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龍
(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北京 100015)
體育場地、器材是推進體育新課程改革,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增進學生身體健康的物質保證。鄉鎮小學,一般來說運動場地和體育器材都跟不上城市,特別是農村小學。盡管近年來撤點并校力度增大,從某種程度上講,教育資源能整合集中使用,但實際上農村小學原本的體育教育資源是相當匱乏的,撤點并校后學生是明顯增加了,師資優勢相對也明顯了,但體育場地和器材相對來說是更加緊缺了。據我調查某鎮現狀來說,全鎮小學教學點在上個世紀80 年代遍及各村,17 個村有17 所小學,后來并至10 所小學,現在只有6 所了,應該說體育教育資源是相當充足了。其實不然,目前學校的體育場地雖然有所改進,但是還不能與符合體育發展要求相提并論,器材雖然買進了不少,數量還遠遠不能夠適應當前新課程改革的需求。而且這種現狀在短期之內還難以得到改變,并將直接影響農村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質量。
實施體育新課程以來,小學各年級的體育課已全部實行每周三課時,體育課時總量明顯增加。但撤點并校后,教育資源相對集中,農村小學教師老化趨勢也在不斷增加,另外據我調查該鎮體育課時大部分安排兼職教師,有一個學校的11 個教學班,只有1 名體育專職教師,其他兼職體育教師有5 名,有的從未經歷過體育教學。因此,大部分兼職體育教師連基本的體育課堂常規,基本的體育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都不熟悉,近期內又能如何保證農村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質量,更談不上貫徹落實新課改的要求。
由于上述兩方面原因,農村小學體育場地小、器材少而上不好體育課的觀念在教師思想上依舊存在。盡管新課程改革已經實施三年了,但體育教師缺乏創新意識,現有場地器材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沒有得到較大的改觀。新的教學理念沒有真正得到落實,大部分教師還是傳承著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村級小學中“放羊式”體育課依舊不同程度存在。
我們該如何在校的學生增多,但場地依舊狹小、器材依舊落后陳舊的條件下開展體育教學工作,這是當前農村小學體育教學中一個突出的問題。通過多年來的觀察和實踐,依我個人認為要充分利用和開發體育場地器材資源,精心設計組織形式、提高教師體育教學理念、落實體育教學模式是提高農村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對策。
充分利用現有的體育場地和器材設施用于課堂教學。農村小學不能一下子投入大量資金短期實現高標準的場地與器材設施,只能根據實際需要逐步完善和補充,所以,農村小學教師要轉變農村體育課因場地小、器材少而上不好的觀念,應該著眼于現實,要針對實際情況來實施體育教學。
比如:橫向使用沙坑。大多農村小學有一只沙坑已經很不錯了,但在課堂中教學跳遠時顯得捉襟見肘。撤點并校后各班學生都有三四十名,按常規方法教學,直向使用沙坑,每名學生在一節課中只能有3 至4 次練習機會。如果能換成橫向使用沙坑,每次有4 名學生同時練習,課堂效率能提高4 倍。
巧用籃球場。籃球場不僅僅是教學籃球專用的,有許多教材內容都可在籃球場進行教學。如利用球場的邊線或端線組織短距離跑,往返跑教學,利用三分弧線組織彎道跑教學,利用兩個半場組織游戲跑四角比賽,利用三個圓做角力游戲。還可在籃球場地上組織足球賽。
妙用小墊子。某些學校這些體育器材很少使用,原因是體育教師不善用,有的體育教師覺得搬進搬出麻煩干脆不用,造成有限體育器材資源的浪費。墊子不僅僅限用于滾翻、仰臥起坐等練習,還可用于立定跳遠和各種趣味跳教學,小足球比賽中用于球門,用于跨過、繞過障礙教學,用于游戲投擲打靶、穿過小樹林等。只要廣大體育教師充分利用好現有的體育,就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既然場地和器材短期之內不會有大的改觀,我們就應該立足當前,因地制宜地開發和利用現有的體育設施資源,發揮體育器材的多功能作用。體育教師要樹立找米下鍋的意識,要有敏銳的觸覺和善于捕捉新奇事物的創新意識,特別在農村的小學,教師要有意識對一些平時無甚用途的東西打主意,變廢為寶,直接打造一些適合自己使用的簡易“器材”。盡可能地開發新型器材或開發已有器材的多種功能,盡可能地讓農村學生接受更多的更好的體育教學,享受體育給他們帶來的愉悅,在推動農村小學能更好地實施體育新課程的同時,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學生健康。
比如:廢舊的自行車輪胎用于課堂教學。可用于各種站位的定點,免于用石灰來做標記;可用于各類投擲練習;可用于各種角力、套圈、鉆圈等游戲;可用于多種級跳練習;可用于各種標志線等。
跑道道沿板用于課堂教學。跑道道沿板一般用作分界標志,但也可用于平衡教學,讓學生用單腳或雙腳站于道沿上,比一比誰站立的時間長,來鍛煉學生的平衡能力;可讓學生沿著道沿走比一比誰走的距離長,或者比一比誰走完成一圈所花的時間最短;也可用道沿為支撐點進行俯臥撐練習等。
農村基層小學雖然在場地器材方面存在滯后的現象,但只要我們能著眼于實際,敢于創新,多想辦法,變廢為寶,是解決目前這一實際問題的簡易、有效的途徑。
課堂組織形式將直接影響到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由于體育課大都在室外進行,組織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種干擾,激發學生興趣,從而完成教學任務。只有合理而周密的組織教學,才可能使學生從心理和物質上作好充分準備,從而保證體育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因此,組織教學是體育教學中的難點,組織教學是上好體育課的關鍵。
每個體育教師在備課時經常會考慮如何合理地調動隊形,哪個位置做示范最有效,什么時候講解點評最適時,如何把少量的器材發揮最大的課堂效益。只要我們提高認識,在課堂組織結構上多想想辦法,組織嚴謹些、分組合理些,靈活變通之下,我們農村小學同樣能上出高質量高效率的體育課的。特別要充分發揮鎮中心體育教研組和專職體育教師的引領作用,加強校本研訓工作,提升兼職教師的教學能力。
提高農村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途徑是多渠道的、全方位的,不僅僅是場地、器材和課堂組織教學幾個方面。如:提高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也是關鍵所在,有了數量充足,思想上進,業務過硬的體育師資隊伍,體育教學質量才會有保證,否則再好的體育硬件設施也是枉然。又如:體育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方面的改革對全面提高體育教學質量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推進農村學校體育課程改革、大力實施新課標的背景下,我們廣大農村體育教師應克服場地器材等不利因素,深入挖掘、充分利用、大力開發各類體育資源,立足課堂,精心設計組織教學,備好上好每一堂體育課,為廣大農村孩子的健康成長作出更大的貢獻。
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體系,健全和完善教學管理機制。學校領導要徹底轉變教育觀念,提高各學科組長、班主任、任課教師的思想認識,使他們懂得體育教學的重要性,把增強學生體質納入到學校教育的重要地位,真正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提高全校師生對體育活動的參與意識。還可以利用課余時間,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保證課時,與其他學科平等地進行教學、考核,使得體育教育從學生到家長、從教師到領導,以至全社會都重視起來,為使學生進入自發、自由的體育鍛煉境地而努力。
首先學校對體育專業畢業的新分配老師要積極爭取,讓他們在大、專院校學習的體育專業有一席用武之地。其次把一些有體育特長的老師充實到體育教師隊伍里來,通過定期、專業培訓,自修、函授等形式提高他們的教學業務能力,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認真扎實開展好體育教研組的活動,備課、聽課、研討、交流環環相扣,鼓勵體育教師培訓、進修和觀摩學習等,掌握體育專業理論及相近學科的基礎知識。掌握熟練的技術、技能,建立知識的立體結構,從各個學科體系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融入到體育教學的實踐中去,使教學與訓練不斷地創新和發展。上級主管部門與學校要關心體育教師的生活,穩定教師隊伍,正確對待體育教師的待遇、地位、榮譽等,尊重體育教師的勞動,調動體育教師的積極性,使他們安心工作。
搞好體育教學,優化體育教學的內容與過程是完成學校體育目的任務的根本保證,是發展農村小學體育教學的重要途徑。所以體育教師必須結合農村實際,探索農村學校體育教學的規律,研究符合農村學校實際的體育教學模式,把放羊教學改為正規化的體育教學,提升體育教學質量。體育教師應因材施教。選擇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與手段。體育教師要勤于動腦,農村教學環境和設施有它的特殊性,場地小,器材缺,可以利用傳統體育項目彌補器材不足的狀況。利用場地的優勢增加一些隊形的變換,使成套的動作更豐富多彩,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利用學校的自然環境和建筑物,如沿著花壇跑、繞樹慢跑,利用圍墻對墻投擲、曲臂撐或推隔離墻練習。組織進行一些小型的比賽并正確加以引導,使學生在游戲中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如此開展,一定會達到很好的鍛煉效果。
有計劃地開展體育活動,加大體育教育的投入,購置必備的體育用品和器材,配備體育教學需要的基本設施。修建必要的體育場地,建立健全體育設施管理制度。學校要增加體育經費的投入,同時也要加強對體育器材的管理,多渠道多方位地改善體育設施和體育教學條件,給體育教師與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和學習環境。還可以自力更生自做教具,有目的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應和其它學科平等地進行數學,考核,使得體育從學生到家長,從教師到領導,以至全社會都重視起來,為使學生進入自發、自由的體育鍛煉而努力。