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崗
(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北嶺鎮人民政府,河南 商丘 476400)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當前農業產業發展的一種經營模式,具有聯合體的內涵。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組織形式基本上是“公司+基地”,“公司+農戶”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中國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民市場準入組織水平和農業綜合效益,根據新的權威、新的管理權利、新的管理機制等,是農業發展思路的創新。中國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內涵是以市場為導向,產業鏈和商業機構組成的千家萬戶的利益共同體。它以財團形式作為組織結構,一般由龍頭企業發起或推動。龍頭企業率先,通過其驅動效應或輻射效應,數千農民以供銷關系或通過土地作為資產進入財團,公司通過契約關系成為聯營企業的成員。也有個人以科技入股的方式,把科技人員吸納進來,形成自己的科技隊伍,或者直接與科技院校掛鉤,從而實現了產前、產中、產后的科技服務體系,使科研成果直接轉化為生產力,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和農村工業的發展。這樣既滿足了市場的需要,又保證了農民的利益,有利于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一種以市場為導向、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以龍頭企業和組織為主導的新型農業經營模式,它將生產、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實行一體化管理。這是農村經營制度的又一重大創新,繼家庭承包經營。農業產業化經營至少包括以下含義:一是市場化經營;二是整合經營;三是培育主導產業,在主導產業的關鍵環節建立龍頭企業,帶動整個一體化經營的強勁發展;四是,必須形成利益互補機制,才能使農民在真正的農業產業化經營場所獲得良好的經營效果。
農業產業化經營通常是由龍頭企業發起或建立的經營模式。我們必須把龍頭企業建設作為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關鍵環節。在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龍頭企業起著火車頭的作用。它們的經濟實力和帶動能力的大小直接決定了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程度和水平。在農產品生產基地或經營方式上應有一個或幾個具有較強經濟實力和帶動能力的龍頭載體。龍頭企業必須具有簽約農戶農產品的收購、加工或經銷的能力,發揮連接基地農戶和市場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農業產業化的大規模發展,需要越來越多分散或小規模的農民加入,形成足夠數量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實現一定的商品產量和產值,才能實現專業化生產、區域化布局,集約布局,社會化服務。此外,對農戶的組織化程度也要有一定的要求。
在實施農業產業化的過程中,不同社會經濟主體包括國家、產業資本、商業資本、銀行資本和農業合作社,都參與了農業產業化的發展,但無論社會經濟類型如何,都必須與基層農民建立相對穩定的聯系,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產業鏈和一定程度的利益共同體。這種聯系可以是較松散的信譽型合同制和合作制利益共同體,形成農業工商或農業商業產業鏈的有機結合,形成不同層次的利益共同體。這是維護基地農民和企業共同發展的重要基礎。
主導產業是指具有一定規模,能夠最迅速、有效地吸收創新新成果,以滿足急劇增長的需求,實現持續的高增長率,等行業有著廣泛的行業的直接和間接影響。主導產業是現階段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撐力量,是區域經濟增長的火車頭和驅動輪,離開主導產業的差異較大,各地區要把重點放在本地區優勢產業的發展上。能否正確選擇區域主導產業,合理確定區域主導產業的發展規模和速度,關系到區域經濟建設和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成敗。
基地范圍內要有較完善的社會化服務系統,是基地建設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的重要保證。要在健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基礎上,依托國家專業技術部門和龍頭企業,農民自辦服務組織為補充,從良種繁育、種苗提供、飼料供應、技術服務、加工、運銷、信息等方面建立起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的服務系統。
這種模式一般是“公司+基地+農戶”的一體化生產和營銷管理組織的形成。以公司或企業集團為主體,集中一個或多個生產、加工、銷售和生產基地與農戶進行有機聯合經營,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經濟共同體。龍頭企業具有市場開拓能力,進行農產品深加工,為農民提供服務,促進農民發展商品生產,是產業組織的加工中心、經營中心、服務中心和信息中心。
專業市場+基地農戶,這種模式是以專業市場或專業交易中心為基礎,拓展業務渠道,帶動區域專業化生產,實行產銷一體化經營,擴大生產規模,形成產業優勢,節約交易成本,提高運輸和營銷的效率和經濟效益。通過建設本地市場,開拓國外市場,擴大產品市場,影響優勢產業擴大生產規模,形成專業化、系列化的市場集團,其中,區域性專業批發市場應具備相對完整的軟硬件服務設施和措施,并有更大的動力帶動周圍一大批農民從事農產品生產基地和中介販賣活動,形成大型農產品生產基地和多個基地收購市場,使區域性專業批發市場不僅成為基地內農產品集散中心,成為全省乃至全國農產品集散中心。
根據區域資源特色,發揮資源優勢,以“名,優,新,特”的產品開發中,最突出的資源,最明顯的經濟優勢的目的,更穩定的生產項目,重點培育的優勢,對資源優勢最突出、經濟優勢最明顯、生產優勢最穩定的項目,要重點培育,加快發展,形成支柱產業,適合資源稟賦獨特的地區生產名優、特產、新型、優質農產品。
開發集團+基地農戶,這種模式是以開發集團為核心,由公司提供技術、資金,由農戶出土地和勞動力,并由開發集團負責企業管理和全程服務。一般來說,企業集團開發一些支柱產業項目,通過合同條款轉包給農戶,實行同一品牌、統一技術措施、統一收獲期、統一收購、統一加工、統一銷售,發展集團為農戶提供全方位服務,基地農戶與綜合開發集團形成利益共同體的產業運作模式。該模式適用于經濟發展條件較差,但具有某項資源優勢的地區。
在農業產業化發展較好的地區,以人才、資金、技術為重點,建立農業產業示范區。例如,商丘市示范區農業產業一體化農業產業示范區。該示范區利用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的農業專家、高科技人才、科研成果和商丘豐富的農業資源、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發展糧食、果業、畜牧業、蔬菜等優勢產業,加強這兩個產業融合之間的農業合作,實現優勢互補,發揮示范輻射帶動作用,加快農業示范區工業化進程,促進腹地經濟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