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娥,馬桂香,李蕊,錢春蘋
鄂爾多斯職業學院,內蒙古鄂爾多斯 017000
《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指出:高等職業教育重點培養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技術創新需要的發展型、復合型和創新型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已成為國家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新要求。隨著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經濟結構的進一步優化調整,我國經濟已經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等轉變,重點產業的調整、振興計劃的實施和新興戰略性產業的發展,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特別是信息化、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素質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技術技能型人才不但要具備高超的技能、良好的理論和技術知識素養,還必須是具有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
煤化工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也不能再靠書本知識的傳授來實現,而要通過生產過程的操作來鍛煉其技能,培養其能力。顯然,讓企業接收未畢業的學生培養其操作能力是不現實的,所以我們只能借助與企業相近的仿真工廠,將課堂縮變成企業生產現場,進而實現學校與企業的無縫對接,使學生畢業時已經具備企業員工的能力和素質,為企業節約人才培養成本。
作為我院煤炭深加工與利用專業的核心課程,《煤化工仿真實訓》課程就是借助于仿真工廠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操作能力、安全環保意識等綜合能力,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學生應具備化工企業準員工的能力和素質,實現學校和企業的無縫對接。
在當前形勢下,許多有條件的高職高專院校創建了化工仿真實訓工廠,開設了《化工仿真實訓》課程,以此來培養化工技術技能型人才,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經查閱相關文獻,許多高職高專院校在化工仿真實訓課程教學過程中做了一些教學改革創新嘗試,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化工仿真實訓》課程突破理論教學和實訓操作分開的傳統教學模式,采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更加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有的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基礎上,增加了“考”這一環節,即“教、學、做、考” 一體化教學模式,強化了教學效果評估。二是在《化工仿真實訓》教學過程中,引入典型化工生產工藝作為教學內容,豐富了教學手段,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近年來各高校都在針對此課程特點做教學改革,改革的方向大都將整體內容模塊化,然后分模塊進行課程內容整合及相應的考核評價改革。但都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理論內容與實踐操作沒有完全融合,模塊內容還細分為理論內容、實訓操作、仿真操作,未將現場流程識讀和現場操作等各種能力結合起來培養,而是仍注重各項單項能力的培養。
二是忽略了學生初入企業所需能力的培養,學生初入企業需要的第一項技能便是工藝管道及儀表流程圖(PID圖)的識讀,但很多高校還停留在識讀簡易流程圖上。
三是沒有結合企業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以及化工企業典型事故案例,強調安全生產和環保的必要性。
基于課程出現的以上問題,本著培養煤化工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目的,圍繞提升學生綜合能力進行教學內容整合和考核方法的創新,需綜合考慮企業對人才能力的需求、學生實際情況及課程基本情況等提出合理的課程改革方案。
第一研究對象:煤化工企業崗位對人才的能力、素質要求
我們培養的學生最終是要送到企業,為企業的生產服務,那么煤化工企業有哪些崗位?這些崗位對人才的能力、素質有哪些方面的要求?我們對學生的培養應盡可能滿足煤化工企業對人才能力、素質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深入企業對員工的崗位能力、素質要求做詳細的調研,借助研究結果確定人才培養方案,設定課程,進而確定課程內容。
第二研究對象:學生
學生是我們的直接服務對象,我們的課程教學活動都是圍繞學生進行的,學生的知識、能力基礎、素質、行為習慣、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興趣所在等直接影響我們的教學效果,我們設置的課程如果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培養出的人才將不符合企業的要求。
第三研究對象:課程
根據煤化工企業對人才的能力、素質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適合于我們學生的培養方法,包括課程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形成有針對性的《煤化工仿真實訓》課程教學模式,培養出符合企業要求的具有綜合能力、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為了滿足煤化工企業對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要求,需對《煤化工仿真實訓》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方法、考核方法等進行研究,形成符合能力培養要求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課程考核方法。旨在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符合企業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課程改革的重點通過課程內容整合、教學方法改進、考核方法改革等培養學生PID圖(工藝管道及儀表流程圖)和現場流程的識讀能力、對化工裝置的操作能力以及對異常現象的判斷和處理等綜合能力,同時將安全環保、行為習慣等職業素養的內容融入課程內容中,培養學生安全環保意識和良好的行為習慣等素質。
難點在于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對教學方法地把握。因流程識讀和裝置操作的內容較難,但又是煤化工企業操作工人的必需能力,如何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吸收所學知識、鍛煉所學能力是課程實施教師最大的難題。通過模擬,對分解流程、不同顏色標注流程、PID圖與現場流程結合識讀、仿真操作、設置故障等方法進行教學,使教學方法在整個教學實施過程中可隨時調整、持續改進。
確定調研方向,形成調研提綱,調研內容要細化到課程,并適當考慮學生的基本情況,形成調研問卷,并以座談、訪談、問卷和實地考察等形式完成調研過程。分析調研結果,形成調研報告,得出符合企業要求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應具有的職業能力圖表。
根據企業對學生各方面的要求,結合學生基本學習情況,以理論知識“必需、夠用”為基準,對教學內容進行刪減、整理,進行教學內容地整合,整合企業實際工藝管道及儀表流程圖(PID圖),將各工段PID圖簡化處理為學生易于接受、與企業流程圖差距不大、與仿真工廠流程一致的PID圖;尋求學生易于接受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相應教學方法地改革創新;制定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相對應的課程的考核方式,增加考核比例,改變一卷定成績的現狀,考核方式應能充分體現學生的能力培養過程,制定相應的考核細則。
共進行兩輪教學實施過程,在第一輪教學實施過程中,總結經驗,記錄實施過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細則、流程圖等的優點和不足,并隨時改進和完善;第二輪教學實施過程中將第一輪教學實施過程改進和完善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細則、流程圖等應用于第二輪教學實施過程,并在此輪實施過程中繼續改進、完善;
總結兩輪教學實施過程,調整、完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細則等,形成一套完整的課程改革資料,完成結題報告。
為了滿足煤化工企業對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要求,課程改革要形成符合企業要求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應具有的職業能力圖表,對《煤化工仿真實訓》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方法、考核方法等進行研究,形成符合能力培養要求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課程考核方法。旨在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符合企業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本課題依據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要求,從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角度入手,大膽改革,嘗試整合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形成一套全新的教學模式。經過教學實施,形成完整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資料和考核細則。發表相關論文、總結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