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霓霓
合作教學的教學方式指的是,由原來的教師講授學生學習的模式,轉變為生生之間的交流和師生之間的交流,學生與教師固有的身份階級被打破,在寓教于樂的學習氛圍當中,學生不僅能夠通過與其他同學的交流開拓自己的思維,還能夠通過與教師的交流,提高自己的知識儲備。合作教學的模式能夠為學生帶來的是更加活躍的思維和探索能力,團隊合作意識和與人交流的能力,同時,它也能夠為教師減輕一定的教學負擔,將課堂環境氛圍維持在一個和諧的地步,進而促進學生的學習欲望。顯然,與應試教育下的死板課堂氛圍相比,合作教學是一定有優勢的。
想要帶領學生展開符合教學目標的合作學習,教師首先需要對自己的課堂學習目標進行設定,并根據此目標設計一定的技巧性問題,在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的同時,又不會透露太多的內容,留給學生機會和空間進行討論和想象。在以往的教學過程當中,語文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都是教師直接講解給學生的,這樣學生的思維能力必然得不到發展,而枯燥單調的課堂,還會讓學生感到排斥。
合作教學的方式可以明顯地改善這一問題。教師通過對教學目標的問題提出,引導學生對課堂學習內容進行發現和探索,這個過程是需要多人互助的,學生在與其他隊員進行交流的過程當中,一定需要把自己內心的想法用語言表述出來,這就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文組織能力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訓練。而通過長時間的合作教學,學生能夠掌握不同語文問題的關鍵點,從而更高效率地進行語文知識的探索學習。
比如說我們在學習《皇帝的新衣》時,教師就需要考慮到,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而學生的語文能力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很容易就可以從文章中了解其中心思想。教師就可以按照故事的發展情節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想一想,為什么皇帝要求裁縫們做新的衣服呢?當皇帝穿上新衣時,其他大臣是怎樣想的?他們為什么也選擇跟皇帝一樣穿上新衣呢?當有小孩子點出皇帝其實沒穿衣服時,你覺得接下來的情景會如何發展呢?”通過提出問題,對學生的思考方向進行引導,從而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不同文章的中心思想。
當然,在進行合作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也一定要注意對不同小組同學的分組。合適的小組分化,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夠提高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更有甚者,可以通過先進帶動后進的方式,完成所有學生的思維和語文掌握能力發展。有些教師在不對學生進行調查的情況下,貿然將學生分為不同的組別,卻讓一些關系不好的同學分在了一組,或者直接讓思維比較沉悶的學生分在了一組,這樣學生在進行交流的過程當中,會或多或少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而影響著學生之間的交流效率和學習質量。
因此想要進行高效的合作教學,教師首先要對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和思維能力進行統計,盡量將思維能力活躍的學生與思維能力沉悶的學生進行穿插,平均的分在每一個組中,才能夠讓小組之間的氛圍變得活躍和穩定。同時,教師也需要注意學生之間的關系,盡量不要讓組內產生爭執,才能夠保證課堂的順利進行和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根據不同小組的表現,進行公平公正的評價,在對學生的小組展示成果進行全方位評價的過程當中,給予學生鼓勵,讓學生以積極的態度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
不過,進行合作教學的技巧還有很多,最重要的是教師需要結合自己學生的交流能力和與語文掌握水平,進行適當的教學設計,并根據教學反饋不斷優化合作教學的模式,才能夠幫助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當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提高語文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