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愛蘭
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葆真小學,甘肅隴南 746000
近年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問題層出不窮,課堂教學成效日益降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被嚴重忽略,其根本原因是教師的教學思想根深蒂固,對于新課程改革的思想與政策領會不到位,在課堂教學中仍沿用傳統落后的教學手段,學生的學習熱情逐漸消失,教師卻無法及時認清現狀,并準確找到解決思路,引致語文課堂氣氛毫無生機,造成學生的語文學科認知出現偏差,自主學習能力相對薄弱。針對語文課堂教學遭遇的重重阻礙,教師更新教育教學思想是第一要義,構建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氛圍是基礎,創新多元化教學模式是前提,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使學生從中收獲成就感,并在成就感地趨勢下學而不厭,繼而完善自身不足、提升自身水平。
就目前情況而言,小學語文教學中仍存在諸多弊端,其中以教師與學生思維偏差、自主性教學模式地開展存在偏差、自主性教學評價方式偏差為主。教師與學生的思維存在偏差,主要在于教師的教育思想受應試教育所影響,課堂教學目標側重于學科成績,而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難以滿足教學需求,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成為紙上談兵,而教師因受應試教育思想影響,沿用傳統教學模式,對于自主性教學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小學生普遍保留著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理,極易因缺少自制力,難以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繼而造成課堂教學質量低下等問題。自主性教學模式地開展存在偏差,在于教師缺少教學經驗,在實踐摸索過程中,難免選擇不適時宜的教學方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效果并不明顯,部分教師過度重視教材文本的朗讀與背誦,課堂教學僅圍繞文章的中心思想開展,在此過程中,學生難以實現自主學習目標。自主性教學評價方式存在偏差,教師更關注于考核課堂講解內容,忽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自主思考探究能力的評定,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難以快速形成,導致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勞而無功。
小學語文教師應立于時代前沿,將全新的教育思想融入課堂教學,通過實踐摸索以此轉變教學模式,促使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更上一層樓。任課教師應積極參加培訓學習活動,加強與先進教師的溝通與交流,借鑒其優秀教學經驗,進而對現有教學模式加以調整及補充,與此同時學習新課程改革相關政策,切實促進課堂教學實現有效性、高效性教學目標。摒棄傳統教學模式,采取多元化教學手段,以此為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打好基礎,教師應圍繞學生制定教學方針,保證所構建的教學模式,充分貼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符合當前階段的教學需求。除此之外,任課教師應明確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并以此為中心創新教育思想,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通過提升自身認知及專業技能,以此為學生提供更為高效地課堂教學與指導。小學語文教師應將鍛煉自主學習能力滲透到日常學科教學中,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完成自主學習能力地進步,進而形成系統的學習體系,踐行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思想,帶領學生夯實基礎,并形成一定學習能力,更加輕松地迎接下一階段的學習。
為確保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斷提升,教師可在教學前期設計自主學習目標,促使學生進行任務驅動學習。任課教師在設計學習目標時,應以課堂總體教學目標為依托,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理解水平等,設置相適宜的自主學習目標,并保證目標的引導功能充分發揮作用,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發揮輔助者、引領者的作用,為學生完成自主學習目標指明方向,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以此促進自我學習意識地形成,自我學習能力地提升。除此之外,任課教師應對學生的目標完成效果進行綜合評定,幫助學生找到欠缺之處,進而實現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教學目標。以《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為例,教師應在課堂講解前期,為學生設定自主學習目標,如自主學習“辯、闖、察”等生字,自主思考“在野外迷路后的應對措施”,以此深刻體會文章更深層次地內容。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以飛速提升,自主思考能力隨之顯著升高,學生能夠收獲全新的課堂學習體驗,快速達成自主學習目標。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組成部分,教師應明確此種教學方法的重要性,以此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地發展。在開展閱讀教學前期,教師應對閱讀素材進行深入了解,以找準文章主旨與內涵為基石,引導學生完成自主閱讀,在此過程中,一旦學生出現疑惑或問題,教師應在第一時間點明思路并給出解決方法,促使學生在自主研究討論中提升自身能力,以此實現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的終極目標。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雙管齊下,教師應找到將二者融合的切入點,在講解完教材文本后,向學生推薦與之相關的課外讀物,引導學生以自主閱讀帶動自主學習,確保學生在此過程中得到全面綜合地鍛煉。如《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師在完成課上講解后,引領學生對與之相關的愛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等作品展開閱讀,使學生在字典等工具書的輔助下,完成對文章內涵地探究與思考,與此同時,教師可指導學生對童話故事的行文特點、文章的寫作背景等文學常識,開展自主學習活動,以此提升語文綜合素養,全面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模仿是小學生的獨特天性,教師可借助這一特性開展師生角色互換教學法,促使學生完成對課堂教學重點的自主學習與探究,并形成一定的組織能力、表達能力,為提升自主學習能力提供有效保障。在使用此種教學方法前期,教師首先應明確課堂教學的重點內容,淺顯介紹課堂教學流程,使學生在明確教學大綱的前提下,通過自主查閱資料,聯系上一堂語文課的教學內容,對課堂講解內容加以補充及調整。教師可鼓勵學生在講臺前進行展示,使學生獲得全新的課堂體驗,繼而激發自主學習熱情,全面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進行鼓勵評價,使學生從中收獲自主學習的滿足感。改革自主學習模式是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的必經之路,也是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教師應充分發揮師生角色互換教學法的作用,使學生在安排課堂教學環節、補充教學內容、查閱相關資料過程中,促進自我學習能力地不斷進步。
小學語文教師可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通過運用情境教學法,以此培養自主學習意識。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應以貼合教材內容為基準,確保情境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促使學生快速融入情境,以此實現自主學習意識地培養,并帶動自主學習能力地提升,除此之外,教師可選用多媒體設備等輔助道具,確保學生的感官受到多重震撼。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切身體會,使學生在深刻理解文章內涵的同時形成自主學習意識,從而由意識轉換為行動,由觀念帶動學習,繼而全面提升語文水平。教師在講解《紀昌學射》這一寓言故事時,可在互聯網上篩選相關信息,以課件視頻的形式呈現故事內容,設置“如果你是紀昌會怎樣做”的情境,利用小學生喜愛動畫的心理特點,使學生更加專注于課堂講解,對寓言故事所表達的道理進行自主探究,并形成自主學習意識。通過結合情境快速找到故事精髓,小學生在自主學習意識的帶領下,進一步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實現意識與能力雙管齊下的學習目標。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僅依靠教材文本地講解難以保證教學效果,任課教師可積極組織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收獲全新的學習體驗。鑒于語文學科的綜合性、實用性,教師可設計一系列教學實踐活動,使學生形成學以致用能力,以此為自主學習做好準備工作,在設計活動內容及流程時,教師應注重結合課堂所學知識點,融入現下社會焦點內容,促進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具體表現為,教師可舉辦知識競賽等活動,活動主題以文學常識、課堂重點為主,活動形式以學生喜聞樂見為標準,使學生在好勝心理地趨勢下,通過自主學習、自主思考、課堂積累等,積極響應教師地指導與啟發,以此促進自主學習能力地提升。除此之外,教師可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參觀博物館等,使學生切身感受語文學科的魅力,以此為基礎,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工作將得以順利開展,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學生收獲一雙善于發現、善于觀察的眼睛,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合理運用語文學科知識,從而全面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具有劃時代意義,任課教師應積極轉變教育教學思想,在教學前期設計自主學習目標,在課堂教學中采取師生角色互換教學法,改革自主學習模式,通過組織社會實踐活動,以此帶領學生獲得全新體驗,結合閱讀教學培養自主學習能力,采取情境教學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通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提供保障,促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有效提升,以此實現提升整體語文水平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