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竹,鄭培國
大連工業大學,遼寧大連116034
在2014年10月,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各級黨委要把從嚴治黨責任承擔好、落實好,堅持黨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謀劃、一起部署、一起考核,把每條戰線、每個領域、每個環節的黨建工作抓具體、抓深入,堅決防止‘一手硬、一手軟’”。這一重要論述為新時代加強高校二級學院黨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求我們必須將黨建與學院中心工作緊密結合、互融互進,使二者同頻共振、互為補益。但在高校實際工作中,還存在黨建和學院中心工作相互脫節的“兩張皮”現象,影響了黨建與中心工作的同向發力和融合互動。
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實際工作中,一部分二級學院的領導干部因循守舊、故步自封,“身體進入新時代,思想停在過去時。”思想上抱著老黃歷,認為黨建工作短期內不易出顯績,也不會出問題,抓與不抓,抓多抓少都不會影響大局。工作上還是老一套,對黨建工作部署安排習慣當“甩手掌柜”和“二傳手”,缺乏統籌規劃、隨意交辦,“一崗雙責”履行不到位、精力投入不足等,致使黨建工作處于“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尷尬境地。
黨建與學院中心工作是一體兩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不存在主次、輕重之分。實際工作中,一部分二級學院黨組織負責人政治站位不高,“理直氣壯抓黨建”理念不牢,主業意識、主角意識不強,將黨建工作置于從屬地位,停留在配合層次。這導致基層黨建處于被動狀態,只能機械地接受、落實有關任務,大大降低黨建工作的效能。
新時代,黨建工作專業化、精細化要求越來越高,鉆一行精一行,管一行像一行,攬得了“瓷器活”的“金剛鉆”型人才成為時代需求。實際工作中,有的黨務工作者,專業素養和工作能力跟不上時代節拍,存在“本領恐慌”的問題,不會為、不能為、不善為。對黨建與學院中心工作如何深度融合,要么束手無策、無所作為,要么一籌莫展、等待觀望,要么不懂裝懂、不得要領。不會找、找不到、找不準黨建與中心工作的結合點和切入點,將黨建工作窄化為具體的黨務工作,陷入“少知而迷、無知而亂”的窘境,這些問題,雖然是苗頭性、局部性的,但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班子團結才會出生產力、出戰斗力、出凝聚力,這也是黨建和中心工作融合的重要前提。雖說老生常談,卻是永恒真理。實際工作中,少部分二級學院黨政負責人不團結,劃清界限、各自為政,把“分工”當成了“分家”,甚或出現互相猜忌和拆臺的局面。或者院長比較強勢,直接掌控學院的發展決策,二級學院的決策變成了院長“一言堂”,黨組織書記基本上在民主決策中起不到作用。這些情況就導致黨建與中心工作在工作部署、落實推動、檢查考核上分割開來、各干各的,難以形成“一盤棋”的工作局面。
近年來,黨中央專門印發文件,著力為督查檢查考核“瘦身減負”。實際工作中,仍存在黨建檢查頻繁、以材料論英雄的問題。上面“千根線”,基層“一根針”。一部分黨務工作者承載負荷過重,導致出現“小馬拉大車”現象。面對應接不暇的繁瑣工作,要么顧此失彼,要么應付了事,黨建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大打折扣。此外,有的學院責任壓得不實,目標管理、績效考評、激勵約束制度可操作性不強、執行力度不大,往往只是寫到紙上、掛在墻上,導致制度空轉、責任空掛,流于形式。
有的二級學院領導干部站位不高、思路不清、定位不準,沒有牢固樹立“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政績”的理念,沒有把黨建工作牢牢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在黨建與其他工作的安排上不盡合理,沒有拿出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抓黨建,存在不上心、不走心、不熱心問題,沒有能夠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
黨建工作本質是做“人”的工作,中心工作主要做“事”的工作,雖然內在邏輯不同,但從根本上具有同一性。人離不開事、事也需要人。但很多二級學院存在“就事論事”思維,沒有真正認識到兩者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人為將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劃出界限,分彼此、論你我,其本質還是不想干事、不愿擔當。
面對新時代、新要求、新任務,有些黨務工作者看不懂形勢、理不清思路、把不準方向,難以把握中心工作的難點和黨建工作的重點,找不到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有機融合的結合點,找不準有效打開工作局面的切入點,方法簡單、載體單一,存在“有思路、無舉措”“有想法、沒辦法”的現象。
黨組織功能是否增強、黨員干部素質是否提高、黨的建設各項部署是否落實、黨的建設對事業發展的保證作用是否明顯、人民群眾是否滿意是檢驗黨建各項工作的標準和尺度。從現實看,中心工作考評體系相對明晰,容易形成可復制易推廣的檢驗標準,而黨建工作考評相對繁雜,在實踐中往往更多地關注“痕跡”“臺賬”和“載體”,有時難以精準體現黨建工作對中心工作的引領促進和推動作用,導致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成了兩條“平行線”。
二級學院黨組織職能定位是學院的政治核心,工作原則是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那么什么是二級學院的中心工作呢?在筆者看來,人才培養是學院的中心工作。對于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高等教育法》已作了明確的規定:“高等學校需要以培養人才為中心,開展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保證高校教學質量達到國家標準。”但在實際工作種,不少人將學院的中心工作窄化為教學工作。其實,教學只是人才培養的主渠道,不能等同于人才培養。所以,二級學院的中心工作包括教學工作、科研工作、學科建設、師資建設、實驗室建設、對外交流合作、學生工作等。黨建要在“圍繞中心”上下功夫,做文章,必須了解中心工作是什么、有什么階段性任務和目標要求,圍繞不同時期的工作重點,主動把中心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和“薄弱環節”作為黨建工作的切入點,緊緊圍繞中心工作“巧妙結合”、“有機嵌入”,確保中心工作部署和推進到哪里,黨建工作就跟進到哪里。
黨建與中心工作雖工作性質不同,但工作方法卻有相通之處。二級黨組織應注重發現這個特點并在工作過程中自覺運用。一方面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中心工作。要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自己的看家本領,堅持用物質世界的客觀性、聯系和發展的普遍性、對立統一規律、唯物辯證法等指導工作,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另一方面,要用精細化管理的理念開展黨建工作。精細化管理就是落實管理責任,將管理責任具體化、明確化,要求每一個管理者都要到位、盡職。借鑒精細化管理思路,找準黨建工作的關鍵問題、掣肘因素、薄弱環節,分階段進行,讓黨員干部清晰地了解什么時間該做什么,該怎么做。同時,對黨建工作中好的經驗和做法進行總結、提煉、整合、優化,用以指導、規范各項工作。
抓強隊伍建設,打造一支政治強、作風好、業務精的黨員干部隊伍,是黨建與中心工作最好的結合點。一是在黨務工作者選配上,要嚴格落實好干部標準,培養選拔既會抓黨建又精通管理,政治過硬、本領高強的“雙帶頭人”型黨務干部,進一步增強黨建與中心工作有機融合的能力。二是拓寬培訓視野和渠道,有計劃地開展專業培訓,幫助干部消除知識弱項、能力短板、經驗盲區,努力克服管黨治黨專業性不強的問題。三是結合中心工作實際,開展“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和黨建述職評議。在開展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過程中,把自身完成中心工作的情況擺進去。同樣,在民主評議黨員和黨建述職評議過程中,也要把中心工作的完成程度、價值體現、工作態度、思想認識作為民主測評的重要內容。
近年來,中央專門印發文件,著力為督查檢查考核“瘦身減負”。但在實際工作中,仍存在黨建檢查頻繁、以材料論英雄的形式主義問題,導致基層黨建工作出現應接不暇、顧此失彼,為完成任務應付了事、做表面文章的局面。這就啟示我們,應當把黨建工作的具體要求與二級學院的發展目標有機結合起來,將督察考核融于日常、完成常規工作上。謀劃黨建工作時,一定要深入基層開展調研,真正了解黨員師生所思所想,堅持以人為本,維護好群眾切身利益,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創新檢查方式,不惟資料論英雄,避免材料考核“一刀切”現象,將自上而下的考核與自下而上的監督相結合,讓黨建工作不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