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藝術職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
人在接收外部聲音的重要器官是聽覺系統,它由外耳、中耳、內耳和大腦的聽覺神經組織構成。聽覺過程中外耳起著三個作用,一是耳廓可以聚焦聲波并傳到中耳,同時耳廓具有定位聲源、共振放大聲波的作用。中耳的可以放大聲波并傳送到內耳,將聲音信號進行初步分析后,將其轉換成生物電信號,傳送到大腦。此外,大腦的聽覺神經是產生聲音感知的地方。最初通過內耳耳蝸分析的所有聲音信號,最終在腦干的耳蝸核處理,它告訴大腦的感覺神經:我在接收聲音,這是我們從外部世界接收信息的主要方式,形成我們的客觀聽覺。聲音還有一種傳導的方式,即所謂的“骨傳導”。也就是振動波對顱骨、耳蝸、傳導和內耳的直接作用。我們聽到自己說話的聲音,是骨傳導的聲音和外耳聲音的混合。但我們可以用高保真錄音機錄下自己的聲音,這就是你自己的原始聲音,去除了骨傳導的那一部分。為什么我們常常感覺錄音過后不是自己熟悉的聲音,也就是說,任何能聽到自己聲音的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人能和你有同樣的聲音體驗。播音也是這個道理。
此外,還有一種情況,即使播音員本身的聲音不是很強,高位置的光和彈性聲,結合良好的共振和呼吸,可以在一定的空間自由傳播,這是因為聲音的高位強調頭腔和面具的共振,出音色有很強的穿透力。其共鳴點遠離咽鼓管,對播音員的骨傳導影響不大。聲音的底部是深沉的,主要是喉嚨和胸部的聲音,這個聲音更靠近咽管,是播音員自己的聲音很大聲,很大聲,這樣就欺騙了他們的耳朵,因為越沉重的缺乏光澤,就不會走得太遠。許多學生在追求聲音大而有力的嗓音和拼命急切的喉嚨,其實別人聽起來是沉重、笨拙的,而且沒有預期和預期的效果。在播音過程中,耳朵感受聲音并控制發音,不管聲音的位置是高、低、前、后、聲音是分散的、集中的,首先要通過耳朵進行調節,這些聽覺的調節功能最終都是通過聽覺進行的。
監聽功能是人們對語音、語言等進行控制和調整的機制。耳的監聽功能在調節發聲功能中不可忽視。沒有這個重要的功能,就不可能調節和控制自己聲音的音高、音量、長度和音色,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各種障礙。既然耳朵的監聽功能對播音學習如此重要,就必須讓播音的學生在良好的監聽反饋下逐漸正確的發聲習慣。然而,在具體的播音練習中,很多學生由于自身聽覺上能力的不完善,很少能夠意識到自己音色狀態不夠,強弱不適,情緒懈怠,只有及時聽錄音,才能客觀地注意到這些問題的存在,因此,學生的聽覺能力及調控能力在不夠完善的情況下,必須有一雙敏銳的耳朵知道,他要如何提高自己內心的耳朵監聽和調整自己的發音。所以本主題教研圍繞這個生理結構所產生的問題,帶領學生建立自己良好的監聽習慣,掌握正確的發聲狀態。于是我們在做了一組教研實驗的時候,將目標圍繞著如何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和教師的教學水平上,逐步讓學生適應話筒前播音狀態。
以往的教學方式都是學生練習,老師糾正,很多學生只是在被動接受,對自己的專業表現并沒有直觀的感受。本次教研活動希望通過與技術教研室的配合,在專業錄音棚和技術專業的同學上共同課程,這樣在教學環境和錄音要求上都有了很大提升,從而使學生在學習興趣、作品播報完成等方面能夠有大幅進步。最主要的是同學們能夠更直觀的認識自己的聲音,提高學習效率。在專業教學方面,希望能夠通過表演專業當中更有趣、更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針對性的解決學生聲音狀態以及氣息運用的問題,使學生能夠自由的控制自己的聲音位置,也使得教師能夠在之后的教學中有一個系統性的方法來解決這一難題。職業教育除了學習專業技能之外,還要更注重就業的問題,本次教學研究也是希望通過技術教研室的老師用商業化的耳朵來審視學生們聲音,給予同學們更多利于他們將來職業發展的建議。
學生一開始學生進棚錄音非常不習慣,很多同學甚至懷疑自己的聲音,還有學生有明顯的嚴重鼻炎,聲音缺乏鼻腔共鳴(出現感冒聲),還有的出現嗓音不正常的沙啞現象,以上現在都是學生在平時學習過程中沒有真實的認識自己的聲音,或者認識不夠,而進棚錄音,高靈敏度的話筒在口腔前10CM 的地方把所有的細節都一一捕捉到,包括聲音的優點和缺點。逐一對同學們的音色特點進行分析,使他們對課程教學充滿興趣和信心。很多學生由于對播音片面的理解,導致壓喉的情況,聲音松弛度不夠。學生在表達情感的時候往往會通過提升喉頭位置、音量和氣息位置來做到情感表達,而這些恰恰是和放松聲音是相反的,所以同時兼顧情感表達來放松聲音是現階段不斷訓練的過程內容。關于錄音技術介入播音專業的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是學生深知自己的音色狀態,有目的的去控制和調整自己的音色和位置狀態。學生對播音技術控制的細節的不了解,讓教師使用錄音技術的手段和方法中,重新審視了關于教書育人的知識性、科學性和嚴謹性的重要意義。在播音中,借助先進優秀的設備幫助教學,改善教學環境,提高學生興趣,大幅度提升教學質量有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