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理工大學,河北 唐山 064400)
基于新媒體視閾下,社會科技迅速發展,信息化科學技術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也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高校積極運用信息化生產技術,不僅有效改善了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還有助于大學生實現科學化的職業教育布局,進而拓展多元化的發展空間。下文中著重針對新媒體視閾下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信息化的影響即應對策略進行了相關闡述,希望對當地大學生起到積極的借鑒作用。
(一)新媒體視閾下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信息化的正面影響體現。近年來,隨著我國高校對新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及傳播、推廣,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產生了很大影響。其中,新媒體的應運而生為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充足的經濟、技術支持,也使得傳統的物質社會也逐漸轉向情景化的精神和經濟世界發展。
大學生作為新媒體技術高學歷的推崇者,自然是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等媒體設備的首要受眾群體。而新媒體技術的多元化互動模式也正好契合大學生日新月異的應用需求,使大學生除了可以在專業的招聘網站平臺上投放簡歷以外,還能運用媒體多方途徑來尋求適合自己的展示平臺。
例如,騰訊微視、快手、抖音直播等視頻軟件,都有大量的學生身影。新媒體利用其多樣化的信息傳播方式,以及它獨特的互動性和實效性為眾多學生提供了充足的多元化發展平臺。
(二)新媒體視閾下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信息化的負面影響分析。由于互聯網具有較強的不穩定因素,使其成為一把雙刃劍,在對學生提供更多的展示平臺和發展空間背景下,也產生了不小的負面影響。其中包括運用新媒體指導工作時,出現一定程度上的信息不對稱的就業情況,從而阻礙了大學生的未來職業發展。
就新媒體的發展性質而言,大學生憑借媒體實效、互動性挖掘到更多的就業機會,有效提高了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工作效率。但往往由于過度膨脹的就業形勢也能導致勞務市場出現嚴重的不對等分割現象,使大學生因受到家庭、經濟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產生不同層次的就業鴻溝,導致就業信息不確定,讓學生產生了極重的心理負擔。
新媒體時代的迅速發展之下,大學生有了更多就業機會的同時,也產生了極大的發展問題。由于新媒體網絡充滿了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和大量的不良信息傳播,使大學生經常產生就業觀念的錯覺現象,導致學生在就業方面出現誤導信息化發展傾向。新媒體對現代社會價值觀沒有明確的傳播方向,使學生過于追求娛樂產業、時下新聞的趣味性,出現了嚴重的就業偏差。
此外,由于信息化技術在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工作中使用不得當,使大學生無法準確把握自身的職業規劃和發展方向。新媒體的網絡招聘平臺雖然很多,卻不能及時給予大學生有效的就業指導或指導工作信息化方式相對單一,讓學生處于被動的狀態下無法實現企業與學生的高效溝通。另一方面由于高效沒能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拓展學生的就業平臺體系,導致學生無法獲得更多就業機會,進而影響學生的實際就業幾率。
(一)借助新媒體構建就業網絡平臺及社交網站,優化就業指導工作。高校應順應時代發展,與時俱進,不斷創新、調整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信息服務體制,合理利用新媒體來拓寬學生的就業范圍。
例如,可開發本校的“就業APP”為大學生創設多樣化的就業信息,加強高校就業平臺的實用性,就大學生未來的工作測評、職業生涯分析及布局規劃等方面給予正確、有效的指導與交流。
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等軟件設施建設即時的大學生社交網站,為學生搭建人脈關系網。通過微博論壇、博客等形式,使學生獲取有效的就業信息及指導,來彌補學生因受家庭經濟等因素影響就業機率的不足。
(二)創新指導內容和方法。高校要注重不斷豐富就業指導信息化內容,改進指導方法,以便促進此項工作的可持續發展。摒棄傳統固化的指導觀念,關注新媒體環境的改變,重視科技創新與實踐訓練,不斷發掘更多的就業指導平臺,給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積極運用互動式的指導形式,結合學生不同的個性化指導,突出共性的教育模式,全程化實現“智慧指導”,構建完整的高校就業指導科學管理信息庫系統。通過完善的數據管理系統,來開發、搭建更權威的官方就業指導平臺,借助新媒體多種軟件APP來推動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
在新媒體數據及時背景下,開發軟硬件的云端數據,讓學生自主通過瀏覽器查詢,能夠隨時隨地掌握豐富的動態信息。從而實現真正的創新教育資源整合,進一步完善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體系,使學生在專業、系統、權威性的創新就業平臺建設中,找到成功就業的機會。
總之,新媒體視閾下,我國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信息化迎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大學生一定要與時俱進,及時運用新媒體技術平臺培養自身的多重就業技能。高校也要及時關注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情況,加大重視程度,構建高效的校企信息共享平臺,更好地豐富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形式與內容,使大學生充分發揮就業指導工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