。
利用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作為音樂藝術中的經典作品,其曲調所表達的是作者在歷經世間的悲歡離合之后的感情和感悟,曲子的旋律引起了觀眾的共鳴。
音響的變化可以為音樂增添其自身不能表達的內容,利用觀眾的自身感受,將旋律變得具體形象,甚至可以將人們視角范圍內的空間聯系在一起。在這個環節中,人們將所聽到的聲音在大腦中做加工,使人們在生活中的情感通過情景表達出來,并成為情感的一部分。此情感作為抒情性的表達形式,可以讓人們將生活感受融入音樂。所以,音樂藝術中的抒情性和人們的生活感悟密切相關[2]。
約翰·凱奇在其作品《4 分33 秒》中,沒有進行任何的旋律彈奏,而是把“聆聽”變為一個音響的概念,把主、客體合二為一,讓每位觀眾都成為表演者,讓這個作品具有不同的含義。人們可以對其產生質問和疑惑,也可以對其追捧,這是由于每個觀眾在欣賞作品之后對其產生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此類富有想象力的藝術表現形式的本質是把音樂還給觀眾,讓觀眾理解作品中所表達的情感和其蘊含的抒情性。因此,抒情性與想象力是不可分割的。
純樂器的表演、電影和戲劇中都含有音樂藝術。例如,《殺死比爾》的電影中有一段口哨的音樂,一名冷漠的殺手走在醫院黑暗的走廊上,再加上口哨的急促與凄婉,使電影的緊張氣息愈加明顯。這種利用音響對觀眾的聽覺進行刺激的方式,使人們可以直觀地感受當時現場的氣氛,并且為其他藝術表現形式在情緒的傳遞方面奠定了基礎。
音樂藝術的表現性所代表的是眾多觀眾真正聽到的一種表現形式。此藝術特征在音樂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聽覺是人們感受音樂藝術主要方式。創作音樂作品只是音樂藝術的基礎,只有將音樂作品完整地呈現出來,音樂作品才被賦予了生機和活力。演奏者只有將曲譜中的文字部分變為充滿活力的音樂,才能充分展現音樂的美。在創作過程中,演奏家的表情、神態都有非常嚴格的規定。例如,在《智取威虎山》中,表演者的精神狀態是否飽滿,是這個選段表演是否成功的關鍵所在。演唱者在大聲呵斥后,表現出橫眉冷對的淡定姿態,就能夠讓人物具有鮮活的生命,同時也讓此作品中蘊含的意義更好地傳達給觀眾。
波蘭著名音樂研究家麗莎認為,音樂中最核心、關鍵的部分是表演。表演是按照本身的規律進行發展的,具有非常珍貴的審美價值,不僅在最大范圍內滿足了社會要求,還可以變化原本作品的形態,這主要是因為音樂藝術的主要構成要素和戲曲的藝術、舞蹈的創作具有同一性[3]。例如,在進行《長白又一春》的創作中,創作者將朝鮮舞和古代的杖鼓舞作為主要的表現手段,利用各種各樣的鼓樂呈現出一個趣味的課堂教學情景,通過節奏的密集程度不同來對不同的情景所要展示的情感進行表達。這便是采用舞臺的形式進行音樂藝術的展示。
音樂作為一種有聲的藝術,音樂的音響韻律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目前,在我國備受關注和喜愛的hiphop 音樂中含有非常強烈的攻擊特性。在這個具有個性的風格中,其情感的表達一般放在狂野和開放的部分。例如,rap 的表演者就具有獨特的表演風格,可以給觀眾帶來非常直觀的情感表現,讓觀眾體會到音樂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
一般來說,hiphop的音樂風格常和舞臺的變現形式關系較為密切,絢爛多彩的燈光、通透強力的音效可以通過視覺、聽覺等讓聽眾全方位體會hiphop 的魅力。
表現性作為音樂藝術中的核心特性,在語言藝術方面主要有以下幾點特征:
在旋律方面,音樂的旋律是音樂的靈魂,是藝術語言中重要的基礎部分,是音樂的基本表現手段。它是由長、短音和高、低音等組成,根據具體節拍、伴奏、曲調進行組合,對音樂的內容、情緒、感情、事物和風格等進行展現,同時還可以體現音樂作品中的異域風情與民族特性。
節奏也是比較重要的音樂因素,可以體現音樂的時代特征,是旋律的關鍵。將輕重不同、長短不同和強弱不同的節奏巧妙地進行組合搭配,可以展示出音樂作品的曲風在情感上的變化。節奏能將音樂作品的主客觀進行統一,并還能讓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配合更加協調。例如,特斯拉文斯基所創作的《獻祭之舞》,聽眾只能聽到強烈的不規則的節奏,還有總在變化的節拍。特斯拉文斯基通過對節奏和節拍的變化,讓音樂變得更強烈、更沖動,并營造出充滿活力、恐怖和神秘的氛圍,其不僅展示了原始風格的祭祀,還創新了音樂語言的特征,將少女的心理活動充分展現出來。
準確全面地理解音樂內涵,是音樂賞析最基本的要求。
作為善于抒情的音樂藝術,其作品具有非常豐富的內涵和深刻的意義。所以,在進行音樂賞析的過程中,賞析者應準確、全面地把握音樂內涵。只有賞析者所產生的感情和音樂作品中的深刻含義相一致時,賞析者才算真正做到了音樂賞析。
在進行音樂賞析的過程中,賞析者要將自身體驗融入賞析過程中。實驗證明,在大多數的情況下,賞析者在音樂賞析中產生的感情不只是對于音樂的客觀體驗,也是賞析者和作品在生活、感情方面的融合。這在無名音樂的欣賞中更加明顯,此時,賞析者不受特定要求和環節的約束,其情感活動只是隨著音樂演奏自行發展,將音樂作品所表達的感情和自己的情感相結合,乃至音樂所表達的情感就是賞析者的感情。
音樂是通過聲音的形式所存在,人們將對客觀事物的感受通過音樂方式表現出來。不同時期的音樂表現方式是不一樣的,但無論對創作者來說還是聽眾來說,音樂都可以表現其本身所具有的抒情性和表現性。針對音樂藝術的抒情性與表現性的研究,有助于人們理解音樂中所蘊含的基本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