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心雨 魯迅美術學院
當我們打開手機,手機里就出現了一個我們可以與其對話的聲音:“Hey,Siri!”神奇的是,Siri 并不只是一臺冰冷的機器,她可以根據用戶所提出的問題做出幽默的回答,好像產品真的具備了人格。Siri 能成為一個標志性產品,原因在于她真的像用戶的伙伴一樣,在用戶尋求幫助或者只是想打發時間時,可以做出回復,而且是以一種有趣的方式進行的,這種產品與用戶交流的方式能使用戶感覺更加親切和貼心。
在Siri 的設計中,我們可以發現交互產品的細節設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用戶的情感,而這個細節設計牽扯到的就是“微交互”。如果設計師能通過微交互產品帶給用戶幸福感,那么該產品一定會吸引更多的回頭客。
如今,當我們使用手機與他人聯系,傳遞自己的想法或是期待別人的答復時,手機便成了我們的情感載體。然而,有時會有一些不好的體驗,在交互設計的背景下,所謂“微交互”(Micro-Interaction Design)中的“微”就是要關注其中的細節,但嚴格來講,其并不只存在于數碼產品中,應該說自電子設備產生,人們操作按鈕時,微交互就已經存在。
細節處理的好壞決定了用戶體驗是否友好,所以一個好的交互設計師必須時時刻刻留意產品的每一個小地方。舉一個例子,當我們進入一個網頁可能需要我們的郵箱賬號來進行注冊或者登錄時,當我們輸入前面的一串數字后,輸入框在文字后面會自動給出幾個選項,如“@qq.com”“@163.com”“@gmail.com”等,這樣就省去了用戶的操作時間,在交互的細節處帶給用戶方便,這就是很好的微交互設計。
在進行產品設計時,設計師永遠不能忽視用戶的情感,因為所有的產品都是給人使用的,所以設計師在提高自身技術能力或審美能力時,也應注重對心理學的研究。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發現一些新型的設備難以操作,有時需要用戶研究復雜的說明書,這就表明設計者完全忽視了人的需求,任何設備的發明都不應該把人們的生活變得更麻煩。
微交互與用戶之間的交流是最直接的,能及時地向用戶做出提示或者反饋,所以微交互的設計最能影響到用戶的情緒,這種及時的交流帶給用戶的是愉快輕松還是緊張壓力,決定了產品是否受到歡迎。
“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是一個不太容易給出確切定義的詞匯,它跨越了很多學科。得到大多數學者認同的是Diener 對主觀幸福感的定義:“主觀幸福感是個體依據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評價。”在他的定義中,主觀幸福感是一個很大的概念,分為情感成分和認知成分,情感成分又可以分為正性情感和負性情感,設計師的產品應帶給用戶正性情感。
那么,如何讓用戶在使用微交互產品時感覺到幸福呢?在這個過程中,用戶與機器進行持續的互動,高端技術的另一面不應讓用戶感覺到操作困難,反而應該讓他們感覺到親切,就像本文開頭的Siri 的例子,因為她的存在,使用戶感覺到很輕松而且很有意思,這就是幸福感的一個來源,來源于產品帶給我們的樂趣。
微交互設計會對用戶的情感產生很直接的影響,因為它存在于我們使用交互產品的每一個不經意的瞬間,如果微交互設計能給用戶帶來幸福感,讓人們愿意使用,那么產品的用戶忠誠度就會提高。任何一個產品都應該是有情感的,好的微交互設計應當像Siri 一樣成為和用戶對話溝通的朋友,或者像網易郵箱一樣提供給用戶貼心的選擇,能始終在用戶使用過程中給予善意的提醒和幫助,讓用戶產生正性情感。
但是,即便產品應該具有人的特質,設計師也應適可而止,不可用力過猛,而使其碎碎念,令用戶反感。微交互設計也應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很多剛剛接觸新產品的用戶因為不理解規則,經常會犯一些錯誤,這時就會用到微交互中的反饋行為設計。那么,當用戶“犯錯誤”時,應該得到的是警告、批評,還是善意鼓勵呢?沒有用戶期望被指責,即便在他們不理解規則的情況下。很多人都有過這樣一種經驗:輸入無效的地址或者在網站登錄界面上輸入錯誤的密碼時,系統會給出紅色文字的警告或者大大的符號,甚至還伴有強調聲音,這種方式很容易帶給用戶緊張感,對于這種情況,正確的設計應該是用簡短的文本告訴用戶出現錯誤的原因并說明如何糾正,而不應該只是給出一些毫無信息量的警告。
交互設計中關注細節已經是大勢所趨,然而細節的關注必須把用戶放在首位,從用戶的情感入手,怎樣進行微交互設計帶給用戶幸福感,不讓用戶產生壓力,這直接決定著產品的成敗,所以設計師一定要把用戶情感與體驗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再進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