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萍 濰坊學院
□高建平 濰坊第七中學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德國著名的作曲家、管風琴家,是將西歐不同民族的音樂風格融為一體的音樂大師。巴赫是一位多產的作曲家,一生譜寫了800 多首經典樂曲,在他諸多的優秀作品中,創意曲至今仍被廣大音樂愛好者欣賞和流傳,特別受到眾多鋼琴學習者的青睞。
創意曲實際是一種無固定樣式的曲名,巴赫用“Invention”(譯為“創造”)來命名,主要是想通過練習這些樂曲,讓人們懂得怎樣把一個動機進行有創意的發展,使其演化成完整的作品。
巴赫的創意曲寫法各不相同,但是典型的創意曲總帶有伴奏,其中二聲部的創意曲主要以復對位的形式開始;而三聲部創意曲相比二聲部創意曲有所不同,往往帶有伴奏地呈現一個主要動機或樂句,其他的聲部以應答這一動機的方式逐一進入,將主要動機在調性、織體等方面進行發展。這種主調與復調完美結合的織體表現在縱向上,和聲豐富,行進有力;橫向上旋律多樣對置,邏輯嚴密,使音樂的表現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境地。
此類型是二聲部形式,即主動機在一聲部每呈示一次,答動機在另一聲部回答一次,它們之間的關系變化多樣,可以在同一個調上,也可以是主屬關系調。這個一問一答的程序可以轉調或不轉調地重復,不需要任何過渡環節。
在巴赫德創意曲中,準賦格的運用與賦格形式沒有太大的區別,唯一不同的是,這些準賦格形式的主要樂思都是短小的動機模仿的形式,第一次出現時往往都帶有一個自由對位的聲部伴奏,這種模仿在二聲部中主要是八度的關系。例如,《巴赫二部創意曲》的第9、11、14 節及《巴赫三部創意曲》的第2、3、7、10、13 節皆為這一類型。
卡農曲即主句還沒有呈示完,答句便已進入的模仿形式。雖然它的行進綿綿不斷,但依據對應答關系的互換,以及對終止式的分析,也可以看出樂曲的二段或三段結構。在巴赫的作品中,卡農曲的嚴格形式和自由形式都有出現。例如,《巴赫二部創意曲》的第2 節為嚴格形式的卡農曲,《巴赫二部創意曲》的第8 節為自由形式的卡農曲。
樂曲以上下兩個聲部互換位置為特征,兩個聲部都很重要,聲部的發展十分自由,也可以隨意增刪,同時,這兩個聲部又有自己在主屬調上的問答,就構成了兩重的準賦格形式。例如,《巴赫二部創意曲》的第6、9、11 節及《巴赫三部創意曲》的第15 節皆為這一類型。
這種詠嘆調式在巴赫的創意曲中并不多見,是以一個優美的旋律為主,加以處理,高聲部的行進始終具有主旋律的意義,他的作品在這種體裁的寫作上,還是運用模仿復調的手段寫成。例如,《巴赫三部創意曲》的第5、8 節為這一類型。
整體把握作品,首先從人文背景上理解巴洛克精神,其次從演奏風格上標明自己的審美觀念,最后分析樂曲,把樂曲的細節置于樂曲的規模、體裁、結構、層次及和聲的統籌下加以考慮。
巴赫的復調音樂每個聲部都在歌唱,創意曲的旋律既有單線性的,也有復線性、華彩性的,所以要厘清旋律的進行和相互間的關系,把它始終置于演奏者的手指控制之下,以便隨時調整不同層次旋律的抗衡。
首先,要去除裝飾音不是音的概念,而且要帶著情感演奏這些音符。其次,裝飾音的節奏和調性都是與該片段的節奏和調性相同的。最后,在重復的樂曲中,第二遍裝飾音應當有處理和變化。
巴赫的作品表情術語較少,要根據自己的理解和經驗來處理。高聲部要以飄柔的聲音歌唱般地進行演奏,中聲部可以堅實突出,低聲部要濃厚寬廣些,但當兩個聲部音區交錯時一定要讓主要聲部清晰。
當然,巴赫的創意曲絕不是能用簡單的幾個字就能概括出來的,其中的豐富內涵和復調手法,期待著我們繼續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