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晶燕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上林縣城西小學,廣西南寧530500
為了能夠實現教師自身專業素養的提升,需要能夠結合農村少數民族貧困地區下的特征來開展教育工作,教師需要能夠樹立自我發展意識,在主觀意識的引導下不斷提升自身。其次,教師也要能夠在教學中開展教學反思,在提升自身教學能力的基礎上找到適合當地學生學習的方式,最后要教師,學校與社會從多個層面上來共同消除教師的職業倦怠情緒。
教師想要實現自身專業素養的提升,需要能夠樹立好自我發展的意識,在少數民族貧困地區下地教師更是如此,只有在此前提下,才能夠為自身能力水平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礎,并能夠有效地總結和反思自身在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根據現狀制定及時有效的計劃。首先,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地教師應該對于自身的職業懷揣熱忱,對教育抱有堅定的信念,并對職業有清晰地認識。只有自己能夠堅定信念,那么周圍的嘈雜的聲音就不會輕易影響自身的發展,教師是教育事業的踐行者,因此需要能夠體驗出教師的專業素養。這也是對少數民族貧困地區開展行之有效教育模式的基礎,也是教師工作熱情和創造力的源泉。懷著堅定的教育信念,可以在曲折蜿蜒的教育道路上披荊斬棘。其次,教師必須根據這些教育信念制定合理的職業發展計劃。特別是少數民族貧困地區下小學教師獲得外部專業指導的機會有限,因此農村小學教師必須分步計劃地闡明他們的職業發展目標,制定職業發展計劃,并提高職業發展水平。讓提高少數民族貧困地區下學生的發展道路,然后不斷提高他們的內部發展動力。
組織教育實踐活動需要學校和相關社會部門的幫助,從教師的角度來看,反思在所有專業實踐活動中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只有不斷發現自己的不足,并對于專業和多樣化的教育和實踐活動進行反思,才能進一步闡明他們的發展方向,改進他們的專業實踐活動,并通過增強他們的專業發展能力來實現對于師資教育力量的強化。
教師的成長需要經驗累積與實踐反思兩者不斷相互促進,并將反思置于教師實現自我成長的關鍵位置。教師自身及其所引起的教學現象在不斷進行自我反思的過程中進行客觀地審視。因此,教師必須將反思結合到他們的日常教學活動中,并深入思考他們在教學和實踐活動中的優勢以及需要完善的部位。教師還可以在日常教育和教學中或在現實世界中的活動中,將這種反思用作行為研究的一種形式,并通過與其他教師相互探索來改善這種行為。同時,教師應加強彼此之間的合作與溝通,并定期交流與討論。教師很容易陷入他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一系列方法中,不斷地反思和頻繁的交流可以為教師打開更多的思維途徑。簡而言之,農村小學教師需要加強對教育實踐活動的反思,增強自身的發展能力,更好地促進自身的職業發展。
教師在自我發展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心理壓力而導致自身身心疲憊。其中有社會對教師職業的壓力,基于教師職位所承擔的壓力,工作環境壓力等都可以成為教師自身發展過程中的障礙。并且由于少數民族貧困地區惡劣的教育環境也逐漸成為限制小學教師職業發展的重要障礙。因此,教師必須通過內部的個人調節或外部的有效干預,有意識地,積極地應對工作倦怠。在教師團體的建設過程中,必須首先進行觀念上的改變,為此,教師需要特別注意這一點。在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當部分教師由于資源有限而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得到回報時,就會出現工作倦怠的情況,這事就需要能夠對于這一情況進行積極的干預,教師必須面對自己的工作,雖然在物質層面上相對欠缺,但是可以加強對于精神層面以及榮譽的獎勵,并追求實現自己的價值觀。其次,教師必須有一個積極地應對策略,當教師自身發現工作倦怠的癥狀時,應該勇于面對現實,不要被周圍的不客觀的聲音所影響。由于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的實際情況容易導致教師出現職業倦怠的情緒,但是可以通過榮譽獎勵,以及當地物質獎勵相結合的方式,強化對于教師思政層面的建設,相處倦怠情緒的來源,積極尋求外界幫助。
綜上所述,本文從自我發展意識,教學實踐反思以及職業倦怠情緒多個方面開展提升少數民族貧困地區下教師專業素養的建設,為我國基礎教育建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