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寧滿族自治縣英才第四幼兒園,河北 承德 068350)
一方面,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信息化時代已經走到人們的面前并發揮著不可代替的作用;另一方面,人們對于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空前提升,這就對學前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挑戰。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學前教育要想迎來新的發展與突破,就必須將信息化技術與教學工作相融合。實際上,實現信息化技術教學已經在小學、中學以及大學階段得到廣泛的應用,并發揮著良好的作用與效果。而學前教育一直處于國民教育體系的邊緣,故在這方面的發展相對落后。現如今,加強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已經成為一項亟待解決的問題,需要相關教學,也是我國學前教育實現面向未來、不斷創新的發展趨勢。
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理念深入人心。我國在2010 年的時候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反戰規劃綱要(2010-2020)》,其中對于新時代下的學前教育改革做出了重要強調。另外,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信息化技術在其他各個學段得到了廣泛應用,并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以上幾種情況對我國學前教育信息化技術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以及條件。
近年來,我國很多學前教育工作者在學前教育的信息化技術改革中付出了心血,做了很多深入性的研究,也借鑒了很多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但是,在真正實施的階段,還是出現了一些問題。首先,受經濟條件的限制,很多西部地區以及廣大農村的幼兒園的信息化改革推行比較困難,造成了全國區域的不均衡現象;其次,信息化技術更新換代比較頻繁,很多幼兒園的設備存在陳舊等不完善現象;另外,信息化技術對于幼兒教師的專業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很多幼兒教師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難以發揮出信息化技術在學前教育中應用的作用與優勢。
(一)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區域性平衡。要想推動全國學前教育信息化水平,需要政府教育部門從大局觀進行統籌規劃,這樣才能促進我國學前教育區域的均衡性發展。
首先,教育部門應當充分重視學前教育階段的重要性,在推動中小學信息化技術改革的時候,將相關教育資源向學前教學傾斜,保證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之間的銜接性;其次,教育部門應當關注城鄉幼兒園之間的差異,加大對農村地區的投入,通過建立教育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實現“城市幫扶農村”,促進城鄉學前教育信息化的共同發展;另外,政府教育部門還應當注重對中西部學前教育的扶持,如設立定點定向的扶持機構,充分發揮市場作用以促進教育資源向中西部流動等等。
(二)加大投入力度,更新信息化設施。學前教育的信息化建設是一項“技術活”,充分的計算機硬件設備以及相關軟件資源是開展工作的必要物質條件,缺少這些必要的物資就如同在做“無米之炊”,政府以及學校應當對此予以高度重視。
首先,學校應當認識到自身信息化建設的遠大前景,加大對相關信息化設施的投入,給予信息化建設更多的資金支持;其次,在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不僅僅要“保量”更加要注重“保質”,信息化硬軟件設備更新迭代的速度較快,學校在購進設備的時候應當充分考察市場,選擇一些技術較為先進且適用性強的設備,及時維護、更新、升級,為幼兒提供更加優質的教學服務;另外,從政府層面來考慮,應當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加大對學前教育相關設備的研發,提供發展性的方向指導,改變傳統以練習為主的設備設計理念,催生更多功能強大且實用性強的產品誕生,為學前教育的信息化建設提供更多的選擇。
(三)提升幼師素養,發揮信息化優勢。學前教育的信息化建設目的是為了幼兒得到更好的學習與發展,而幼師起到非常關鍵性的作用。如果幼師的專業水平達不到要求,那么再好的信息化設施也如同“明珠暗投”,難以做到物盡其用。
首先,學校應當注重提升幼師工作者對的認識,讓其了解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只有幼師從業者從心里產生了認同才能將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與效果發揮出來;其次,學校應當組織教師進行崗位再教育培訓,不斷提升其信息化技術知識,讓其掌握更多的操作技巧,以促進信息技術與教學工作之間的融合;第三,幼兒園在招聘新教師的時候應當對其信息化技術知識做出相應的要求,這也是新時代下幼師工作者應當掌握的一門必備技能;另外,學校應當建立完善的考核機制,將信息化水平作為評價幼師教學能力的一項重要參考指標,以敦促教師在信息化技術教學方面不斷創新。
綜上所述,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學前教育要想在新時代下有所突破,就必須融合現代化信息技術,將其與教學工作進行深度融合,為學生提供更加直觀、形象的課堂知識講解。我國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之路還在初始探索階段,還需要政府、社會、學校以及教師等多方面進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