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昉煦 西南大學
中國當代繪畫主要反映在當代社會、生活以及各種關系下的實踐活動中所產生的觀念、情感、觸動等,當代繪畫語言及表達狀態受當代社會現狀的深刻影響,同時解構主義具有開放性和無終止性,其具有的哲學思想在當代繪畫中的運用,能更好地體現和表達當代繪畫思想。中國當代繪畫通過對解構主義的運用,利用不同時期、不同形式的中國元素,對當代繪畫進行解構創新。本文就中國當代繪畫中解構主義的運用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解構主義是人類發展過程中,對新的藝術形式不斷探索,通過不斷的實踐而生成的,并在創作過程中,使強加于公眾的預定秩序中的必然性邏輯得以突破。解構主義通過重新拆分和組合等形式進行創作,并具有多樣性,利用圖像構成、層次變化增減等手法及構圖方式對現存的規劃進行顛覆。同時,通過解構主義二元對立的分析方法可以看出,解構主義具有反二元對抗、反權威、反中心、反非對即錯理論的特點。
因此,解構主義對當代繪畫具有指導意義,通過強調推理、變化、隨機的統一,對原有限制進行分解和重新定義,將傳統的對立形式轉變為兩者并列或疊合,對現有的繪畫模式進行一定的顛覆,令繪畫作品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另外,解構主義在保持了當代繪畫多樣性的同時,充分發揮解體和建構的雙重意義,對當代繪畫進行解構、創新。
中國當代繪畫經歷了模仿、創造的發展歷程,從簡單向多樣化發展,逐漸有了自己的特點,并受到各界關注。當代繪畫主要是對當代問題進行反映,如性別、環境、宗教、種族等問題,藝術家用繪畫的方式,對當下的多樣化問題進行反映或宣泄,或引起外界關注等。當代繪畫作品形式豐富,利用藝術特有的語言方式或符號體系,藝術家可對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進行充分表達。其中繪畫語言可分為題材選擇和技術性語言,如構圖、線條、色彩、透視、明暗、肌理、結構、筆觸等。藝術家通過應用這兩個層次的語言,在繪畫作品中對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進行無意或有意、隱晦或直白的表達。
解構主義在中國當代繪畫中的運用,對藝術家的獨特性予以強調,通過不同個體體驗的差異性,或情緒的極度狀態下的幻覺、生活的體驗和想象等,對環境、社會及自身情感進行藝術表達。因此,當代繪畫作品具有個性化、風格多樣的特點,并在傳統的表現手法上,通過疊置、片段等解構主義手法的運用,使當代繪畫更具魅力。
例如,當代畫家曾梵志在創作時通常取材于自己熟悉的生活題材,在進行面具題材的創作時,通過個人對人生的認識,對原有一個人只有一張臉的認知進行顛覆,利用多種面具對人內心的復雜性予以體現,讓畫面更能觸動心靈,更具沖擊力。
當代繪畫語言表達狀態受當代社會現狀的影響,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通過隱喻性、開放性的方式進行表達,這也正好符合解構主義原則。通過對解構主義的運用,一方面使當代繪畫語言能夠更廣泛地吸收不同畫種、不同時期、不同藝術形式的特色,并借鑒其他優秀的表現技法、形式和思想進行創作,并通過拆分和重組的方式使畫面更豐富、更有力量,抒情性更強。
在創作時,當代藝術家會用真實、直白的態度進行表達和記錄,通過自己情感和靈魂的直接呈現,與觀眾之間形成交流和碰撞,使當代繪畫更有意義與親和力;另外,在畫面中通過運用隱喻性形象,給觀眾帶來情感共鳴或引發觀眾思考。
中國當代繪畫需要與民族特色緊密結合,通過對解構主義的運用,將眾多的中國元素進行組合,利用不同時期、不同形式的中國元素,對當代繪畫進行創新。
在當代繪畫中,繪畫表達常會陷入與照相機較量的狀況,通過對解構主義的運用,使中國當代繪畫重新找回藝術表達的語言和方式,使藝術家能夠通過繪畫藝術實現與觀眾直接交流和對話,從而激發個人的創造力,充分體現個體的生命價值;同時通過與中華傳統文化元素的組合,能夠更好地傳承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更好地向世界傳播中華特色文化。
中國當代繪畫隨著文化、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以及中國藝術家充分運用解構主義,使當代繪畫藝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已逐漸步入中國文化及國際潮流前沿,得到了更多觀者的喜愛和認同;同時還需要加強解構主義的運用,不斷對中國當代繪畫進行創新,利用解體和建構的雙重作用,使中國當代繪畫更具沖擊力和影響力,充分體現中國當代繪畫的魅力,更好地展現當代中國文化以及社會、經濟和生活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