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警官學院,四川 成都 610213)
我國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高校在擴展過程中,也需結合專業人才需求特點,促進教育工作的創新。大學地理與高中階段地理學習具有較大差異性,其不僅專業性更強,需要學生具有建模意識與運算能力,更要求他們了解科技在專業領域中的具體應用,才能加深學生的地理理解。為此,在地理教學中,應當重視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使學生了解專業知識、具有信息素養。這樣,既有助于提升高層次、專業化人才的供給質量,也將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使他們具有自主學習能力。
在高校教學工作的開展中,很多專業都需學習地理知識,如:氣象研究、土木工程、測量測繪、城市規劃、水文學等。隨著時間的推移、時代的變化,我們所處環境中的氣候、地形、資源、風景以及人口因素等在發生了相應的變化,這便需要學生深入到相應的知識領域,展開對地理的探究性學習,使其具有知識技能、思維能力與理論認識,關注人類發展與資源保護問題。
為此,應打破教學的局限性,讓高校地理教學更具時代性、創新性與科學性,加強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密切教學工作與研究、行業發展、技術應用等之間的聯系。讓大學生進一步了解地理學習的本質,兼具學習能力、信息素養與探究熱情,使其在實踐中獲取理論知識,在信息技術應用中實現認知升級。
為助力教改工作的深入實施,需重視對信息技術的創新應用。新時期,科技進步使高校教育工作發生了新變化,新型教學模式的涌現,也使情境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混合教學、在線教學等得到普及。為了豐富學生的地理學習感受,需重視對移動教學端口的開發,完善智慧教育體系。例如:可結合學生個性學習需求,針對不同專業的地理知識學習,使教學與職業發展相聯系。在本校的公眾學習平臺中,投放相應的教學引導素材。在使其與地理教學相融合的過程中,對學生在線學習情況數據信息加以收集,通過綜合比對,促使教師優化教學措施。
大學階段的課程安排不再像高中時期那樣的緊湊,學生有了更多可進行自主支配的學習時間。促進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可基于MOOC 教學視角下,使學生展開自學。例如:可向其推薦《自然地理學》《城市環境地學》《中國地理》《水文學與水資源概論》等優質慕課資源,使學生合理安排自己的課余學習時間。并且,在對信息技術的應用中,還應使教學與就業問題相聯系,使學生了解并應用Map GIS、Arc GIS、Trans CAD、PCI Geomatica 等軟件,使學生深入到行業領域中,展開探究性學習。
為提升高校地理教學效率與質量,促進學生信息素養與地理素養的協同發展,還應為他們提供實踐學習機會。為此,可密切與科技企業、研究所等之間的聯系,形成校企合作,以遠程指導、開設校內實訓基地及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等不同方式,促進學生展開地理知識的多元學習,使他們應用信息技術,認識在地理研究中新型設備、智能軟件等分別起到怎樣的作用,為工作開展帶來了哪些便利條件與技術支持。從而,使他們不斷地充實自我,積極參與實踐活動,提升知識能力。另外,在課堂教學中,也需注重理論教學與實踐活動的融合。例如:在林業專業的地理教學中,可借助智能設備,帶領學生展開學習實踐。通過實操,使學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統,具有采集數據、設備應用意識等。從而,讓學生具有地理素養,認識現代林業。
綜上所述,加快高等教育信息化進程,構建智慧教育平臺,使教學更具靈活性與開放性,將促進學生深入專業領域,形成地理思維。與此同時,也需教師創新教學引導方式,使學生具有自主探究學習意識,使他們在多元渠道中獲取有益知識,了解智能軟件的應用,認識地理信息系統、定位系統、遠距離的探測技術等。從而,豐富大學生地理學習感受,使其具有地理素養,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