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
(國家能源集團準能集團治安保衛處,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0300)
基層黨建工作是我國現階段黨建設工作的重要組成之一,與新時代黨建工作是否能夠順利開展密切相關。當前時代背景下,迫切需要提高黨員素質,完善基層黨組織建設內容,加快基層黨建新局面開創步伐,一些基層黨組織守舊的基層黨建工作方式毫無創新,已經無法跟上時代發展與前進的步伐。結合黨建工作多年實踐經驗進行探討,社會治理需要由創新的、科學的、與時俱進的基層黨建工作來引領。全面落實黨建工作科學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是加強基層黨建工作, 近年來, 各級都明確“要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我們黨的影響力與戰斗力與基層黨建工作的健康發展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我們只有努力落實并加強基層黨建工作,才能更好地發揮優勢,為黨的全面建設打好基礎。
基層黨建引領社會治理,主要從政治資源和組織配置兩個方面進行。從政治資源角度而言,主要包括社會價值和思想的引導,具體可分為價值引領、政策制定和干部選拔制定管理。從價值引領而言,中國共產黨在政治理念、經濟模式、社會愿景等方面都引領中國人民的改革與發展事業,享有極高的政治威信。在政策制定方面,中國共產黨是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政策制定的主要推動者,通過政策制定把自己的價值引領能力具體化為政策能力。干部管理是把黨內最優秀的干部輸送到各級政府機關,確保黨對政府決策和執行過程的政治領導。從組織配置角度而言,主要分為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兩個方面。組織覆蓋是指通過黨組織系統“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在公有部門和非公有部門中的各類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中,普遍發展黨員和建立基層黨組織,對各種社會治理服務資源有較強的整合能力和便利條件,能夠有效地促進社會建設、社會治理的進步。工作覆蓋是指黨要在整個社會中普遍發揮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塑造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引導廣大群眾向黨組織靠攏。
當前,部分基層黨組織推進社會治理進程中難以正確定位,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第一,忽視基層黨建在社會治理中的主導引領地位。部分基層黨組織認為基層黨建工作涉及的對象就是基層黨組織自身,而社會治理工作更多強調的是以社會為主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的完善,二者關聯性不強。這種認知極易導致基層黨建“固步自封”,在變化迅速的社會面前,基層黨組織的建設呈現出明顯的滯后性,無法滿足社會治理的需求,更難以發揮基層黨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核心引領作用。第二,將黨的領導等同于社會治理,壓縮甚至擠占了社會組織的發展空間。當前部分基層黨組織認為只有基層黨組織對基層事務進行全面的控制,社會才會有序穩定的運行社會治理,甚至出現了黨組織“包辦”、“替辦”事務的現象。其結果是基層黨組織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卻沒有換來人民群眾的支持和認可,甚至會可能損害黨的公信力。以上現象的產生,究其原因都是基層黨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無法準確地定位自身。
“能級”原是物理學中的概念,將其運用到社會科學中所產生的理論成果可以稱之為“社會能級論”。能級的內涵是指在宏觀社會網絡中,每個個體或每個組織都會有自己的網絡位置,而決定這個位置高低的是個體或組織所擁有總資源數量的多少,數量越多,產生的社會影響力就會越大,能級就會越高。在整個社會治理的網絡中,基層黨組織掌握著較多的資源,但部分基層黨組織所處的能級并不高。究其原因在于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差,影響力弱化,資源無法被最大化利用。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推進和深入,部分基層黨組織無法及時創新發展,其功能逐漸被虛化、邊緣化,組織渙散,領導不力,難以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基層黨組織的內部構建缺乏科學性,職責劃分不清,機構冗雜臃腫,辦事效率低下,統籌協調能力欠缺,難以有效領導社會治理。部分基層黨員干部主體責任意識不強,黨性修養不足,難以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思維僵化,“新問題”用“老辦法”解決,新本領缺失;民主意識不足,熱衷“領導決策”,不聽取群眾意見,引發群眾不滿,導致黨群關系緊張。無論是基層黨組織體系建設落后,還是基層黨員干部素質不高,都會導致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不足,基層黨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能級低下。
基層黨組織是基層治理的“領頭雁”,要始終堅持黨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領導核心地位,發揮好黨組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一是明確基層黨組織在社會治理過程中的領導性。作為黨的戰斗堡壘,基層黨組織在社會治理創新中處于核心地位并承擔著推動社會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領導職責,發揮著把握社會治理發展方向的政治剛性作用,保證了推進基層社會建設的正確方向,可以及時消弭社會基礎中影響黨執政的負面因素,扎實擴大黨在基層群眾中的整合能力。為此,我們要始終堅持黨委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營造環境的領導核心作用,不斷提高各級黨委提高引領社會、組織社會、治理社會、服務社會的能力。二要明確基層黨組織在社會治理創新過程中的主體性。在多元主體社會治理模式下,除了基層黨組織之外的各類社會治理主體,還包括各類基層政府組織、自治組織以及新型經濟組織和民間組織。當基層社會的各個利益階層、團體在行為模式和價值觀念等方面發生矛盾和沖突時,基層黨組織的職責決定其能夠及時有效地發揮好協調、整合的作用,從而起到了社會和諧發展的引領者的作用。
社會的治理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黨的組織網絡基礎。完善黨的組織網絡是社會治理創新中黨組織發揮統領作用的基礎。為此,要優化基層黨組織設置,夯實社會治理創新中的組織基礎。要堅持以創建、調整和優化為手段,積極探索更加務實管用的基層黨組織設置形式,構建起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全覆蓋組織體系,增強基層黨組織對各種社會力量的統籌、整合、引領和帶動作用。
基層服務型黨組織,是指為了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把服務作為基本價值取向和功能定位的一種基層組織模式和工作形態。加快基層黨組織職能轉變,著力建設服務型黨組織,推進基層黨建工作全面轉型,真正使基層黨組織的工作重心轉移到服務轉型發展大局、服務社會治理創新等重點工作上來。堅持民生優先的導向,把主要財力用于改善民生,每年確立實施一批“民心工程”項目;堅持服務為先的導向,進一步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充分發揮改善民生中的政府主導作用和群眾主體作用,把解決好上學、就業、就醫等與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民生問題作為各級黨組織的頭等大事,切實抓好抓實。建立完善黨組織聯系服務群眾長效機制,組織基層黨員干部廣泛開展全程代辦、政策咨詢、困難幫扶、糾紛化解等服務,促進社會和諧,維護社會穩定;堅持以黨建帶群建,讓人民團體回歸群眾屬性,增強其在群眾中的動員能力和組織能力。
制度建設是社會治理工作中帶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問題,提升社會治理的科學化水平必須以科學的制度作保證。一是深化聯系基層制度。普遍建立黨員領導干部基層聯系點,定期開展集中下訪、駐點調研等活動;結合黨代會代表任期制,督促和引導黨代表聯系服務基層,及時反映黨員、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暢通訴求表達。二是建立輿情引導機制。按照建管并重原則,切實加強各類黨建網站建設,拓展黨組織網上活動空間,主動發出聲音,強化主流言論;建立網絡輿論搜集、研判、處置機制,增強黨員干部應對網絡輿情的敏銳性和有效性。三是完善考核評價體系。把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納入基層黨建目標考核,積極探索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社會治理履職情況考核辦法,把社會治理績效作為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以考核導向引領政績導向,形成科學的發展導向。
總之,加強基層黨建工作,激發基層黨建活力,引領社會治理創新是社會經濟發展、社會組織發展、人民群眾發展的迫切需求,也是新時代黨的政治要求。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積極引領社會治理的創新,就要理順兩者之間的邏輯聯系,準確把握基層黨建的定位問題,深入探索“共治”在社會治理創新中的延伸價值及其實現路徑,積極推動“互聯網+基層黨建”進程,開創社會治理創新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