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盤水市第二十三中學,貴州 六盤水 553000)
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是初中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開闊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質。因此,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指導學生正確識別音樂,真正了解音樂,全面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那么,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可以運用哪些策略來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呢?
研究表明,和諧融洽的課堂教學氛圍能夠讓學生樂意積極參與到課堂有關學習活動中來,讓學生的主動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營造和諧融洽的音樂課堂氛圍,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喚起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愿意調動眼睛、嘴巴和耳朵等器官參與到有關音樂學習活動中去,讓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去用心感受音樂,激發學生音樂鑒賞的興趣。
在平時的音樂教學中,作為教師要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改變傳統的音樂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教師要對所教班級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音樂知識基礎、音樂學習需求及學習能力等情況作深入細致地了解,然后根據教學的實際學情,精心選擇內容豐富、生動有趣的音樂鑒賞內容,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置身于融洽的音樂學習氛圍中,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認知有關樂曲,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的效率,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促進學生音樂綜合素養的不斷提升。
初中階段正是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逐漸形成、發育和不斷完善的時期,因此,作為新課程理念下的中學音樂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學會發現美、認識美。在平時的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要精選音樂鑒賞內容,把一些高雅的、經典的音樂作品合理地引入到音樂課堂教學中,豐富學生音樂鑒賞的內容。同時,教師要運用多種方式來指導學生進行音樂鑒賞,不斷豐富音樂鑒賞的形式,并適時對學生進行音樂鑒賞方式指導,讓學生通過用耳朵聽、用嘴巴唱、用眼睛看、用心感受等多種方式來鑒賞有關經典音樂作品,首先,讓學生了解不同的音樂作品自身的情感特點,理解不同的音樂作品的不同的形式美和情感美,然后促使學生從低層次的直覺鑒賞階段逐漸轉化為高層次的情感鑒賞階段,進而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讓學生學會感受不同的音樂作品所蘊含的不同的情緒和主題,促進音樂作品的情感與學生內心世界的融合統一,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例如在指導學生鑒賞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這一作品時,可以運用多媒體給學生呈現黃河浩浩蕩蕩的壯觀景象,展現黃河上船夫勇敢地在波濤洶涌的浪花中頑強拼搏和奮斗的畫面,引導學生在鑒賞的過程中深刻地感受戰士們保衛國家而奮斗犧牲的大無畏精神,讓學生感受到這一作品是激勵中國人民奮斗和抗爭的戰斗號角,引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讓學生強烈的民族情結油然而生,這樣不僅豐富了音樂課堂教學內容,還能夠很好地強化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受、理解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音樂素養的全面提高。
在平時的教學中,有一些音樂教師仍抱著傳統的觀念,常常把高雅的音樂奉為經典音樂作品,而忽視和貶低一切流行音樂。殊不知,相當一部分高雅的音樂作品會讓初中學生覺得深奧和難懂,因此很難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而流行音樂中一些內容健康、思想積極向上、通俗易懂的優秀作品,很好地反映了社會生活和人們情感世界,能夠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填補學生情感體驗的空隙。因此,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的初中音樂教學中,作為音樂教師要樹立正確的音樂教育教學觀念,尊重音樂的差異性,重視音樂的時代感、多樣性,充分認識到不同的時代都會有一大批優秀的音樂作品。在教學中選擇一些適合國內外最新的適合中學生的、積極向上的流行音樂作品給學生欣賞并指導學生進行討論,還可以設計一些有關音樂鑒賞的話題,如不同時代的音樂作品風格比較、流行音樂特點、國內外時代音樂的特色等話題,鼓勵學生查閱資料、積極思考,組織學生進行欣賞、討論。學校還可以利用課外活動時間,播放一些音樂作品的評論、有關音樂作品的介紹等內容,給學生提供接觸不同音樂作品的機會,讓學生學會感受不同音樂作品的旋律,體會不同音樂作品所表達的情感,讓學生更多地了解音樂的多面性和多樣化,增加學生的音樂知識積累,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從而促進學生音樂鑒賞水平的不斷提高。
總之,作為新時代背景下的中學音樂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培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重要性,清楚地認識到重視音樂鑒賞課,加強學生對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工作任重道遠的,需要音樂教育工作者不斷研究和探索。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營造融洽的音樂學習氛圍,激發學生音樂鑒賞興趣,同時,尊重音樂的差異性,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音樂作品,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全面培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這樣有利于進一步培養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素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