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信息技術職業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隨著移動終端技術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信息的傳播逐漸從傳統媒體轉變為數字媒體,并呈現出小巧、靈活和碎片式的“微”特質,社會發展逐漸進入信息化“微時代”。在微時代,傳媒進行信息傳播時多以影音視頻為主。由此,制作數字化影音視頻的“非線性編輯技術”愈發彰顯出廣闊的市場前景。
筆者通過校企合作攝制完成“非線性編輯”微課視頻教程,并借助各類線上平臺開展微課教學應用,教學效果良好,教學評價顯示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學習積極性增強。
(一)微課規劃。根據“非線性編輯”課程的教學目標,對微課進行整體規劃,分析適合微課的教學形式,采集教學資源,重新修訂課程標準、授課計劃表和教案等教學指導資料,歸納出微課教學的主要內容和重點、難點。
根據前期規劃,明確“非線性編輯”微課的教學目標,即培養學生對剪輯思路的領悟和對剪輯操作技法的掌握,由此制定微課的制作題綱。
(二)微課設計和制作。“非線性編輯”微課主要講解:影視視聽語言理論知識、音視頻剪輯軟件的技術、影視剪輯技法。其中剪輯軟件主要以adobe premiere 為主,同時采用各式內容有趣且操作簡單的視頻剪輯APP,當作“非線性編輯”課程的入門級工具融入微課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按“剪輯理論知識”“剪輯工具應用”和“剪輯案例演示”三個模塊進行,采用工作模式設定教學情境,按工作流程分解工作任務。綜合運用PPT 法、錄屏法、攝像法、剪輯法等制作微課。
(三)微課發布和使用。微課在線上發布之初,筆者嘗試挖掘各式便于微課應用的線上教學平臺,比如:微博公眾號、微信公眾號、教學類官方網站、教學類手機APP、短視頻社交APP 等,綜合百家之長以打造“非線性編輯微課堂”。
在“非線性編輯”線上教學中,微課充分顯示了其作為優質教學資源的作用,除了輔助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還能引導學生利用碎片時間學習,并使用微課指導實踐操作。
此外,微課還深化了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通過線上教學平臺,微課貫穿課程的課前、課中以及課后三個環節,教師的角色從課堂主演轉變為課堂導演,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活躍課堂教學氣氛的同時,將內化知識的過程潛移默化地完成,有效促進教學多樣性、增強教學靈活性。
(四)微課管理。微課的應用離不開正確的導向,搭建有效的微課評價體系對微課的發展完善尤為重要。評價內容包括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效果、教學方式等。評價主體包括學生評價、教師同行間評價、校內外教育專家評價。
筆者在“非線性編輯”微課教學過程中,運用線上教學平臺的評價系統采集各方面的反饋意見,在深入分析評價數據后,再對微課進行系統改善和升級,構建更加合理完善的“非線性編輯”微課教學方法。
(一)傳播行業資訊,促進學生知識更新。現代數字媒體行業發展蒸蒸日上,影視制作技術日新月異,影視行業資訊瞬息萬變。這些市場需求和專業訊息,應準確及時地傳遞給學生,小成本高效率的微課最適合不過。教師實時對行業動態、技術標準進行采集、更新微課內容并發布于線上教學平臺,學生通過手機和電腦隨時隨地觀看微課,及時獲取市場需求和專業訊息,開拓眼界、更新理念、擴充知識。
(二)精煉主要知識點,提升學生學習效果。“非線性編輯”微課經過全面的信息化教學設計,從龐雜的教學內容中提煉出核心知識點,圍繞核心知識點,按專題講解、案例分析的教學形式,簡潔明了地開展簡短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快速掌握重點知識,高效快速地獲得最佳學習效果。
學生能根據個體差異,自行搜索所需教學資源,自主探索所需知識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而且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由此,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培養學生探索、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解決實操教學困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非線性編輯”課程包含很多剪輯軟件的操作訓練,需要學生通過大量剪輯實訓才能積累經驗掌握技能。而傳統課堂中存在教師實操演示時間太短、教師演示實操過程學生難以記住等困難,微課的出現很好解決了這些困難。教師將實操過程錄制成微課視頻上傳線上教學平臺,學生可以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在各種場所登錄自己的手機或平板電腦開展移動學習,在剪輯實操中也可以可以邊學邊做,充分地提高學習效率。
(四)融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現學生自主學習。線上教學平臺的打通,使“翻轉課堂式”變得可行;微課的應用,使“翻轉課堂式”變為現實;在“非線性編輯”線上教學中:課前,學生可以觀看理論型微課預習,完成非線性編輯的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課中,學生通過觀看微課,便捷快速地掌握理論知識和實操技能之后,就可以自主進行項目任務的完成,老師負責線上指導學生實際操作、引導學生交流探討。課后,學生可根據自身學習情況,觀看微課補缺補差,對課后實訓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可以及時通過微課來解惑。由此,學生不再單向依賴教師教授知識,真正實現學生為主、老師為輔的翻轉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