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重慶市黔江區城西中心小學校,重慶 409000)
在小學語文作文課程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一個很好的教學切入點,這也是作文教學中可以嘗試的一個新的視角。創新能力的培養有很多切入點,具備一定的創新素養也能夠讓學生在自己的文章中有更多好的表達。然而,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卻需要教師在教學方法上有靈活的選擇,并且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給予學生更多有針對性的教學引導。這樣才能夠提升作文教學的實效性,并且能夠讓學生的作文素養有很好的進步。
很多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對于文本的選材都十分單一,文章中的例證或者描述等也都是千篇一律的表達。這是小學生作文中實存的一個問題,這也教師要想辦法解決的一個教學現狀。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要讓學生在自己的文本選材時更具代表性,要能夠在文章中描述一些更有意思的情境或者事件,并且對于問題有不一樣的理解與看待的視角與方式。這是學生創新能力的極大體現,這也會讓學生的文章更有可讀性。想要實現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師在平時的作文課上要有意識的對于學生進行引導與啟發。可以以一個固定的主題為討論對象,讓學生間就這個主題展開交流探討。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與層面來理解與思考問題。這才是高效的作文教學過程,這也是學生作文創新能力的一種直觀體現。
現階段學生作文的最大的弊病就是千篇一律,作文沒有個性,寫母親大多數同學都會寫母親在自己生病期間是如何辛苦照料自己的,寫父親就寫父親如何辛苦養活家庭。作文沒有新意,究其原因在于學生對生活的觀察不細致,心中缺乏對類似材料的細致掌握,造成在作文中要么自編情節,要么毫無創新。想要讓學生在選材上有所創新,就要讓學生對生活有細致的觀察,要讓學生明白作文中一定要寫真人真事才能感動人,只要仔細觀察,一定能找出適合自己的選材。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文本選材能力,要讓學生結合自己真實的人生經歷和生活體驗進行文本素材的選擇,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的文章中有更多閃光點,這也是作文創新的教學目標所在。
很多學生在寫文章時都會習慣性的“扣帽子”,將一些很小的事上升到很高的層面,或者是文章中言過其實、故意夸大。這些都不是好的寫作習慣,這也不是作文創新應當有的方式。教師要糾正學生的這個問題,要讓學生善于挖掘生活中小事的意義,并且將小事描繪的生動有趣,這樣便能夠寫出一篇優質的文章,這也是學生語言能力的一種體現。因此,教師在后續的教學中首先要轉變學生的觀念,要讓學生意識到小事中蘊含的價值,讓學生透過對于小事的深入挖掘來找到值得敘寫的素材,并且將小事寫的更加生動直觀,這便是作文創新可以有的方式。
教師要讓學生們意識到,在我們生活周圍的小故事也能挖掘出深刻的道理,并且要通過畫龍點睛將其中的深刻含義表現出來。想要實現這樣的目標,這就要求學生在作文中有一個新穎的立意,圍繞這個中心主題來組織材料,在此基礎上再來考慮創新。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大家的生活經歷較為有限,以小見大是非常適合學生的寫作手法,通過一件小事能逐步聯想到一些更為宏觀的旨意,這樣文章的立意就深刻了許多。教師要讓學生意識到,小事中也有很多值得挖掘的素材,能夠把小事寫好,這就是作文創新的一種良好表達。
對于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而言,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是很重要的一個目標,這也是創新能力培養中應當有的一個教學突破口。教師要讓學生的文本語言富有特色,要讓學生懂得在語言上不斷推敲,不斷修飾,進而找到更多更加準確也更加生動的表達。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豐富自身的語言積累,讓學生多從課外閱讀中來積累好的語言素材;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技巧,以及一些有效的語言修飾的方式。這些都會是很好的教學過程,不僅能夠讓學生的語言素養得到鍛煉,這也會讓學生更大膽的進行語言創新,進而寫出更為優質的文章。
這里所指的言語特色,并不一定非要求學生用華麗的詞語,相反他要求學生在作文中的每個措辭都要進行推敲,其次才要求用優美的語言去組織自己的思路,并合理的運用修辭手法,這才是寫作手法的合理順序。此外,作文過程中還要重視修改,讓學生養成作文修改的好習慣,賈島的“推敲”的典故我們都十分熟悉,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也是修改過十多次,一代文豪杜甫也注意修改,他說:“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這些古人重視修改,敢于否定自己的精神是值得學生學習的,這也是在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時非常好的教學典范。教師要讓學生找到自己的語言特色,并且以新穎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見解,這才是作文創新應當有的方式,這也是訓練學生作文素養的教學模式所在。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要找到正確的教學切入點。教師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要讓學生在自己的文本選材時更具代表性。同時,教師要讓學生善于挖掘生活中小事的意義,并且將小事描繪的生動有趣,這樣便能夠寫出一篇優質的文章,這也是學生語言能力的一種體現。此外,教師要讓學生的文本語言富有特色,要讓學生懂得在語言上不斷推敲,不斷修飾,這才是作文創新應當有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