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卓然
鄒平市好生街道初級中學,山東鄒平 256200
初中美術教育課程作為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一部分,它既能夠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又能夠提高學生的事物表達能力與對美感的認知,學好這門課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受應試教育影響,學校對這門副科并不十分重視,教學方式也比較落后,導致學生熱情大大降低。因此,要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實事求是,結合當前初中美術課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改進,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重視對學生美術學習興趣的培養。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初中美術課程得不到學校方面的大力扶持,教師通常采用“照本宣科”的教授方式,沒有與時俱進,不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缺乏創新與互動交流,導致學生難以產生學習興趣,學習激情大大減弱,課堂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為了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正視課堂教授中存在的問題,從實際出發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進,重新賦予其新的時代特征。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硬件設施配備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受教學經費不足及分配不均、投入不夠、重視程度低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有些學校并沒有十分完備的教學設施。在國家大力倡導大數據、云教學、現代化信息技術運用的今天,先進的硬件設施能夠給傳統教育帶來新的變革,為教學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先進的現代化技術教學設施設備給學生的素質教育帶來深遠影響,而傳統的教學卻難以達到有關標準,無法充分有效地提升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結合目前全國的教育現狀,師資力量的建設與配備也是影響初中美術課程學生興趣的一個關鍵因素。受限于美術教師團隊人員的不足、教學水平和職業素養偏低、學校美術教育資源傾斜等,并且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與積極性。
在當前的初中美術教學中,最重要的是要將學生擺在主體地位。通過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更加注重其學習興趣的培養,以興趣為美術課程學習的根本基礎。通過學生學習興趣的養成,助力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通過時刻關注課堂上學生的情緒變動等適當作調整,培養其主人翁意識,營造教學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對美術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在課堂上營造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由此保障課堂知識的有效傳遞。
教師的教學敏感度與控場發揮是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中的關鍵節點。學生對老師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信任與信賴感,教師的一舉一動時刻影響著學生的情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每一次與學生心靈的溝通,傳遞真誠、互信、友愛的情感,搭建平等的師生關系。通過鼓勵、表揚、肯定的互動方式,以情入境,以情動人,打破死板的傳統教學方法,建立起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暢所欲言,將學生被老師肯定所獲得的喜悅轉化成對美術學習的內在動力,從而營造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還可以結合初中生的有關年齡心理特征,尋找與之最匹配的相似點作為課程教學的切入點。這樣就可以引起學生對課堂內容的興趣,產生教師與學生互相了解的良好課堂氛圍,在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下進入教學,學生的注意力會高度集中,討論欲望得到提高,在這樣十分輕松有趣的教學環境下,教學效率自然能夠提高,學習興趣自然能夠得到很好的提升。
傳統的美術教學中,教師主要是對一些高鑒賞價值的傳世作品進行理論講述,通過教材內容親身示范其線條、圖形等技巧心得,學生被動地接受老師所講的枯燥內容,難以自發地對課程產生興趣。伴隨著國家有關教育體制的改革和發展,一些學科通過創新性的教學模式、理念、方式為當代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帶來了積極的影響。初中美術課程也應與時俱進,結合當下實際情況適當對教學模式進行一些創新與調整。
在相關課程的教學改革上,這需要教師團隊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與宏觀的教學體系改革思路,教師們首先要轉變自己固有的傳統觀念,美術教程的學習不再局限于理論的學習,要結合主要矛盾,找到問題本質。一是我們要把重點放在學生上。通過科學調研掌握學生的年齡分布、關注熱點、個性喜好、認知程度、心理特征制定有益學生可持續發展及現代信息化的教學方法、形式、內容,使他們有參與感、互動感、體驗感,成為學習的主體,充分感受到美術學習的樂趣,從而為美術課程的可持續教學夯基壘臺;二是打破時間與空間界限,將美術學習與生活、人文與藝術相關聯,充分給予學生自主權。就初中美術教學的課程時間安排而言,課程課時分配少,往往是每周只有一兩節課,時間跨度較長,教師在課程教授上難以把控,在課程教學內容與作業安排上比較局限,另外學生對所學知識記憶周期長,興趣不大,課程內容鞏固效果差。因此,可以通過將美術學習與生活、人文與藝術相關聯,從而使學生對美術學習真正產生興趣。教師可以在給學生的作業安排上,多多采用貼近生活的題目來布置。譬如,每個人的家鄉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情與生活格調,學生可以通過對自己家鄉的印象,進行自由隨心所欲地美術創作,參加展覽活動,品味名師手筆。通過這種人文與藝術結合的教學方法打破時間與空間的界限,讓學生在創作中賦予作品獨有的情感,感悟藝術的魅力精髓,鞏固所學知識,提升對美術的認知與興趣。
陶行知說過:“活的鄉村教育要用活的環境,不用死的書本。”戶外課堂具有吸引力,富有趣味,在實地寫生的戶外體驗中,能夠有效拓寬學生的眼界,增加他們對新事物的感知,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生活。這對學生的美感培養及認知的形成十分重要,同時還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實地寫生教學,作為美術的載體之一,它是現實化具象化的展示,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它能夠更加貼近生活,是培養美術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師在實地教學中有了更多的參照物,而不僅僅局限于晦澀難懂的語言描述及書本理論教學。通過引入更加具象化、生動化的實地寫生教學,可以更加便利地利用實地環境與實物更好地輔助教學,學生在有趣的實地學習中激發了對美術學習的好奇心,進而增強自我學習美術的動力,既培養了美術學習的興趣,又能夠提升對色彩、事物的認知能力和表達能力,打下堅實的美術功底基礎。
在美術教學中,部分學生由于興趣不深,缺乏想象力與創造力,在創作上沒辦法進行深入的藝術感受,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阻礙他們對美術學習的興趣產生。然而,這種煩惱在實地寫生中則遁于無形。大自然的風光是一切創作的活的源泉,是美術教學的最好素材,是匯聚創作靈感的源源不斷的澎湃動能。例如,清晨的滿河朝霞、如織的舟楫、夜晚閃閃發光的螢火蟲、陽光下的樹葉等等,都可以構成學生美術創作的內容。帶學生走進大自然,在萬物并秀下用心靈親身體會大自然之美,進而培養美術學習的興趣,由此產生創作美的原動力。
在傳統美術教學課程上,單一、陳舊、枯燥、抽象的教學模式,對初中生而言,枯燥的教學模式缺少審美的體感,完成作業也往往都是應付了事,很難有自己的審美感受與想象力。隨著多媒體教學走進課堂,這種教學模式上的缺陷與空洞,在現代信息技術的引進后得到解決,它大大彌補了傳統美術教學上的一些缺點,利用大數據、云共享、虛擬現實等技術將現實中口頭難以表達和描述的抽象事物及內容聲色并茂地直觀呈現出來,學生也能更好地從圖片或視頻上增強自己的現場體驗感,獲得對事物較完整的認知與感受,從而培養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課程中老師要求學生畫出四季變換的不同花植。可由于生活經驗的缺乏,現實生活中對此類植物接觸不多,大部分初中生是無法完全憑借想象力進行創作的,而僅僅憑借老師口頭上的講解,必定是枯燥抽象和難以理解的,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因此止步。這時候,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就顯得特別重要了,通過它再現四季變化花植的場景,再輔以老師的生動講解,教學難度大大降低,學生對場景的感受度與認知度得到提高。只有了解并且想象出事物的美好,才能進一步培養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創造力也得以調動開來。
總之,引進現代信息技術有著寬廣的教學前景,它通過再現生動的教學情境,搭建美術知識與學生主動學學習的橋梁與工具,豐富了學生的視野與想象力。
美術課程學習興趣的培養,是一項極具現實意義的課題,在國家重視強調素質教育的當下有著十分深遠和重要的意義。通過美術課程的學習,使學生領略和感悟人文之美,為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文化基礎,也竹園里學生成為復合型人才。通過新的教學理念,以興趣為切入點,以課堂教學為支撐,以教育制度為保障,精準發力,從培養初中生的美術學習興趣著手,加快推動初中美術課程建設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