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春永
(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城南幼兒園,福建 龍巖 364200)
引言:觀察并評價兒童在區域活動的行為表現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它既可以完善幼兒的認知結構,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促進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提升,也可以引導幼兒樹立正確的價值理想與學習習慣,推動幼兒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提升。為此,幼兒園教師也應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提高自身專業修養,為觀察與評價幼兒提供厚實的支撐。
區域活動是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基本組織形式之一,主要是通過營造一種輕松自在的氛圍,讓幼兒根據自己的偏好與意愿,自主選擇合作伙伴進行探討、操作的形式。由于幼兒園階段幼兒的身心發展尚未成熟,幼兒的認知能力與辨別能力相對較差,再加上性格及環境因素的影響,兒童對于社會交往往往會產生恐懼心理,為此區域活動中幼兒園老師的觀察與評價就顯得無比至關重要。幼兒園老師的觀察與評價首先可以使老師進一步了解幼兒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與性格差異等,有的放矢地調整區域活動的節奏,在潛移默化之中提升幼兒老師的專業素養。再者,每位幼兒都是獨立的個體,區域活動的觀察與評價有利于老師發現幼兒身上的閃光點,有利于挖掘幼兒潛能,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推動幼兒個性化成長。
由于幼兒園階段區域活動的幼兒較為分散、不集中,要有效提高觀察兒童的總體效果就要求幼兒園老師要采用整體環視法,通過整體觀察幼兒的活動環境、場所,了解幼兒自由結伴狀況與探究進度,簡要明確哪些活動對幼兒的吸引力較大,群體參與度較高,哪些活動是幼兒單個進行的,幼兒是否有被孤立等,深入了解幼兒的性格特點、興趣偏好與社會交往欲望,從整體上把握區域活動設計的不足之處。
幼兒園階段幼兒往往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為此幼兒園老師應當加強對幼兒區域活動的動態跟蹤,及時了解幼兒的學習狀態,引導幼兒自覺遵守區域活動的相關規定及要求,學會輕拿輕放、物歸原主、不大聲喧嘩、不亂丟垃圾等。其次,動態跟蹤要著重了解幼兒區域活動合作探究的狀況,實時跟進幼兒的活動環節與活動流程,引導兒童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與觀點,學會相互尊重,彼此協商,互幫互助,提高幼兒合作意識。
在整體觀察與動態觀察的基礎上,幼兒園老師可以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重點式追蹤觀察,在不會給幼兒帶來壓迫感的同時,盡量全程跟蹤幼兒的活動軌跡,以豐富對幼兒個體發展的認知。比如,幼兒園老師在對5歲的男童進行重點觀察后,發現他在區域活動中能夠自行設計火山、熔巖以及火山噴發的故事編造,這說明該幼兒對于火山噴發的原理及噴發狀況的掌握程度都較高,幼兒對自然地理的興趣較為濃厚。
幼兒園區域活動評價方法是老師對幼兒活動方式和個人發展特點進行細致的觀察、分析和思考之后,評價幼兒的整體掌握情況,以促進每一位幼兒的健康快樂成長為目的,通過總結并反思幼兒的活動狀態,提高下一階段區域活動設計與組織的科學性與針對性。首先,幼兒園老師要以鼓勵式評價為主,要善用贊賞的眼光看待幼兒的探究活動,善于發現幼兒身上的閃光點,以激發幼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為主,著重激發幼兒潛能,開啟幼兒智力,鼓勵幼兒大膽探究、不畏失敗與挑戰。其次,要加強對幼兒的形成性評價與發展性評價,更注重對兒童區域活動過程而非結果的評價,可以從幼兒自主探究是否有明確的目的目標、探究過程是否有遵循基本的規則要求,探究過程中是否有與探究材料道具積極互動,是否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創造性使用材料工具,參與活動是否符合區域活動的主題,探究過程中是否與小組成員發生沖突,是否有搗亂干擾同伴,違反區域活動的基本秩序等方面入手,引導兒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了解哪些行為是錯誤的、有礙發展的,及時引導幼兒自察并糾正不足之處,推動兒童獲得全面、科學的發展。最后,幼兒園老師也可以通過自評、小組互評、班級互評的方式,讓兒童自己做評價的主體,在調動幼兒的課堂參與度的同時,使幼兒深入了解評價的指標與標準,提高幼兒規則意識與團結合作意識,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觀察與評價是有針對性地幫助幼兒解決問題,為幼兒繼續學習提供支撐的重要方式,對于更新幼兒園老師的教學觀念,提升幼兒園老師的專業素養有很大幫助。要提高觀察與評價的科學有效性,要求幼兒園老師在區域活動中不斷總結教學經驗,深入挖掘幼兒身上潛能,促進幼兒個性化思維的發展與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