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杰 張凱 李松濤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會計學院,河南 鄭州 451191)
高等學校是大學生德育教育的主要場所,也是給社會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人才后備軍的搖籃,德育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高校教育質量水準。教育家王廣亞先生致力民辦高等教育六十載,桃李滿天下,開創了海峽兩岸教育互通的先河,為社會培養各類人才三十多萬人,在長期的高等教育辦學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別具風格的教育理念,在民辦高等教育中獨樹一幟。經過六十余載形成了“倫理、創新、品質、績效”的辦學理念、“勤儉樸實、自力更生”的校訓、“愛國愛校、寧靜好學、禮讓整潔”的辦學精神;“計劃創新、執行徹底、考核嚴謹、賞罰分明”的行事準則、“三嚴”“三心”“三特色”的“三三三制”辦學特色、“好的師資、好的設備、好的管理、好的制度、好的福利”的“五好”辦學原則。
王廣亞先生在六十載的海峽兩岸辦學實踐中,形成了特色鮮明的辦學理念,概括如下:
教育家王光廣亞先生將辦學理念定義為:倫理、創新、品質和績效。所謂倫理即為人與人及人與自然互動關系中應當遵守的準則,教育倫理被定義為在教育管理中老師與學生形成的尊師重道、嚴管慈教、賞罰分明、師生友好、互通禮儀、平等相處的關系。教育創新就是在體察社會之需與時俱進推陳出新,使教學理念和科研不斷進步和提升。教育品質即為注重學校軟硬件的改善,把學校發展定義為高品位,用高品質的事務支撐學校發展。績效即為在考核制度的框架內建立科學的考核體系,不斷激勵教師勤于教、學生樂于學、職工勉于事等促進行政效率、學生就業、考研考證、綜合實力等方面的提升。倫理、創新、品質、績效的辦學理念在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基礎上著眼時代的創新發展,注重提升師生在教育中的有為與有位。
教育家王廣亞先生在河南辦了兩所民辦高校(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和鄭州商學院),他將這兩所學校的校訓定義為勤儉樸實、自力更生。王廣亞先生認為勤儉樸實即為厲行節約之風,行事風格樸實誠實,為人處事彰顯君子之道。自力更生即為自己依靠自己,多學習社會立足之本直至成功,為人處事內涵中華內謙之精神,它是集中華優秀傳統之美德,是一種骨氣與自信的體現。“勤儉樸實、自力更生”的校訓不僅幫助學生學會做人之道,而且充實學生內府之書氣,做人要勤、生活要儉、處事要自立、創業要更生。“勤儉樸實,自力更生”之校訓不斷激勵著有為青年不為失敗找理由,要為成功想辦法,追求簡潔樸實之風。
教育家王廣亞先生將辦學精神定義為:愛國、愛校、寧靜、好學、禮讓、整潔。愛國就是要求每一位學生熱愛我們的新中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是在新時代每位青年大學生英愛具備的優良品格。愛校即為熱愛自己的母校,熱愛自己學習的地方,熱愛自己的良師益友。寧靜是培養大學生的品德涵養,淡泊名利寧靜致遠安心做學問。禮讓要求學生知禮儀,尊師重道,知書達理,談吐文雅,舉止有度。整潔是要求學生講衛生讓學生形成養之有素、積久成習的良好品德。王廣亞先生定義的辦學理念是多學生學習、行為及品德的確切要求,他期望廣大學子都有愛國之情,不驕不躁,知書達理,寧靜致遠,體現了古樸的素質教育觀。
“三三三制”即為“三心”、“三嚴”和“三特色”。教育家王廣亞先生將“三三三制”定義為高等教育的辦學要求。所謂“三心”即為是愛心、關心、耐心。由此三心即能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又能在職業教育中心性舒暢,體現出一種人文情懷。“三嚴”即為嚴管、嚴教、嚴考。“三嚴”教育是教育家王廣亞先生嚴管慈教的基礎,只有在嚴格的管理之下,學生才能學有所獲,學有所得,才能學得一技之長立足于社會。“三特色”即為兩證多照,守時、守信、守法和培養大學生的良好風度氣質的形象特色。“三三三制”為民辦高校的教學特色、品德特色和形象特色的形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民辦高校辦學成熟與否的標志,它不斷的指引和引導學校教學的發展。
王廣亞先生把“好的師資、好的設備、好的制度、好的管理、好的福利”定義為“五好”辦學原則。好的師資是學校教學質量提升的根本,也是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體現,學校有大師,人才就會四面八方之士慕名而來,所以王廣亞先生將好的師資放在“五好”的辦學原則之首。好的設備是辦學的基礎,有好的設備學生可以使用先進的基礎設施學到最先進的本領。好的制度是實施管理的基礎,是辦學管理效率的保障,同時也是保障學校各項職能有效發揮的先決條件。好的管理是實施行政效率管理的基礎,一流的管理同樣可以創造價值,所以管理是“五好”辦學原則的實施方法。好的福利是人文關懷的一部分,一個學校有好的福利可以持續的吸引人才,是“五好”辦學原則的重要體現。
教育家王廣亞先生將計劃創新、執行徹底、考核嚴謹、賞罰分明作為16 字治校方略。王廣亞先生說這16 字治校方略是我辦學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辦學成功的不二法寶。計劃創新就是要求教育管理部門按照教育規律和原則制定適時合適的教學計劃并不斷創新,走適合自身發展的新路。執行徹底就是要按照教學計劃原則嚴格按照計劃執行,不斷進行信息反饋,及時調整計劃,確保學校的發展方向。考核嚴謹就是嚴格制定學校的考核制度,讓工作突出的教職員工得到學校的認可,增加考核力度,完善考核方式,考核方法要嚴謹而公允。賞罰分明突出學校教育管理者的領導職能,領導在管理教育工作者時要公平公正,確保學校管理行之有效。
王廣亞先生畢生之精力致力于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與完善,他非常強黨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他強調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始終不動搖,即為承認高校黨建的重要作用,承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的正確性,承認高校教育管理中黨的地位。新時代,高校發展要把黨的領導納入到德育工作中和思政工作體系當中,要全面加強黨的領導,組建完備的高校德育體制,自覺的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設社會主義思想納入到高校德育工作機制當中去,用新思想不斷武裝頭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加強師風師德建設,著實提升高校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不斷強化教師隊伍的政治意識和大局意識。教育家王廣亞先生在學校內部加強黨建的部門設置,不斷強化愛國教育,每周都要舉行國旗教育,不斷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愛國觀。王廣亞先生按照黨的教育方針和教育規律創辦教育,把黨建工作作為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積極制定一些可行的措施實施大學生德育工作,幫助大學生健康成長,早日成為棟梁之才。
教育家王廣亞先生在辦學之初就提出了“五好”辦學原則不斷吸引高層次人才。高校教育有好的師資是高校教育的根本,教育家王廣亞先生通過一定的激勵方法和基礎條件保障設施不斷吸引人才,一個高校只有具備好的師資,才能很好的傳播文化和道德。總書記指出,“師德是深厚的知識修養和文化品位的體現”。王廣亞先生在辦學之處就非常重視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的發展,不斷提升教師隊伍的職業道德素質,在大陸辦學二十余載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高等教育要引導教師職業道德修養與自身發展有機結合,不斷引導個人理想與社會發展相結合,把終生學習的有限性與教師職業發展的無限性相結合,自覺調整個人價值取向,不斷為教育事業做貢獻。目前高校發展要求教師具備深厚的專業知識和良好的職業道德以及豐厚的科研能力以及較高的教育教學技能和科學的研究方法,高校教育如果不重視教師的職業道德及綜合素質的發展就不能承擔其教書育人的根本任務,高校的發展也就成為無稽之談。因此高校的發展必須以承載教師職業道德發展為前提,力爭將教師養成以德樹人、以德施教的典范。優秀的高校教師隊伍可以以身示范自覺弘揚新時代愛國主義和優秀中華民族傳統。
教育教王廣亞先生在辦學理念中很早就提出教育創新的概念,教育創新就是在法律的范圍內按照教育規律的要求不斷改革當前不合時宜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力爭教育教學與時俱進,因事而化、因勢而新。新時代信息傳播日新月異,這就會促使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加強互聯網工具的運用,參與業界的學習交流大會,不斷提升自身職業道德修養與教育教學技能。教育創新要求教師不斷緊跟時代的步伐,加強對“課程思政”的理解與運用,按照黨委要求理解“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關系,結合高校自有的專業力爭做到“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步同行,不斷培養政治意思合格的當代大學生。運用“課程思政”不斷對德育工作進行創新,鼓勵“課程思政”與德育工作相結合,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鼓勵德育創新并把德育創新納入到全校教育教學體系當中,不斷拓寬教師教學的寬度,加緊教師教學的時代步伐與時事政治相結合,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與過硬的理論知識促進“課程思政”常態化。
在學校治理方面王廣亞先生非常重視教師業務考核,考核嚴謹在初期的辦校治校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為其所辦學校的發展增添了動力和活力。高校教師隊伍要加強職業隊伍考核,在新時代高校職業隊伍考核要突出政治性,根據“課程思政”的要求,每位教師都肩負著德育及思政教育的職責,高校教師隊伍政治性考核的實質即為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從高校管理在教師職業隊伍層面發展來,高校教師考核應該以德為先,制定切身實際的考核辦法,不斷引導高校教師隊伍向著優良師德師風前行,在教師職稱評定、獎金分配,科研管理都要實施一票否決制,即師德師風不過關,整體考核就不過關,并將師德師風考核列入人事檔案,記錄在冊,以示鼓勵與驚醒。圍繞德育工作重點,選樹優秀典型,對德育工作中變現突出的教師大力表彰和宣傳,在全校營造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德行天下的良好氛圍,以教師職業道德推動學生德育發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通過師德考核推動德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