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光 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文化館
民間美術不僅有很多優秀的民間工藝品、藝術家領軍人物,同時還擁有大量喜歡民間美術的粉絲。民間美術工作者當中有許多德高望重的前輩和擁有精湛工藝的大師傅。近些年在全球思想、文化和貿易經濟沖擊下,國內民族文化出現很多亂象和問題,尤其是洋文化和洋教育現象使不少年輕一代出現了錯誤的三觀,這一現象嚴重影響了我國國民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信心。對于這種問題,我們必須深入分析,做好思想層面的引導工作,突出文化傳承、文化創新,發揚民間美術,早日復興中華民族。
中國擁有幾千年的歷史,中華民族最大的特點就是開闊與包容,在不斷發展、更新、融合和吸納中,漸漸成為一個擁有多元文化的民族。近些年,國內的一些學者一直在嘗試研究民間美術的發展內涵和其生存環境變化是否與城鎮發展有關系,其涉及面十分廣泛,包含了和農村民間傳承、民族傳統美學之間的聯系,為的是突出基層作用,展現大眾民間視野與現狀,完成城鎮化過程、促進人類文化的挖掘。作為民族文化中的重要表現形式和組成部分,民間美術的發展和起源體現的是民族審美特性和民族個性,漸漸地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歷史沉淀的根基。
對于民間美術來說,物化民間美術是其發展與生存的關鍵和根基。在傳承過程中,我國出現了很多民間美術素材與題材,為民間美術內容的充實提供了幫助。我國有著種類繁多的藝術類型,其中蘊含了大量的地域文化和歷史要素。民間工藝品有兩種傳承路徑:第一種是民間美術愛好者的仿制和臨摹,利用商業途徑、新興技術擴大藝術品地域性和時間性,傳播到世界各地;第二種是子承父業以及師徒傳承,事實上二者存在共同發展、相互交融的特點。民間美術本身有著極強的審美性、歷史性、社會性、經濟性、文化性與生態性。其依靠手工生產、手工制作的方式完成民間工藝品的生產與傳承。例如,從結繩記事漸漸發展出現的中國結,從最開始只是用于生活最后被用作觀賞的虎頭鞋。這些工藝的物化本身就是完成了當代審美和傳統民族文化的融合。
大多數民間藝術都是生活中十分基礎的內容,其有著廣泛的應用價值,是大眾喜聞樂見的藝術。當然也有不少比較特殊的審美和特色精神文化、藝術形式。例如,風箏魏、楊柳青年畫、泥人張等直至今日都被人們所津津樂道,這些特殊的文化物質甚至成為天津的活字招牌、特色名片。不論是美術教育還是文化課程教育中,都能夠看到民間美術的身影。
當前,國內美術教育大力支持民間美術的傳承,本土化當代教育中民間美術所展現的作用和意義十分突出。要充分結合教育教學關系和民間美術聯系,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文化滲透環境,實現民族文化的陶冶、啟迪與滋潤。小學是人生啟蒙階段,更是要做好民間美術、民間文化的引入。教師需要結合學校、地區實際情況和學科特征,設計教學內容,豐富教學資源,保障教育質量。
傳承民族文化的過程中,不能故步自封。民間美術應與時俱進,做好本土文化的傳承與設計,要在一定形式上加以創新,尊重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基礎。在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市面上出現了多種多樣的藝術品。要想保持活力,立足于世界不敗之地,就需要不斷提升民間美術的熱度、品質。例如,當前很多文化景區都開發了年輕人喜愛的鑰匙鏈、卡通玩偶。要想完成傳承和發展,沒有受眾的喜歡是不行的。要保持傳統文化、民族文化的時尚性、年代感,讓青少年所接受。之所以很多傳統文化失去活力、失去市場,就是因為模式單調、內容模糊,沒有受眾。要想存活與發展就需要遵循時代發展趨勢,迎合市場需求。
源自社會生產以及民間生活的民間美術本身有很大發展潛力和旺盛生命力。民間美術需要改革創新、與時俱進,做好傳承、保護、開發工作。深入研究,獲得政府支持,只有這樣才能夠完成民間美術發展與傳承。要立足于現代教育體系,做好本土化改革,依靠教育體系的搭載,完成傳統民族文化的傳承,培養更多掌握民間美術技藝的新時代公民,讓我們的生活充滿家鄉、中國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