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仁剛
(四川省綿竹市南軒中學,四川 綿竹 618200)
在素質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當今社會,高中化學的教學工作正面臨著改革與創新,核心素養的培養,關系著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與轉化能力,影響著學生通過實踐促進化學能力的形成。因此,在日常的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以核心素養理念為主導,引導學生充分發揮在化學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探索化學知識,深入開展化學實驗,以核心素養的提升實現學習效果與綜合能力的提高。
所謂核心素養指的就是學生應當具備的,可與自身發展及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相關品質及關鍵能力。這一概念放在高中化學的學習中,可以理解為學生通過對化學知識的學習,形成系統的化學知識體系,并通過所掌握的知識進行列舉、歸納、總結等方法,已實現具備獨立解決化學問題,提升化學思維的能力。
核心素養的提升對高中生的化學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化學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課程,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思考能力與實踐能力,傳統的教師主導的授課式學習,嚴重壓抑了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培養了大批應試型學生,卻忽略了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及自主學習的能力。核心素養這一理念的提出,是在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指導下,將學習的主導權交還給學生,是通過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以應對未來社會的激烈競爭。因此,教師在開展初中化學教學工作時,應當把核心素養的提升放在教學工作的重要位置中,通過有效引導,啟發學生思維,促進能力及素養的形成。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其在學校教育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近年來信息化教學模式與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學校教學中的應用,帶動了學校教育的創新變革。高中化學的教學應當與時俱進,將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融入化學教學工作當中,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沉悶枯燥的教學氛圍,借助視頻教學、情境教學、問題式教學、微課、翻轉課堂等多種形式,豐富化學教學手段,為學生帶來更多趣味性的化學內容,引導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探究興趣,從而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例如,在高一化學必修1《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生活中常見的潔廁液和消毒水帶入課堂,通過視頻或新聞、圖片等方式,將電視上關于兩種物質混合使用使人中毒的新聞報道進行展示,引發學生對氯氣這種化學物質的興趣,然后提出問題:為什么這兩種物質的混合會引起中毒反應?帶著這些疑問,進行本次課程的學習,引導學生思考和實驗氯氣是如何產生的?其化學原理是什么樣的?如何通過化學實驗制造氯氣?通過這樣生活化的教學,解答學生對氯氣的疑問,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化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化學實驗是化學學習中的重要內容,是提升學生化學實踐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應注重化學實驗對化學教學的重要作用,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廣泛開展趣味化學實驗的教學工作,將生活中常見的場景融入化學實驗當中,通實驗探索,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從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
例如,在高一化學《配置一定濃度的溶液》這一實驗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在課前布置作業,由學生在各自家中帶來洗衣液、洗潔精、洗手液這類溶液,在實驗課上觀察各自所帶來的物品當中所包含的化學成分,利用所學的化學知識分析這些化學成分是如何制成洗衣液、洗手液這類物品的,然后通過實驗嘗試是否可以自制自己帶來的洗衣液、洗手液、洗潔精等,學生在通過化學實驗制成這些溶液后,可以用自己制作的溶液嘗試清洗衣物、毛巾、皮膚上的污漬,查看自制溶液的清潔效果,從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當中學習化學知識,進行化學實驗,是很好的化學教學方法。
高中化學教學工作的開展,應當充分結合課上與課下的時間,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化學活動,通過學生的參與,引導學生發現化學世界的奇妙之處,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帶動探究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成立趣味化學實驗小組或美麗化學探索小組等交流平臺,定期在小組內發布趣味的化學實驗內容,并定期組織趣味的化學活動,將高中化學學習中的感受及收獲及時在小組內進行分享,通過實時交流加強師生間的互動,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在化學學習中的難點,從而針對性的進行教學設計,以便于課程效果的提升。
高中化學是高中教學學科中的重要內容,化學的學習能夠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學常識,提高學生的化學思維與化學能力,促進學生科學意識和素養的形成。基于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教學,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在化學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從而幫助學生通過探究發現化學問題,解決化學問題,最終形成化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