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警 韓國祥明大學
劍舞在中國古典舞中的運用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極其富有風格特點和代表性的舞蹈藝術形式。當前,劍舞在中國古典舞的運用已經受到越來越多觀眾和舞者的喜愛,其中張軍主編的《中國古典舞劍舞教程》就闡述了劍舞的文化、審美價值、訓練意義、訓練環節等。基于此,本文對劍舞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劍舞在中國古典舞教學中的運用策略進行了探究。
隨著劍的產生,劍術也有了很大提高,劍舞是在劍和劍術的基礎上產生的。劍舞吸取了劍術中的擊劍和舞劍動作,久而久之,逐漸發展成一種舞蹈形式。從漢代壁畫中可以看出,西漢時期就出現了劍舞的身影。漢代壁畫中有單人持握雙劍,也有雙人舞劍,姿態各一,表演形式十分豐富。到了唐朝,劍舞成為歌舞娛樂中的典范,造就了一些劍舞表演藝術家。例如,公孫大娘《劍器舞》,在當時受到了熱烈的歡迎,也受到了很多像李白、杜甫等名人的夸贊。從《明皇雜錄》等文獻資料可以看出公孫大娘很喜歡歌舞,而且根據劍術的一些技能編出了很多劍舞娛樂表演作品。中國古典舞訓練體系是在繼承戲曲舞蹈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同時還大量吸收和借鑒了中國武術、民族舞、芭蕾舞等藝術養分[1]。
武術劍具有防身和擊殺的技能,自然就形成了靈活多變的身法和有剛有柔的節奏動律。武術劍中“以身待劍”所展示的刺、點、削、云、抹劍等一系列劍法非常美妙,抑揚頓挫的節奏能更好地抒發舞者的情感。古典舞劍法主要以中國古典舞中的身法為主,身法又以步法為主,步法不穩直接影響著身法和劍法,整個劍舞就會失去靈魂。劍舞中的劍法和身法有一個共性,即發力點都在腰上,手和腳為輔助力量,身體和劍都由軸心發力,并帶動手和腳走長遠路線,從而展現出完美的線條。劍舞最出色的地方在于劍花的花式,劍花主要靠手、腕、肘發力帶動劍,才能把劍與身體配合得行云流水。劍舞的氣勢是由舞者內心發出來的,由自己把握力度,通過情感渲染、劍法和不同的肢體語言來表達不同的含義。
從公孫大娘的《劍器舞》中可以看出,她在舞劍時輕捷靈活、剛柔相合、瀟灑快活,由此可見,舞技是劍與肢體語言的配合。劍舞的路線大部分都是走最長的路線,也延續中國傳統“圓”的運動路線,圓又分為“橫圓、立圓、八字圓”。而劍舞的舞姿又分為很多種,不同的舞姿有著不同的視覺效果。自古以來,劍在舞蹈中對塑造人物形象有著很大的作用,人們從舞者持劍的方式和動作中可以看出人物形象表達的情感符號。劍舞在藝術舞臺上有它的獨特性,生動的人物形象和劍法的配合在視覺上給人帶來了強大的沖擊力和感染力。例如,在劍舞劇目《大漠孤行》中,俠客佩帶一把劍在無邊無際的沙漠中,塑造了一個蒼涼深沉的古代俠客,舞者通過劍與肢體配合的一些身法組合、劍花的連貫性、內心的吶喊以及在音樂由慢到快的烘托,刻畫出了俠客愛國、不怕一切、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報答國家的性格。
中國古典舞始于20 世紀50 年代,由歐陽予倩先生提出,在葉寧、唐滿成、李正一等老一輩舞蹈藝術家集體攻堅下創建而成。中國古典舞是在繼承傳統藝術風格(戲曲、武術)和民族審美心理基礎上,吸收借鑒有利于培養中國舞演員訓練共性的因素,反映當代人精神面貌和審美要求的舞蹈形式。
經過幾十年的傳承和發展,人們研究并出版了中國古典舞系列教學教材。我國是一個擁有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家庭,服裝和道具又具有顯著的民族色彩,代表著中國傳統的文化。為了繼續發揚民族特色,人們最終將袖舞、劍舞這“一文一武”作為中國古典舞比較有特色的道具訓練課程。因為劍舞是在劍術的基礎上產生的,劍術是從武術中演變而來的,而中國古典舞又大量吸收了戲曲、武術的元素。所以,中國古典舞和劍術都有武術、戲曲的成分,兩者有很大的共性,把劍舞作為中國古典舞身韻較有特色的專業課程,就是要將劍舞中的動律特征和民族風格特點提煉出來,讓劍舞在中國古典舞中發揮作用。此外,劍法和中國古典舞又有很多相似的身法特征,這門課程成立以后,在一代代古典舞人的努力研究下,以及“以身帶劍、以劍練身”的指導思想下,比較全面的劍舞教學教材體系被創建。藝術家根據武術劍的十六種劍法,提取劍法中的精華,結合古典舞的動律、步法、舞姿等編出了一系列訓練組合。
劍舞的藝術審美價值與戲劇、電影、美術、音樂、舞蹈等藝術形式都有一個共性,即都具有一個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都是用形象來反映生活和世界的,都體現著中國特有的藝術審美特征。劍舞有著獨特的藝術表演形式,不僅為舞臺表演提供了語言材料、塑造了人物形象、表達了情感,還為中國古典舞增添了光彩。從劍舞塑造人物形象的審美來看,其為觀眾提供了很多賞心悅目的藝術作品。
例如,作品《垓下雄魂》劇目中將很多將士英勇、精忠報國、不怕犧牲、視死如歸的人物性格傾訴給了觀眾。劇目剛開始,舞蹈演員運用舞蹈的三個空間進行造型:一組在地面撲倒的造型,一組上肩膀的造型,另一組在二度空間相互拼成的戰車形象。劍暗示著一種戰場刺殺的士氣,跳躍反映了當時的英勇奮戰,后來他們形成了一個集體圓,時不時地持劍造型,變換隊形,體現了戰士強大的力量,其中四人的劍花靈活快捷,行云流水的舞姿動作傾訴了他們不畏不屈的人物形象,整個畫面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情景,舞臺燈光道具的配合更展現出劍舞的光彩魅力,增強了劇目的觀賞性。
劍舞是中國傳統特色的道具服飾舞蹈,有著中華民族的特色,是民族藝術精神、風俗習慣的一個現實折射。劍作為道具,運用在舞蹈中給了我們不一樣的審美感受,其不僅提高了舞蹈效果、訓練方法,還增強了舞蹈的魅力。要想表演好古典舞劍舞,除必備的古典舞身法、韻律之外,舞者還需要掌握熟練的用劍技巧,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人劍合一”。所以,劍花的訓練對于舞者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如古典舞劍舞中的點劍、里花外花、抹劍、云劍等典型性動作。點劍要求舞者必須腕部放松,動靜結合而不僵硬,必須把力點放在劍尖上,由腰發力經過肩膀到手臂直至貫穿至手腕,在完成此動作時一定要注意松腕蓄勁兒、肘部微屈上提、肩部下沉、眼看劍尖、力量一定要由腰及腕;里花和外花是劍花的基礎性動作,里外花的好壞決定了舞者所有劍花的好壞。此動作的完成強調兩個劍花都要走立圓,里花貼胸,外花貼背。動作力點要靠肩帶肘、肘帶臂、臂帶腕、腕帶劍,強調劍不可以走橫圓。抹劍分為兩種,一種是劍面朝上,另一種是劍面朝前,在做抹劍時,舞者要用腰帶動肘,肘帶動臂,臂帶動腕,腕骨帶動劍來完成……基本劍花看似簡單,但若想精通,必須勤加練習。
劍舞在中國古典舞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本文對劍舞產生的背景和其特點進行了闡述,并分析了如何將其運用到中國古典舞中,希望對相關人士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