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紅
廣東省臺山市臺城南坑小學,廣東省臺山529200
說理教學是以學生認知為基礎,在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前提下,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教師適當的啟發和適時引導學生開展說理學習,有效使學生對知識的深入思考,更好去理解數學知識的本質,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扣緊數學新課程改革標準的要求。我們小學數學老師,必須著重學生說理的條理性、邏輯性的教學,在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培養方面下功夫,讓精彩說理豐富小學數學課堂。
數學知識語言表達是數學知識結構組成的一部分,它既是數學思維的載體,又是數學思維的具體體現;它既是表達的工具,又是交流的工具。在低年級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學生說理能力的訓練,對學好數學和解決問題起著重要作用。
"說理"可以加強學生邏輯思維訓練,數學課的重點就是加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訓練,語言和思維是緊密相連的,語言是思維的補充,要說就必須想,讓學生多說就是讓學生多想。在低年級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加強學生的審題,分析說理能力的訓練,從而達到加強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目的。
數學知識教育是一種立足于借鑒前人的理論積累與實踐經驗,是人們在數學活動中產生的。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數學學習基礎、生活經驗,通過多種方式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夠在真實的場景中感悟并明確數學知識的產生過程。
結合說理課堂教學的方法,我們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辯論,在學生獲取知識的同時,還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說理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自信。比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一內容時,有的學生認為平行四邊形可以拉伸成為長方形,所以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式也是長×寬,有的同學則邊說邊演示,將平行四邊形剪下來,拼成一個長方形,測量結果顯示長方形的邊長要比之前平行四邊形的邊長短。這時我們便可以利用學生之間對于解決問題存在的差異,展開辯論,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如此,學生通過思辨、分析、說理,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推導過程的認識,還能夠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說理能力,并在辯論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說理的趣味性。
人教版的小學數學教材中,設計了不少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去認真觀察、去大膽嘗試、去研究歸納,從而來真正地發現這些數學知識中所可能包含的數學規律,并以此進行數學猜想。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們不能只僅僅滿足于數學知識的合理獲取和數學猜想之上,還應該對它的規律進行科學驗證,對猜想結果進行科學評價。引導學生主動深入思考:為什么數學會出現有這樣的數學猜想與計算規律?這樣的數學猜想與理論規律真的具有普遍適用性嗎?比如在教學"圓的周長"這課時,讓學生去想一想圓的周長與圓的半徑有什么關系?圓的周長有幾個半徑長?學生想了,我們還應當引導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去驗證自己的猜想,并在操作的過程中給予他們充足的交流機會,使他們在操作探究的過程中實現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掌握。于是很多學生紛紛開動腦筋,大部分同學都用繩子圍繞圓的一周,然后通過測量繩子的長度得知圓的周長,計算周長與半徑的關系。還有部分學生則先量出鐵絲的長度,然后將鐵絲環成一個小圓,在所要測量圓的邊線上滾動,最終計算出圓的周長,得到圓的周長與半徑的關系。經過猜想與實驗之后,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對自己的猜想和驗證進行總結,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自己研究所獲得的結論。一方面教師要積極地為學生創造更多表述、說理的機會,另一方面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在表述過程中的錯誤資源,引導學生注重自己在說理、表述過程中的邏輯性和嚴密性。
數學說理學習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重要的過程,需要長時間進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樹立長期連續培養意識,通過計算訓練、概念理解、數形結合等多個環節開展說理教學,提高學生素質能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