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市定南縣第二小學,江西 贛州 341900)
在當今各行各業日新月與發展的時代,人們對于人才的要求愈發增多,這就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進行與時俱進的教學改革。對于我們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如何培養學生們的語文核心素養,進而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是我們必須完成的任務。然而,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已經深入人心,如何不斷創新,創造出在核心視角下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還需要我們不斷完善,不斷進步。本文就此進行深入的討論和總結,希望能為我國的教育事業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小學階段學生們對于世界的理解本就不夠深入,如果課堂上吸收的知識太過抽象,例如某個文章里作者將比喻,擬人,一語雙關等寫作技巧應用的太過不好理解,就很有可能造成學生們對閱讀的理解的偏差或者是學習效率的低下。老師們可以在課堂上將生活中的點滴帶入到講課中,讓學生們能夠有一個更好的理解,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幫助學生們在生活中提升自身的為人處世能力,形成一個更加完整以及豐富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例如在學習愛國主義精神時,學生們可能距離抗日戰爭時期太過遙遠,無法充分的理解一些事情,老師們就可以舉一些抗日英雄的例子,讓學生們感同身受的理解這些人物背后的種種不易,進而理解抽象的理論知識,樹立良好的愛國主義情懷。
在小學階段學生們的學習主要以興趣為出發點,如果老師們能夠采取一定的措施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班級內根據課本內容排練情景劇,讓學生們扮演角色的同時真正的了解臺詞,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同身受的理解作者的真實想法。這樣能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學生們對于課文內容的理解程度。讓學生們有更多的參與感,與此同時提升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效率。另一方面,課前預習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如果學生對于這節課堂的內容一無所知,學生們就會在課堂上遇到不好理解的內容時不再緊跟課堂步伐,自己陷入自己的思想世界。只有讓自己真正的參與到課堂里,才能從根本上消化本節課堂的內容,進而提升自己的語文閱讀能力。
老師們不能一直沿用傳統的教學內容,需要與時俱進的增加時代的因素。傳統課堂上,學生們是全程被灌輸課本知識,填鴨式的傳統教育模式并不能充分發揮學生們的自身潛能,也會造成課堂內容太過死板沉悶,降低課堂效率。如果將以老師為主體的傳統課堂教學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創新性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自己去講課,自己去理解,自己去討論,自己去發現問題。老師只需要及時的協助學生講課和總結課堂內容即可。如果擔心課堂上內容不夠充實,可以在課前搜集相關的圖片,背景故事或者是視頻,音頻等,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課堂內容,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翻轉課堂”的正確實施,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課堂的趣味性以及學生的學習效率。
語文教學不僅是語文知識灌輸的途徑,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的重要推力,需要學生注意從生活中積累知識。教師可以通過錄制閱讀教學中的一些重難點微課學習資源,形成基于某個單元或者某個學科一系列連貫的微課,指導學生完成相應的學習與練習,實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選擇性,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如在教學《松鼠》的閱讀方法時,運用了把“文字”變成“框架結構”的訓練,讓全班學生在文本上畫“框架結構”示意圖,讓學生在框架中體會文本“總分”寫法,這樣學生更能夠理解文本內容,掌握文章結構“松鼠”下面是“外形”和“習性”,“習性”又可以分為“活動”、“吃食”、“搭窩”。然后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小組的形式,讓個小組成員互相交流,體會這種學習方式的好處,使每個學生都可以參與到“畫”與“講”的學習過程中。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是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和前提,小組之間的討論是學生表現自己的一個機會、是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有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我們不能僅僅依靠學生們上課時期的表現或者是期末考試時試卷上的分數來判斷學生們的學習好壞,應該創造一個完整合理的形成性評價機制,應該將課下的自我預習,復習,分階段測試以及線上交流討論的活躍程度等等內容也囊括到一整個學期的學習成效評價中,不能太過單一且簡單的判斷學生的學習效果好壞。當然了,形成性評價的實施也離不開電子設備,這就要求老師與家長們及時的溝通交流,在不讓學生們沉迷于電子設備的同時正確合理的使用學習軟件,真正將形成性評價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只有不斷地創新,不斷地接受學生和家長們的反饋意見,不斷地完善自身的教學模式,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才能真正的帶好語文這門課程,真正的提升每一個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讓他們的這項技能給自身的未來發展打好更加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