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天坤
(一)將地理知識轉換為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利用形象記憶法,去識記地理知識。心理學告訴我們,形象記憶力是人腦中最能在深層次起作用的、最積極的、也是最有潛力可挖的一種記憶力,是目前最合乎的右腦運作模式的記憶法, 右腦記憶的簡單原理是“記憶就是一個東西和另一個東西之間的聯結”。因此訓練形象記憶力的關鍵是如何將抽象詞語轉化成具體圖像,并進行聯結成為形象記憶。根據這個原理,在我們的地理學科中,我們要善于發揮想象能力,將一些地理知識,轉化為我們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事物,讓地理知識和學生的生活建立起相互聯結,讓學生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去記憶地理知識。
(二)利用諧音去識記地理,將一些枯燥的地理知識,轉換為我們生活中的一些語言。諧音法來源于燈謎,是燈謎常用的猜制法門之一。它主要是利用漢語同一讀音往往有多個形義不同的漢字的特點,假借此字之聲音、而指彼字之形義,從而達到面底相扣之目的。在地理教學中,我們要分析地理知識,找到其要點中哪些詞語與我們生活中的詞語諧音,然后將其轉化,用學生生活中的語言去識記地理知識。難記的知識,一旦變為我們的語言,記起來就容易多了。
(三)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采用類比記憶方法,實現地理知識記憶的舉一反三。采用類比記憶方法的實質,就是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利用生活經驗去理解地理知識,利用地理知識去解釋生活經驗,實現由此及彼、由彼及此的邏輯思維,從而將地理知識和生活經驗有機融合,從而提高學生的識記能力。比如識記各種氣候的特點時,我們先讓學生明白我們生活的重慶是什么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那這種亞熱帶季風氣候的表現是什么,這種亞熱帶季風氣候在我國的分布情況咋樣,我們重慶為什么是亞熱帶季風氣候。我們帶領學生對此進行全面分析,領悟其中要點。然后,學生將我們重慶和其他地方進行比較,得出其他地方氣候的特征。通過這一舉一反三的學習,氣候板塊的內容,就會在學生腦海中根深蒂固,內化為學生不易忘記的知識。
組織地理實踐活動,充分解放學生的眼、耳、鼻、口、手,充分解放學生的大腦,讓學生去實踐,去探討,去歸納,去理解,從而讓學生在實踐中參悟地理知識,內化地理知識。“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自己去實踐,去活動,去獲取,得來的知識才會永駐腦海。這幾年,各學科推行研學旅行活動,確實是有效提高學習效率的非常好的方法。
利用詩歌識記地理,實現學科間的融合。學生對地理重視度不夠,但對語文,學生的重視度就高了,我們把地理中的一些知識,捆綁到詩歌中去,讓學生在學習地理時,又運用了語文知識,一舉兩得。
(一)在地理課中引進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識記地理。初中學生喜歡游戲,這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必然經歷,它受學生身體發育、心理發育規律的作用,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繞是肯定繞不過去的。我們與其想方設法去堵,不如因勢利導去疏。我們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地理知識開展一些游戲,把地理知識融入游戲之中,既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求,又很好地完成了地理的識記需要。比如地理中,要識記并準確地辨認出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域的版圖,那是一個高難度的活兒。于是,我們把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域的版圖做成紙片,組織學生在中國版圖上玩拼紙片的游戲,短短二十來分鐘,學生不但記住了這些省級行政區域的版圖行政,而且還清晰地記住了這些省級行政區域在中國版圖中的準確位置。
(二)利用地理知識編歌謠、編謎語。歌謠節奏輕快,朗朗上口,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給地理學習注入極大的趣味性。總之,只要我們教師靜下心來,沉入到學生的生活中去,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了解學生的喜好憎惡,同時對我們要求學生識記的地理知識進行仔細分析,恰當地把地理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姻,把地理知識與學生的喜好憎惡結盟,讓地理知識的識記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那么,輕松提升學生的地理素養,有效提高我們地理的教學效果,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