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芳 呼和浩特職業學院
高職學校中的廣告設計這一學科具有極強的應用性,對學生在實踐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校企合作培育方式,可以使學生最大限度地接觸廣告設計的整個過程,能達到由教材到設計實踐的轉變,搭建由學校到企業的橋梁。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對高職廣告設計專業校企合作課程開發進行了探究和分析。
學校培育出的專業人才,最后都要進入市場,市場對于人才的需求決定著校企培育人才方案的制訂。在校企合作這一培育方式下,學校與企業可以運用共同討論的方法,立足實際情況來設計可行與實用的培育方案。
首先,訂單式的人才培育方案。企業可以在招生這一環節進行介入,選擇學生,建立班級,學生畢業之后可直接接受企業提供的工作崗位。例如,學校與本地的廣告設計公司實行了訂單式的專業人才培育模式,明確好訂單人員后,企業與學校一起設計培育方案,并在培育過程中派遣一些設計師進行實踐指導,從而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相關的實踐能力。一方面,降低了學生未來的就業壓力,讓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投入專業課程的學習中;另一方面,也可以讓企業獲得所需人才。
其次,分段式的專業人才培育方案。在與企業簽署協議后,學校負責進行理論知識方面的基礎性教學,如素描、色彩及平面構成等。在學生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與技能之后,企業再進行實踐教學。通常是2+0.5+0.5 的培育模式,即學生在校的前兩年要學習專業課程以及文化課程,第三年進入企業實習,最后半年完成畢業設計。學生學習要用到的設計設施及材料將由企業來提供,設計出的成果由學生、學校及企業共同所有。這種模式更好地體現了產學結合與資源共享。
在校企合作這一培育方式下,對校內的實訓基地進行完善是一個重要的環節。例如,在教學廣告設計時,校內的實訓基地大多數是由工作室創建的。學校負責給工作室提供一些對應的物資設備,如計算機、寫真機及激光雕刻機等這些與廣告制作有關的設施,同時培養學生廣告設計、圖像處理及圖像雕刻這些實踐操作技能,開發學生的創造思路,培育學生實踐操作方面的能力,讓學生了解和把握整個設計過程,從而給學生未來進行和藝術有關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實踐設計中,學校不再運用之前虛擬的課題,而是由企業安排真實項目,讓學生依據企業給出的要求完成設計。這一過程有專業的設計師進行把關,可以使學生形成服務于客戶這一基本意識,避免主觀盲目性。例如,對于某一設計課題來說,教師先派遣學生進行市場調查,編寫調查報告,然后引導學生對調查報告進行仔細分析和研究,設計出預案,最后請專業的設計師實行檢查和指導。如果作品很好,企業還會采納。這樣的校內實訓,調動了學生的創作積極性,鍛煉了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更加重要的是使學生體會到自己的身份發生了改變,由單純的學生轉變為設計中的參與者,甚至是可以操控全局的設計師。這樣學生會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廣告設計并不是天馬行空,會被多種因素所約束,如客戶的預期、設計的成本及技術的條件等,從而處理好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系。
職業教育的迅速進步與發展對教師的整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能講課,還需要具有一定的技能。因此,提出了雙師型的師資建設。在校企合作這一培育方式下,廣告設計教學中的一線教師會參加到培育中,這會極大地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并且在擁有一定的實踐能力后,教師還可以更加合理地反饋自身的理論教學,達成技能與理論雙向提升。在這一背景下,首先,學校要借助企業專家擁有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這一特征,組成較為穩定的兼職教師隊伍,更好地發揮其專業性優勢,引導學生進行實習。其次,學校要派遣教師到企業進行掛職訓練,培育具有理論知識及實踐能力的“雙師型”教師;指導、激勵和支持專業教師進入企業實習,讓每位教師都有走下講臺、進入企業、學習本領、鍛煉技能的機會。
廣告設計這一專業應培育企業所需要的綜合型人才。在校企合作這一培育方式下,學校可以探究和提升學生對工作的適應能力,實現資源共享,和企業一起設計人才培育方案,這樣可以彌補學校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給學生提供更為廣泛的學習與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