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璐璐 安徽藝術學院
《黃河》作為一首經典鋼琴協奏曲,是鋼琴協奏曲中具有極強影響力的作品之一。《黃河》原型為《黃河大合唱》,經由《黃河大合唱》再次編輯與創作而成。《黃河》的成功并不僅僅體現在鋼琴藝術上,更體現在鋼琴藝術與伴奏音樂的完美融合上,其為大眾營造了一場“感官盛宴”。基于此,本文對《黃河》中伴奏音樂與鋼琴藝術的融合和展現進行了分析,希望能使更多伴奏音樂與樂器完美融合,從而打造更多經典作品。
《黃河》作為鋼琴協奏曲經典曲目,最初出現于20 世紀70 年代,該音樂以革命戰爭為創作歷史背景,并以黃河形象展現了中華民族與中華文化,使聽者為之震撼。《黃河》這首經典曲目充滿了力量,表明了萬眾一心、誓死保家衛國的革命情懷,抒發了英雄兒女奮戰到底的決心,并向世界傳達了贏得抗戰勝利的決心與信心。這些情感借助伴奏音樂與鋼琴藝術完美呈現出來,不僅突破了傳統樂章模式,還成為現代鋼琴藝術與伴奏音樂完美融合的代表作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與意義。
任何歌曲或樂章,都離不開伴奏的烘托。伴奏主要分為鋼琴伴奏、樂隊伴奏等不同形式。不同的伴奏元素,所要表達的情感也不盡相同。伴奏節奏、節拍、旋律,對整個作品情感具有重要的烘托作用。要想將歌曲情緒完美呈現出來,伴奏必不可少。伴奏音樂運用得當,能夠有效襯托歌曲背景,并輔助歌曲旋律、形象的確立;科學、合理、完美的伴奏音樂,可以將音樂作品的情感基調與主題思想充分呈現出來,并推動音樂的整體進步。音樂作品在不同階段所要表達的情感不同,這也意味著,伴奏音樂要具有獨立表現能力,充分烘托音樂作品的特立形象,提升音樂的感染力。
《黃河》作為經典鋼琴協奏曲,需要獨奏鋼琴與樂隊之間相互協作才能完成。《黃河》中鋼琴部分難度較高,具有極強的技巧性。在鋼琴協作曲中,鋼琴藝術與樂隊之間具有密切關系。鋼琴協奏曲本身具有競奏、合奏與協奏的關系,在這些不同關系中,鋼琴藝術以不同的表現形式出現在《黃河》作品中,或是引領鋼琴協奏曲開展,或是以交替形式出現,或是協同演奏,互為補充。鋼琴藝術作為《黃河》作品的骨架,對整部作品具有引領作用。例如,在《黃河》鋼琴協奏曲演繹過程中,樂曲的B部分,以鋼琴藝術進行引領,堅定、有力的鋼琴節奏音,使整個樂曲充滿力量,更體現了這部分音樂篇章中一呼百應、齊心協力之精神。而在樂曲C 部分,伴奏與鋼琴呈現相同旋律,節奏強度不斷變化,產生了強烈的沖擊與對比效果,雖然此部分的節奏與旋律相同,但是其中的情感更為震撼。鋼琴藝術是《黃河》協奏曲中的主要部分,演奏者只有合理運用,才能使其與伴奏音樂相互輝映,充分體現《黃河》作品中蘊含的情感,使受眾感受到音樂帶來的震撼。
《黃河》作為經典鋼琴協奏曲,其中的鋼琴藝術與音樂結合尤為緊密。在《黃河》伴奏音樂中,演奏者不僅需要襯托《黃河》的和聲,確保《黃河》的音樂旋律,還要將二者充分融合,以補充的形式展現此種藝術風格。在《黃河》第一章中,伴奏具有整合作品感情基調的作用,而鋼琴則以急驟變化與伴奏相互融合,鋼琴節奏慷慨激昂,如果模式單一,則難以呈現作品情感變化。此時,伴奏音樂作為鋪墊部分,以輕柔舒緩的表達形式,使整個樂章順利開展、過渡,從而為后續旋律進行鋪墊。在主旋律之下,伴奏音樂的變化使樂章情感更為豐富。《黃河》以特殊時期為背景,具有極強的民族色彩。因此,《黃河》伴奏音樂還需借助竹笛、銅管等不同伴奏形式,將濃郁的民族情感與民族風格融入其中。在伴奏樂與鋼琴藝術的完美融合下,整個樂曲基調恢宏大氣、婉轉悠揚,更為完整與壯麗。這是單一伴奏音樂與鋼琴難以完成的,只有將二者充分結合在一起,才能譜寫出親切而又嘹亮的《黃河》鋼琴協奏曲,進而體現中華民族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
本文以《黃河》為例,對《黃河》伴奏音樂與鋼琴藝術進行了分析。要想更好地表達曲目情感,演奏者需將伴奏音樂與鋼琴藝術完美融合,并借助不同表達形式交相輝映,使作品中的情感實現順利過渡,得以完美呈現。《黃河》作為經典曲目,在創作后被廣為流傳,并得到大眾的喜愛。隨著文化的融合,《黃河》逐漸被國外朋友所熟知,并引起充分重視。伴奏音樂與鋼琴藝術的融合,使《黃河》藝術魅力經久不衰。《黃河》作品中的鋼琴音域極廣,表現力極強,配合伴奏、和聲與民族樂器,從多個角度深入挖掘了音樂魅力與其中蘊含的情感,具有里程碑意義,更具有深入研究的藝術與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